内容来源: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消保微课堂】
牢牢守护个人信息,谨防新型电信诈骗
(数字人民币篇)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的方方面面,诈骗手段也随之更新迭代,尤其是日益增加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仅对众多金融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也令各金融机构叫苦不迭。数字人民币的诞生不仅为社会公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揭秘如何使用
数字人民币APP诈骗的套路
诈骗分子会编造各种“紧急事件”,通过发送链接的方式诱导金融消费者下载仿冒的数字人民币App进行资金划转。这类App看似与官方正规的App一样,但实际上,仿冒的应用程序会盗用正版程序的图标、背景图、甚至是宣传标语用以营造“官方App”的错觉。
首先,通常诈骗分子会假借国家发放“福利”之名、“涉嫌洗钱”、“安全账户”等方式诱导消费者通过虚假网站下载仿冒App。
接着,诈骗分子会结合“AI技术”、“屏幕共享”等手段,获取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支付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最后,进一步设置专门的客服电话、客服群页面等,营造极为逼真的客服工作人员,转移消费者对于银行卡、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关注,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金融消费者的钱财损失。
视频来源:中国工商银行客户服务
了解数字人民币
反诈你我同行
01
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参与数字人民币活动。多家金融机构已陆续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福利活动等,金融消费者应认准正规的金融机构链接,不要进入不明“活动链接”或“活动页面”,更不要在不明页面中填写任何个人信息或进行操作。
02
受害者的贪利心理往往是诈骗的开始,常常因为小恩小惠、薅羊毛等在网络上随意输入个人信息、从而被诈骗分子利用,导致个人资金的损失。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福利”降临,尤其在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时,金融消费者要多加思考,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切勿因小失大。
03
数字人民币作为新事物,金融消费者往往在未清楚了解产品的情况下,出于尝新的心理,会轻信各类推广信息,不知不觉中就掉入了诈骗分子精心布局的骗局中。对此,金融消费者应主动通过金融机构的正规渠道了解、学习新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不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诈骗手段方式在不断更新迭代
但要时刻牢记: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是防范各类电信诈骗的唯一宗旨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消保微课堂反诈专栏 | 牢牢守护个人信息,谨防新型电信诈骗(数字人民币篇)】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11314.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