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迁往西安的教职工中,要解决调动配偶、家属工作的有近300人,他们分布在各个省市。经国家部门发出通知,由学校人事部门派出专人,长途跋涉,取得支持,才能陆续调往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群像
为了支持交通大学的迁校,做好配偶调动工作,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上海市各单位对交通大学教师、职工家属的调动给以大力配合和热情支持,不加阻拦,但其中只有少数家属能安排在校内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有很多教师的配偶(多数是夫人)在上海各个大医院当医生或主治医生,为了支持交通大学西迁,调到西安后,由于学校医务室的规模小,水平和条件又较差,她们的工作一般都安排到西安市的各大医院。即使这样,西安这些医院的工作条件与水平仍然远不能与她们原来在上海的大医院相比,而且工作地点距离学校又比较远,导致她们不得不早出晚归,长年累月要挤公交车去上班,为家庭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这是为交通大学的迁校、为西安的建设作出的看不见的,实实在在的而又鲜为人知的贡献。
张鸿
张鸿教授(1909-1968),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交通大学西迁的号召后,他毅然携病妻弱女,带头来到西安创业,以满腔热情,不分昼夜地投入紧张繁重的建校工作。张鸿任副校长后,把老交大传统总结为四句话:“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广为传诵。张鸿教授认真加强了教学工作的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制度,抓好教材建设、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等环节,奠定了西安交大重视教学的基础,发扬了老交大优良的传统。由张鸿教授创建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50多年来,也一直是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的优秀教学团队。
钟兆琳教授(1901-1990),是我国电机制造事业的奠基人。1932年就自行设计制造电动机成功,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先驱,他培养的许多学生中,有著名的国家领导人、学者、教授和实业家,如江泽民、钱学森、王安、丁舜年、张钟俊等。1956年搬迁时,周恩来总理曾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夫人又病卧在床,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但钟兆琳表示:“上海经过许多年发展,西安无法和上海相比,正因这样,我们要到西安办校扎根,献身于开发共和国的西部”,他第一批到了西安。他勉励青年学生说,“男女青年志在四方”。我们伟大祖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没有开发,这些地方大部分在西北、边疆。为了民族繁荣、国家强盛、人民幸福,青年学生应当抛弃贪图安逸的思想,挑起时代的重任。他的表率作用鼓舞、激励了电机系及交大的许多教师、学生,为交大的成功西迁作出了贡献。
屈梁生院士(1931—2007),1958年举家随交通大学西迁古城西安,作为中国机械故障诊断学的奠基人之一,屈梁生在国内率先将时间序列方法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他提出的“诊断是以机械学和信息论为依托,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本质是模式识别”的学术思想,在业界影响深远。他首创的全息谱理论等多项发明成就,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行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为国家节省亿万资金。屈梁生院士在机械故障和状态监测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003年,晋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链接:【社会科学普及专栏】西迁精神——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培养科研人才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