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脚底长痣容易恶变?别慌,真相在这里!
2025-03-02 17:42  浏览:57

“脚底长痣容易恶变”


很多人听到过这种说法:脚底长黑痣,一定要切除,因为黑痣在脚底经常受到摩擦和压力,这可能会导致痣细胞的突变,从而引发癌变。言下之意,就是脚底的痣容易恶变为黑色素瘤,必须要提前切除预防。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不靠谱。


并非所有的足底黑色素痣都会癌变,痣的恶变风险总体很小。相关数据显示,恶变后的黑色素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是0.0009%,这意味着平均100万人当中只有9个人会得黑色素瘤。大多数痣是良性的,无需过度担心。此外,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机械摩擦会引起恶变或者加速恶变。


脚底长痣是否容易恶变,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听说过这样的说法:脚底的痣因为经常受到摩擦,容易恶变,甚至发展成黑色素瘤。这种说法让不少脚底有痣的人感到焦虑和不安。

那么,脚底长痣真的容易恶变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痣的恶变风险总体很小



网上信息看多了之后,我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夸大坏事发生的概率,比如过分担心痣会恶变。

普通的痣几乎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将近100%。

恶变后的黑色素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就小得多,不是1%,不是0.01%,也不是0.001%,而是0.0009%,也就是平均100万人当中只有9个人会得黑色素瘤。这个数据来自于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发布的学术著作《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从数据上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痣的恶变风险总体很小。100万分之9的概率,几乎堪比赢得彩票的头奖,或者成为世界冠军或奥运会金牌得主,又或者短时间内经历两次车祸。

摩擦不一定是

痣的恶变危险因素


再一个误区是,我们不少人把日常的摩擦看得太重了,甚至以为这是一个健康常识。其实,摩擦不见得会加速痣的恶变。

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很多证据的:

迄今为止,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机械摩擦会引起恶变或者加速恶变;痣恶变的主流危险因素并不包括机械摩擦;也没有观察到脚底的痣比其他部位的痣更容易恶变;其他皮肤部位的痣同样也都会有摩擦,比如手、脸、头皮,平时用手、洗脸、梳头的时候,也都难免会有频繁的摩擦。

图片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需要关注的危险因素有这些



更重要、更关键的一些危险因素是长期强烈的日晒、儿童期反复的严重晒伤、频繁的日光浴、痣的总数过多(50~100个,甚至更多)、个人或者家人此前得过黑色素瘤、皮肤特别白的人(类似于白种人)。

其中可以看出,过度的日晒其实是对皮肤不好的(想必日晒少或不日晒的人来说)。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紫外线能够直接破坏皮肤细胞的DNA结构,导致DNA损伤。这种损伤累积过多的话,可能会引起细胞突变,进而有可能出现癌细胞。

另外,长期强烈的日晒还会引起皮肤组织结构的损害,导致皮肤老化、弹性纤维破坏和胶原蛋白降解,从而增加皮肤癌(包括黑色素瘤)的发生概率。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避免长时间的暴晒;

2.穿戴适当的防晒衣物,进行物理遮挡;

3.皮肤暴露部位使用防晒霜;

4.用上太阳镜,保护眼睛;

5.定期观察优于盲目切除。


更主流的学术观点是,大多数出生后慢慢长出来的这些痣,基本上终生都是良性的,恶变风险很小,基本不用预防性地切除痣。


这些常见的痣,都有自己的变化过程,比如个数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会开始增加,20多岁的时候达到峰值,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还可以慢慢消退。甚至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痣都可以有一些自然地变大或者变得凸起。

另外,还有一个知识点是——即便是黑色素瘤,其实大概有2/3的都是从正常皮肤长出来的,只有1/3的黑色素瘤来自于此前就有的痣。所以,大家不要见痣色变,很多时候只需要观察即可。

如何自己观察?



一个比较简便的办法,就是使用国内外主流的ABCDE法则来做初步判断。

这个ABCDE,是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分别是:

A为外观上面的不对称(Asymmetry),痣不是圆形或椭圆形,从中间画一条线的话,两边的外观各不一样;


B为边界(Border)出现了变化,变得不规则、不清楚或者像扇形;


C为颜色(Color)的多重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一个颜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颜色,红的、白色、黑色、褐的、蓝的,都可以出现;


D为直径(Diameter)变大,一般出生后的痣直径在5毫米以下,如果直径大于了6毫米,那就要稍微留意下;


E为痣出现了进展(Evolving),这指的是痣和身上别的痣看起来不一样,比如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层面出现了变化。

如果发现身上的痣(不管是脚上还是其他部位)有ABCDE法则中的某些变化,或者自己难以判断,为了稳妥起见,可以看医生,再做进一步的评估,比如医生询问长痣的情况、看痣的外观、做个别的检查。如果痣一直没有变化,很稳定,那么就可以继续观察。

图片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最后,也要强调几个使用ABCDE法则需要注意的细节,不要以为符合法则就代表恶变,比如说:

如果是出生就有或生后几周就有的痣,我们认定为先天性色素痣,评估的话就不宜参考这个法则(不太有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由医生来评估了;

怀孕期间正常的痣也很容易出现变化,比如长大、变黑,这是孕期的常见情况,几乎都不是恶变的迹象,不用太担心;

ABCDE法则只是一个初步筛查的手段,不能用来确诊,不代表满足其中的字母就诊断是黑色素瘤了。即便满足所有的字母,也都有很多不是黑色素瘤,甚至都不是痣,而是其他误诊为痣的皮肤良性病变。


照“谣”镜


此类谣言片面强调摩擦可能导致恶变,却忽略了黑色素瘤发生的其他重要因素,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还利用了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和对健康的关注,容易引发过度反应(如盲目切除健康痣)。普通的痣几乎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恶变后的黑色素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小。大多数出生后慢慢长出来的这些痣,基本上终生都是良性的,基本不用预防性地切除痣。

但如果发现身上的痣发生了某些变化,或者自己难以判断,为了稳妥起见,应咨询专业医生,再做进一步的评估。






参考文献

[1]Jepsen S, Deschner J, Braun A, Schwarz F, Eberhard J (2011). "Calculus removal and the prevention of its formation". Periodontology 2000. 55 (1): 167–88.

[2]White DJ (1997). "Dental calculus: recent insights into occurrence, formation, prevention, removal and oral health effects of supragingival and subgingival depos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 105 (5 Pt 2): 508–22.

[3]White DJ (1991).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dental calculus". Biofouling. 4 (1–3): 209–218.

[4]Socransky SS, Haffajee AD (2002). "Dental biofilms: difficult therapeutic targets". Periodontology 2000. 28 (1): 12–55.

[5]Socransky SS, Haffajee AD (2005). "Periodontal microbial ecology". Periodontology 2000. 38 (1): 135–87.

[6]冯希平.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

策划制作

作者丨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审核丨程芳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主任医师

责编丨王梦如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脚底长痣容易恶变?别慌,真相在这里!】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11245.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