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24年 第1期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康复训练思路与实践应用
牛雪松1*李存腾2
1. 沈阳体育学院;
2.南京医科大学
摘 要目的对优秀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的体能康复训练思路、康复方案和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受伤运动员进行为期5周的体能康复训练。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监控康复训练过程。根据阶段性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训练3个阶段的训练目标、任务和方案,提高损伤后髋关节灵活度、肌肉力量,缩小左右髋部肌力差异,加强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落地稳定性。通过髋关节功能性筛查及体能测试,评估受伤运动员能否进行剧烈运动和重返专项运动。结果康复训练后,髋关节多方向动作疼痛度,下肢肌肉围度,体能测试结果,功能性动作筛查,以及训练量、训练强度、肿胀度和疼痛指数等主观评价结果显著改善。结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价的监控方式,是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目标和方案的依据。建议第1阶段采用等长力量训练方式和闭链练习模式,第2阶段逐步增加患侧部位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强度,第3阶段采用专门性体能训练方式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神经肌肉支配能力,使专项运动能力恢复到伤前水平。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股骨圆头韧带;撕裂;康复训练
股骨头圆韧带主要附着于耻骨及坐骨的髋臼切迹上,附着处含有丰富的纤维脂肪组织,闭孔动脉的分支从此处进入关节腔,形成圆韧带动脉进入股骨头 (Uysal et al.,2004)。圆韧带是髋关节的重要组织结构,是联系髋臼及股骨头的纤维束,内行于圆韧带动脉,圆韧带具有稳定髋关节的功能,为股骨头提供血液营养及本体感觉等功能(Bardakos et al.,2009)。髋关节内收屈曲及外旋时圆韧带最为紧张,圆韧带起到维持髋关节稳定的作用,可对抗较大外力,防止关节脱位(Bardakos et al.,2009)。髋关节外展时过度外旋或内旋可造成股骨头圆韧带部分撕裂或断裂,主要发生在爆发用力较强时或超过髋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中,常见于滑雪、足球、篮球、曲棍球、橄榄球、跆拳道等运动项目。在临床上,过度外展所致的损伤较为常见,股骨头圆韧带撕裂是造成运动员髋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Byrd et al.,2001)。
在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过程中,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孙佳旭于2020年1月8日训练时意外受伤,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为股骨外侧髁骨挫伤、右侧股骨头圆韧带部分撕裂。孙佳旭2020年1月12日开始进行为期5周的体能康复训练。本研究旨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孙佳旭右侧股骨头圆韧带撕裂的康复训练思路、康复过程、康复方案及评估方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孙佳旭,男,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2020年1月8日在专项技术训练时摔倒致股骨外侧髁骨挫伤、右侧股骨头圆韧带部分撕裂。伤后3天开始为期5周的体能康复训练,伤后第6周参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比赛,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法。通过查阅康复训练相关书籍、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康复训练的文献,筛选和梳理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内容,为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与医疗专家、国内康复训练专家、体能训练专家和队医等进行交流访谈,认识和把握不同阶段康复训练的原则和实施要点。
3)测试法。2020年1月12日—2月22日,在长春莲花山训练基地,根据孙佳旭髋关节多方向动作筛查结果、主观感觉量表得分、腿部围度及专项体能测试指标数据进行阶段性诊断与评价,为阶段体能康复训练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不同阶段康复性体能训练目标、任务和训练方案
2.1 第1阶段:伤后第1~3周
2.1.1 主要目标
运动员在受伤后初期休息1~3天,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二次损伤。3天后,进行体能康复训练,需注意要完全避免二次损伤,采用等长力量训练方式和闭链练习模式,在可耐受范围内提高患侧的肌肉围度与力量,消除肿胀,渐进提高与恢复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
2.1.2 主要任务及训练方案
1)根据医疗专家诊断结果并结合髋关节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对患侧进行系统评估,为制定体能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2)通过闭链力量练习加强患侧肌肉力量,增大肌肉围度,强化临近关节肌肉力量训练。3)逐步加强对肩、颈、躯干、髋、踝部位的加固及养护性力量训练并改善其灵活性。4)利用平衡盘、平衡板等设备设计平衡稳定训练方案,渐进加强本体感觉控制及神经肌肉支配能力训练。5)通过坐立、站立相结合的战绳练习,渐进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和心肺功能 (表1)。
表1第1阶段体能康复训练计划(伤后第1~3周)Table 1The First Stage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1stto 3rdWeeks after Injury)
2.2 第2阶段:伤后第4、5周
2.2.1 主要目标
对患侧逐步增加力量训练强度,从无负重到负重练习,使两侧肌力达到一致;通过渐进的加速跑、多方向跑训练,提高下肢肌肉关节承受加速、变向、急停的能力;通过双脚、单脚跳跃练习,提高下肢肌肉快速伸缩能力;通过模仿专项跳跃落地练习,使落地稳定能力恢复到伤前水平。
2.2.2 主要任务及训练方案
1)对患侧髋关节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进行多关节动作模式力量练习 (张敏健 等,2019)。2)全面恢复与提高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为承受逐渐递增的训练负荷奠定基础。3)渐进增加下肢最大向心/离心力量训练量和训练强度。4)逐步加强对肩、颈、躯干、髋、踝部位肌群的基础性力量训练并改善其灵活性。5)增加平衡训练,改善本体感觉能力和神经肌肉支配能力。6)加强对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提高核心区域的稳定能力及屈伸扭转力量。7)渐进增加战绳、自行车、跑动练习强度,逐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和心肺功能 (表2、表3)。
表2第2阶段体能康复训练计划(伤后第4周)Table 2The Second Stage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4thWeek after Injury)
表3第2阶段体能康复训练计划(伤后第5周)Table 3The Second Stage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5thWeek after Injury)
2.3 第3阶段:伤后第6周
2.3.1 主要目标
康复训练的最后阶段是重返赛场的关键训练阶段 (牛雪松 等,2019)。本阶段重点是通过专门性体能训练方式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神经肌肉支配能力,使专项运动能力恢复到伤前水平。加强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动作姿势的控制能力、协调用力能力以及快速发力能力训练。
2.3.2 训练任务及训练方案
1)保持膝、踝和下腰部基础性力量训练,最大程度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向心/离心训练强度。2)渐进增加灵敏跑、跳跃及落地练习,提高专项所需的下肢制动、变向、加速及缓冲能力。3)保持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加固性力量训练和伸展练习。4)渐进增加双腿蹲、单腿蹲与闭链训练动作相结合的练习,提高下肢力量训练强度。5)加强核心区专门性力量训练,提高核心区域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表4)。
表4第3阶段体能康复训练计划(伤后第6周)Table 4The Third Stage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6thWeek after Injury)
3结果与分析
3.1 髋关节多方向动作测试及下肢肌肉围度变化
髋关节是灵活关节,可以在多方向进行运动,在矢状面做屈、伸,在额状面做外展、内收,在水平面做内旋、外旋,及在3个面做绕环运动。股骨头圆韧带是股骨头连接髋臼的重要稳定结构,根据训练目标,需要对髋关节不同阶段的多方向动作进行测试,评估髋部疼痛度 (表5)。在伤后第1阶段,由于患侧存在肿胀,各项髋关节多方向测试动作均无法完成,因此未进行髋关节多方向动作测试,训练安排以无痛训练为原则,以静力性动作为主。在体能康复训练第2阶段,患侧大腿外展、屈伸时髋关节外旋、内旋动作疼痛指数为1,慢跑时患侧部位疼痛指数为1,直腿时患侧部位内旋、外旋疼痛消失,髋部肌肉伸展时亦无疼痛,髋关节肌肉伸展性有明显改善;依据测试结果,在伤后第3周逐渐增加下肢多关节力量练习,如徒手深蹲等。在伤后第5周,对患侧髋关节进行多方向动作测试,均无疼痛,患侧灵活性和稳定性已达到较佳状态,开始提高下肢多关节抗阻力量训练强度,如进行杠铃深蹲、硬拉、杠铃臀冲等动作练习,渐进增加训练重量。
表5伤后不同阶段髋关节多方向动作疼痛度测试结果Table 5Test Results of Pain Degree of Hip Joint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Injury
注:0~10表示疼痛指数从无疼痛到最大疼痛度,*表示无法完成动作。
康复训练过程中,肌肉围度是反映肌肉力量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定期对比患侧部位与健侧部位肌肉维度是制定体能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Edouard et al.,2013)。大腿(小腿)围度是放松状态下,大腿(小腿)1/2处的周长,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腿部肌肉体积的大小、发育是否良好等。运动损伤制动会引起矢用性肌萎缩(汪敏加 等,2019)。在体能康复训练过程中,肌肉围度可以反映体能康复训练的实效性。在伤后第3天,右侧(患侧)大腿及臀部围度出现了矢用性肌肉萎缩,右侧大腿围度为49.5 cm,与健侧相比少1.5 cm;右侧小腿围度为31.6 cm,与健侧相差0.4 cm;臀部围度为96.0 cm(表6)。经过第2阶段体能康复训练,下肢肌肉围度均有所增长,右侧大腿围度为50.5 cm,相较第1阶段增长1.0 cm,与健侧相差1.0 cm;右侧小腿围度为32.2 cm,相较第1阶段增长0.6 cm,与健侧相差0.1 cm;臀部围度为97.5 cm,相较第1阶段增长1.5 cm。第3阶段,右侧大腿围度为52.5 cm,相较第2阶段增长2.0 cm,与健侧相差0.2 cm;右侧小腿围度为32.3 cm,与健侧相差0.1 cm;臀部围度增加到99.0 cm,较第1阶段增加3.0 cm。
表6伤后不同阶段下肢肌肉围度Table 6Muscle Circumference of Lower Limb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Injury(cm)
3.2 伤后不同阶段主观评价结果与分析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大多数疼痛是由各种创伤引起的(王智渊 等,2019)。中医学认为术后损伤部位的肿胀、疼痛及静脉受损与气血积于关节间有关(甘飞,2019)。合理的患肢关节疼痛和肿胀指数评估有利于康复训练的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伤后不同阶段训练量、训练强度、疲劳感指数及肌肉酸痛指数的主观评价结果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对比,能够反映患侧部位承受负荷能力及康复训练效果(牛雪松 等,2021)。因此,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监控。如表7所示,孙佳旭在渐增训练负荷过程中主观评价结果与康复训练目标相符。第3阶段为康复训练的重要阶段,渐进增加训练负荷,上肢及躯干力量训练负荷甚至超过伤前水平。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患侧关节出现疼痛和肿胀,且训练后疼痛和肿胀较训练前明显增加,表明训练负荷超过患侧部位的承受能力,在疼痛或肿胀状态下对患侧部位施加训练,很有可能造成二次损伤。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康复训练不会导致患侧部位在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增加,其变化范围通常在0~1之间。在伤后第3阶段开始进行无负重多关节下肢力量练习,该阶段患侧关节也没有出现疼痛和肿胀增加。伤后第3阶段采用相同动作完成更高负荷强度训练时,运动员患侧疼痛已完全消失。
表7伤后不同阶段主观评价结果Table 7Results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after Injury
注:0~10表示主观评价从无反应到最大程度反应。第2周队伍外出培训,未进行数值统计;第6周为出国比赛周。
3.3 伤后不同阶段体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患肢关节肌肉力量被认为是肌腱、韧带损伤康复治疗中的评价和检测患肢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牛雪松 等,2015)。体能测试指标成绩能否达到或接近伤前最佳水平是运动员回归专项训练的重要评定指标(牛雪松 等,2021)。体能测试能够评估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与受伤前的体能测试指标进行对比能够及时把握运动员的损伤康复训练进度与体能水平恢复程度,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加快康复训练的进程。在康复训练的第1阶段,通过加强膝关节、腰腹周围肌肉耐受性的力量练习起到泵血的作用,从而加快损伤部位的微循环,促进筋络组织代谢效率。在康复训练第2阶段,通过3周的康复训练,在持续强化未损伤部位力量的基础上,渐进递增损伤部位的训练负荷,各项测试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虽然在患侧功能评估与测试中疼痛指数均为1或0,但是考虑到最大力量测试可能会加重髋关节负担而产生不良影响,故未进行最大力量测试。康复训练第3阶段,最大幅度地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尽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伤前水平。从 表8的体能测试结果来看,9项测试指标中有8项超过伤前水平,深蹲成绩接近伤前最好水平。本研究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案的最大特点是损伤部位的康复训练与未损伤部位的体能训练同时进行,以加强患处相邻部位神经肌肉的力量训练,促进损伤部位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当损伤部位的疼痛度和肿胀度逐渐消退时,不断强化损伤部位周围肌肉力量,增强患侧稳定性,改善患侧灵活性。当损伤部位疼痛度和肿胀度完全消失时,患侧周围的力量、稳定性、灵活性也得到了完全恢复。运动员损伤部位得到完全康复时,专项所需要的运动能力也恢复至或超过伤前水平,本研究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地缩短了康复训练进程,保障了运动员以最佳的康复训练效果重返赛场。
表8受伤前后体能测试结果Table 8Physical Fitness Tes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njury
3.4 伤后不同阶段FMS测试与分析
运动员在第1阶段FMS测试中有6项测试得分为0分,原因是在第1阶段损伤部位有明显疼痛,无法完成测试。在第2阶段测试中,运动员在上举下蹲、跨栏步、主动抬腿测试、俯卧撑推起和旋转稳定性测试中疼痛消失,但动作质量不高,没有达到3分;且运动员左侧可以完成前后分腿蹲动作,但右侧(患侧)在做此动作时存在疼痛,因此得分为0分。在第3阶段测试中,完成前后分腿蹲动作时疼痛消失,旋转稳定性、肩部灵活性、俯卧撑推起和旋转稳定性测试动作质量已达到最佳水平,通过上举下蹲、跨栏步、主动抬腿测试可以看出患侧腿恢复到最佳状态。如 表9所示,FMS总分从第1阶段的3分提升至第3阶段的21分,表明体能康复训练对动作功能有明显改善效果,降低了运动损伤风险。
表9FMS结果Table 9Results of FMS
4结论
在关节周围韧带撕裂康复训练中,如何有效地将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性、灵活性恢复到伤前运动要求水平至关重要。逐步改善患侧髋关节肌肉力量均衡性、神经肌肉支配能力、肌肉离心力量是体能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人体每一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运动链,各环节在功能训练中应均衡发展,尤其是患侧关节相邻2个关节的力量、稳定性、灵活性的改善对患侧关节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经过5周体能康复训练,孙佳旭下肢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平衡能力、伸展性及快速变向跑等5项运动能力测试成绩达到了伤前最好水平,下肢专项运动能力达到了专项技术训练和比赛要求。孙佳旭在伤后第3天开始进行了为期5周的体能康复训练,伤后第7周参加了2019—2020赛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比赛,以第3名成绩进入决赛,最终获得第4名,在随后的世界杯俄罗斯站比赛中获得季军,并成功完成新的难度动作,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监控方式,是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目标和方案的依据。建议在第1阶段采用等长力量训练方式和闭链练习模式,在可耐受范围内提高患侧腿部的肌肉围度与力量,采用持续训练和间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渐进恢复并提高心肺功能;在第2阶段逐步提高患侧部位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强度,在患侧与健侧部位肌力趋于一致的基础上,渐进开展灵敏能力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第3阶段采用专门性体能训练方式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神经肌肉支配能力,使专项运动能力恢复到伤前水平。
想关注《中国体育科技》内容首发公众号
转载来源:体育总局科研所书刊部
原文制作:高天艾
原文校对:马 婧
原文监制:张 雷
学会编辑:徐璠奇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康复训练思路与实践应用】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9090.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