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菜子镇十里铺村村民尉军明把身份证往扶贫民生监察大数据平台查询终端上一放,2015年以来发放的各种扶贫民生资金一目了然。
“陇西县柯寨镇刘家掌村张某某,67岁,家中5口人,因病致残,已享受7次残疾人两项补助政策,享受医疗救助6000元,在城里购买的楼房124平方,成交价格为36万,大儿子在陇西县某乡镇工作……”日前,陇西县纪委工作人员在初核信访件时,通过该县扶贫民生监察大数据平台可以清楚地查询到全县每一笔扶贫民生资金的去向和政策享受者的所有信息。
“大数据我也知道,但是感觉离我们太远,没想到我们现在每天用它进行执纪监督,监察大数据平台确实好得很。”谈到使用平台的感受,柯寨镇纪委书记赵刚刚不由感慨。
陇西县纪委监委把精准思维贯穿监督执纪全过程,建成了扶贫民生监察大数据平台,对县、乡、村、户扶贫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平台监管,实行线上、线下合力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公开,覆盖所有监察对象、覆盖所有涉农部门、覆盖所有扶贫民生资金项目,实现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织密海量数据网,发现问题更及时
“没想到。”是陇西县这次大数据平台问题线索核查时办案人员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我想着,我在城里买了楼房的事给谁都没有说过,全县有这么多的危房改造户不可能发现我的,没想到,你们连我房子的面积、价钱都知道。”8月5日,该县渭阳乡文昌村社长王某主动上交了违规享受的资金,同时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惭愧,后悔不已。
由于王某家的住房在暴雨后成了危房,王某隐瞒了自己有商品房的实情,违规申请享受了农村危旧房改造。2016年10月最后一笔补助资金到账以后,他抱侥幸心理,以为再也不会发现了。
“他家里的房屋确实破旧,我们也向村里核实过,但大家都不知道他们家有楼房。”渭阳乡负责危房改造工作的干部付伟杰委屈的说到。
平台打破了行业部门数据壁垒,把公职人员个人信息、村干部信息、车辆信息、房产信息、法人信息等数据“孤岛”建成“基础数据库”,通过“基础数据”排查、“互斥数据”锁定、数据自动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扶贫民生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精准扫描”,实现精准执纪、精准监管。
陇西县纪委监委专职负责平台运用的工作人员称,平台为17个相关县直部门都给予了专用帐号和一定权限,乡镇和部门可以使用“资格预审”功能,“比如公职人员吃低保等问题,预审时不仅会提醒,甚至直接拒绝”。乡镇和部门共享平台里的所有数据,在审核时根据政策要求设定限制条件,确保扶贫民生资金能落到实处,堵住资金发放不规范、党员干部优亲厚友的漏洞,也杜绝了“开着小车领低保”“住着楼房领危房补助”等问题的发生。
“我们的监察大数据平台以扶贫民生资金数据为基本数据,截至目前共收录了74类扶贫惠民资金,共31.3亿元,涉及545万笔扶贫资金明细、1.2万死亡人口信息、1.3万房产信息、4.2万国家公职人员及家属信息、1万村干部及家属信息、9.3万贫困户信息、3000余户整户外迁信息、1.5万条残疾人信息、1.8万条党员信息,采用“统一平台、分权管理、信息共享、联动监督”的模式对县、乡、村、户四级扶贫民生政策实施情况纳入平台监管。投入使用以来共发现预警信息2500余条。”陇西县纪委平台管理人员李蕾介绍到。
平台公示揭不掉,信息公开更透明
“能不能查我的,我没带身份证?”看见同村尉军明把身份证往查询机上一放,他家2015年以来享受的各类扶贫民生补助资金一目了然,步云村的李世杰急切地询问镇政府便民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问了他是哪个村的后,按照地图上的村名进行了查询,共有2页明细,“前面是你的姓名,第二列是资金名称,后面是家庭地址,资金发放的时间和金额。”资金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每一笔补贴都兑付到位,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
“过去我们公开主要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风一刮、雨一下就揭掉了,群众未必能看到。”陇西县巩昌镇崖湾村党支部书记田宏亮说出了以前村级公示的难处,已往村级的公开公示主要是通过张榜公开,但是却存在时效性不强、追溯期短等难题。
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让村务的公开公示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更加经久长效、方便直观。截至目前平台已向群众公示公开70多类200多项扶贫民生资金,30多类扶贫民生项目,包括中央、省市县各类扶贫民生政策以及县乡村综合信息和“三资”信息等。
大数据平台设立“前台”和“窗口”,通过电脑、手机、专用触摸查询机等途径对所有信息向干部群众公示公开,同时还公布了信访举报电话和网站。
自从平台运行以来,已接受点击查询4万余次,在查询机扫描身份证查询700余人次,日点击量超过千次,受到了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
群众手里有“探头”,共享监督更方便
精准监督是陇西县纪检监察系统提高能力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大数据,为精准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陇西县每年扶贫民生资金多达数千万,资金点多面广,主管部门多,监管链条长,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监督的难点,也是基层腐败的重灾区。”陇西县纪委副书记王小明说到基层纪委监督的难题,“监察体制改革后,专职办案人员仅增加了6人,只靠纪委监委监督成千上万个扶贫民生项目,显然不行,必须发动群众监督力量”。
陇西县纪委信访室干部胡东升说:“以前群众监督积极性很高,但成案率低,主要是不会监督,能够掌握的确实证据和线索不多。”
把监督权必须精准交给群众。8月14日上午,陇西县德兴乡利用大数据平台举行的“大数据”警示教育暨监督宣讲会吸引了众多群众。村民们纷纷拿起手机,对准张贴在公示栏上“大数据+微权力运行监督”宣传画中央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用手机就可以随时查询,能查询自己的、村干部的。”德兴乡村民王小琴笑称,“发现不合适我就在旁边点一下,直接举报到纪委了,用起来真的很方便。”
针对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平台集身份证、微信、地图、部门、名称、语音等快捷查询方式为一体,怎么方便群众监督怎么来,不识字的群众还可以通过听系统语音播报,了解自己享受的资金情况。
纪委是监督的再监督,平台是监督的“探头”,县纪委监委把它交到群众手里,筑起第一道防线。
智能精准筛线索,案件查办更“给力”
“城乡低保数据出现预警信息1600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数据出现预警信息214条;易地搬迁补助资金数据出现预警信息23条……”平台后台不断跳出预警信息,并用不同的警示灯提醒着每一笔资金的异常指数。
围绕“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这条主线,异常数据预警列表不仅清楚列出了疑似违纪违法人员的信息,还列出了他可能涉及哪方面的违纪违法,每一笔资金明细,做到数据比对就能批量式筛选出问题,再交由各级纪检机关进行核实查证。
“比如是干部本人还是亲属违规领取惠农补贴,还是公职人员冒领低保等等,核实指向性非常明确。”陇西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办案要跑民政、公安好多部门,人工收集核实证据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只要在平台里几分钟就能找到证据,再与相关部门核实,办案周期缩短了,质量也提高了。”
平台实现了数据自动统计、自动比对、自动分析、快速锁定问题线索,真正实现了精准化。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陇西:大数据平台为精准监督插上 科技的翅膀】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8936.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