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来自广西的宁西川打开驿站大门,用打扫卫生开启新的一天。晚些时候,他将用入库、出库和送货填满一天的生活。
早些年,宁西川还是一名“粤漂”打工人,被迫从公司“毕业”。到现在,驿站已经开了近一年的时间,偶尔回想起那段被裁员的日子,宁西川更加坚定当下的选择。他再也不用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是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
2020年8月,凭借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业务,借助“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半预购模式,平台提供了便捷的社区团购服务。截至目前,在内地地区,业务已覆盖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提货点在行政村的覆盖范围达到70%。
与农产品上行业务形成搭配,拼多多随后又推出“拼多多驿站”。驿站提供快递包裹代收、代派等服务,既方便多多买菜和拼多多用户取、递快件,也为广大用户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完善了触达村镇的高效农副产品流通网络。
宁西川在家乡开设驿站已经有一年多时间,站点运营逐渐迈入正轨。莫根源丨摄
2024年2月,拼多多将驿站开进了广西。半年后,宁西川抓住机会,在平台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营起一家驿站。现在的他,不仅将自己的站点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当上了四名员工的老板。
去年夏天,29岁的宁西川决定返乡开了一家拼多多驿站。
在此之前,这位“粤漂”青年遭遇了工厂裁员的不幸。彼时,女儿刚刚出生,得了哮喘的母亲还常往医院跑。家庭的重担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他每天一睁眼,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计算一天的开销,日渐缩水的存款余额让他十分焦虑。无奈之下,一家人选择回广西老家,虽然生活成本降低,但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节流”不易、“开源”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维持生计,宁西川一度身兼三职,每日清晨便开始忙碌:上午先送四五个小时快递,下午转战超市、小卖部送冰淇淋,晚上又马不停蹄地为市内饭店和夜市送塑料餐具。三份工作连轴转,让他无暇顾及家庭。即便如此,他的月收入还不到3000元。
宁西川坦言,自己生活在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临时感中,与心中向往的“真正意义的生活”相距甚远。
所幸,互联网的触角在近年不断向外延展,宁西川曾背井离乡的故土,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接纳返乡青年归来。自去年以来,拼多多驿站在当地逐步推广。宁西川感慨说:“新商业与新技术没有只停留在大城市,相反,它们正不断渗透、下沉,甚至来到了家门口。”
“从选定站点位置到正式开业运营,拼多多平台都会有专业团队提供运营指导,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手把手的教学。”宁西川认为,较低的创业投入与平台全方位的扶持政策,正是“拼多多驿站”能够吸引像他这样的首次创业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驿站由宁西川夫妇共同经营,图为两人整理快递,为街边店铺送货。莫根源丨摄
像宁西川这样希望家乡创业的人并不在少数。在四川自贡,26岁的吴爽有个老板梦,她经常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挂在嘴边。吴爽曾给一位小网红做过助理,性格豪爽的她,脑子里总是蹦出很多新鲜想法。90多斤的小身板扛着10斤重的摄像机追着网红跑,便是她的日常生活。
于是,以自己为圆心的生活成为了她的新期望。“比起跟在别人屁股后,我更希望拥有可以自我主宰、自主创造的生活。”吴爽说道。而“拼多多驿站”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选项。现在,吴爽和姐姐两人经营了一家驿站,日均包裹数在700件左右,月收入并不比做网红助理时低,另外还能获得一种“依靠自身能力可以带来真实改变”的成就感。
在偏远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数字物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快递驿站打通了城乡商流的“毛细血管”,从而高效实现东货西进、西货东出。
运输能力的持续增强,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745亿件,同比增长21%;快递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驿站作为物流末端的关键枢纽,通过集中化代收代发模式,有效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保证了物流业的高效流通。
这也意味着,在快递业务量成功突破1700亿件大关、创造历史的同时,驿站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在云南省安宁市的一个小镇上,曾经村民取快递需驱车30公里前往市区,极为不方便。在此背景下,华赛姣家率先在当地开设了首家驿站。在十年时间里,快递数量从最初的10件暴涨至100倍,店址也历经两次搬迁。去年,得益于拼多多平台推出的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及效率大幅提升的扫码系统,华赛姣家决定转型为“拼多多驿站”。不仅如此,华赛姣的丈夫还主动为当地用户提供免费送货服务,将快递放置在村中超市,既为村民节省了取货时间,又带动了超市消费的增长。
当新商业、新技术扎入城镇乡村时,一个快递网点,就能把天南地北的好货往里运;一根网线,就能把偏僻的山村链接到广阔世界。活跃的年轻人纷纷紧抓新机会,渴望创造出无限新可能。
贵阳的罗兴星原本在建筑行业工作,而现在他的身份是新手站长。2024年,他在小区门口投资了一家超市,靠着加盟“拼多多驿站”为新开的超市引流超过10%。
“一开始没经验,快递员将大包小包堆在店里,我就一股脑全部入库。由于没有分类,客户找货时非常不方便。后来城市经理手把手教,指导我先区分盒子和袋子,再按照包裹大小分类。入库时,大小不一的袋子要放在货架的不同位置,尤其是当天的快递,最好放在不用弯腰就能方便拿取的位置。”罗兴星回忆。
这样的情况在宁西川身上也发生过。驿站日均货量700件左右,他和妻子理货时经常手忙脚乱,找一件货平均需要两分钟,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
据宁西川介绍,为了支持这些行业新人,“拼多多驿站”特别研发了分拣教学系统,通过理论、情景模拟和驻店实操的培训,确保站长能够快速掌握智慧仓储管理、社群运营等核心技能。
在此基础上,宁西川结合自身经验升级了理货方式:先将包裹按照大小以及是否袋装进行摆放,再根据运单尾号按照0~9的顺序放在对应的货架上,从而节省了入库和找货时间。现在,宁西川的驿站每天有将近1000件快递,旺季甚至会多出一倍,但夫妻二人一般都能在下午两点前完成理货,客人取件时间也压缩至20秒左右。
宁西川自研、升级了理货方式,大大节省了入库和找货时间。莫根源丨摄
依据拼多多驿站平台相关规定,当站点月发货量达到特定标准时,即可获得相应补贴扶持。有站长反馈称,这笔补贴基本能覆盖入库仪器、快递标枪等设备购置成本。
在日常运营培训中,城市经理会着重强调邻里关系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宁西川主要负责快递配送工作,妻子则留守驿站提供售后服务,两人各司其职。宁西川表示,妻子性格温和,和周围住户交好,大家很喜欢和她打交道、拉家常。
在辽宁省营口市,李世佳经营的驿站背靠当地规模最大的生活社区。该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七成,他们在收取快递时,时常出现各种“意外”,少取、遗忘、错拿或多拿等情况屡见不鲜。李世佳说道:“初入社会打工时,总觉得自己是社会的边角料,但在这里突然感觉自己变得重要起来。”
随着驿站深度融入社区生活,“拼多多驿站”这一新兴业态还可以成长为“一次投入,持续创收”的社区商业范式。随着网购的流行,便捷的退换货服务已成为众多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李世佳称,拼多多驿站可以为发起退货的用户提供退货暂存服务,快递只要放在驿站,快递员就会自行取走,无需用户为等待取件而浪费精力。这种“小功能”不仅为周边居民带来了便利,更为驿站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几年前,华赛姣回到故乡,从母亲手中接过驿站,自此肩负起为乡亲们寄送快递的重任。在此前的工作中,离职时老板心生不舍,还提出加薪挽留,她却婉言谢绝了。如今,华赛姣十分享受这份安稳的生活:每日下班后,只需溜达十几分钟便能到家,家中还有家人精心准备的饭菜。不仅如此,她还在市区购置了房产,为孩子未来的教育提前规划。
宁西川的家庭生活温馨和睦。在悉心照料下,母亲的哮喘病情逐渐好转。晚上下班回家,他总会认真陪女儿写作业、陪小儿子玩。由于自己吃过没有好好读书的亏,他希望孩子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一个被爱意环绕的童年。
像华赛姣和宁西川这样的返乡青年,因为从家乡离开又归来,对家乡的需求了如指掌,他们最清楚这里需要什么,也最能体察同类人的苦楚。小县城的就业机遇有限,致使众多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如果能把驿站做起来,就会给更多人提供另一种机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去大城市。能够留在自己的家乡,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华赛姣说。
值得一提的是,灵活就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且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2亿人左右。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
以宁西川的驿站为例,目前他已经招聘了四名员工,每月都要按时给员工发放工资,薪资水平在1800元至2000元不等,工资支出占据了驿站收入的多半数。这些员工中,有刚退伍归来尚未找到工作的堂弟,也有因就业难题而被父母“安排”进驿站的邻里好友,宁西川都欣然接纳了他们。
在开驿站之前,“灵活就业人员”张庚工作年限虽短,从事过的工种丰富得足以罗列成行。彼时,他与女友蜗居在一间小房间里,床小得翻身能掉到地上。两人每日精打细算过日子,却始终难以摆脱困窘境地,甚至在母亲患病时,他连给母亲补充营养的费用都拿不出来。
张庚和女友通过拼多多驿站有了温暖的小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程艺辉丨摄
驿站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切。在快递量高峰期,张庚月收入可达一万五千元左右,是过去收入的几倍。女朋友爱吃甜食,他就在冰箱里塞满冰激凌和小蛋糕,并且还过上了“猫狗双全”的生活。张庚提到,他在过年时,给妈妈发了千元大红包。
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更广泛的人群,“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为从事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数千万人口,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拓展了就业机会,具有普惠性。
拼多多驿站让小镇青年在熟悉的土地上找到职业价值。像宁西川、吴爽、华赛姣、罗兴星、李世佳、张庚这样的返乡青年,通过驿站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不仅改善了自身生活,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驿站的运营模式降低了创业门槛,让小镇青年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想,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促进了城乡商流的高效流通。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开一家拼多多驿站,我在老家过上“向往的生活”】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13573.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