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中科院院士董晨参与研发,“潜在全球首创”抗癌新药获批临床
2023-07-24 08:57  浏览:122

中科院院士董晨参与研发,“潜在全球首创”抗癌新药获批临床

“我们期待新的免疫检查点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对PD-1无反应或耐药的患者会有新的药物手段。”

6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东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学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图片来源:BIO-FORUM 202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预示着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不过,中科院院士、国际知名免疫学家陈东指出,该疗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免疫副作用较多; 第二,大多数实体瘤的反应率低; 第三,T细胞衰竭。 后两者表明还有其他免疫检查点。

“PD-1药物的机制是暂时恢复T细胞在肿瘤环境中的增殖及其功能(杀伤肿瘤细胞),但这并不能完全逆转T细胞衰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T细胞的分子机制筋疲力尽。” 只有了解,我们才能开发出比PD-1更有效的药物。”

6月13日,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学研讨会(BIO-FORUM 2023)开幕式上,陈东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他在T细胞和免疫治疗领域基础研究转化的最新成果.

2020年8月,陈东辞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一职,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成立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推动免疫治疗的源头创新和临床疾病的研究。 他还是创新抗体药物公司新康和生物医药的科学创始人和首席科学顾问。

就在董晨发言当天,欣康和生物制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获批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 四个月前,该药也在美国获批进入临床阶段。 据公司介绍,这是一款针对免疫检查点分子B7S1的阻断抗体,有助于恢复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具有广谱抗癌潜力,有望成为全球“首创”(The first of the kind)新药。

陈东在演讲中也宣布了这个好消息,“我们期待新的免疫检查点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对PD-1无反应或耐药的患者会有新的药物手段。”

中国细胞疗法有望赶超美国

人体有一类杀伤性T细胞(CD8+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专业杀手”,可以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 当今“热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依靠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战胜癌症。

2013年,《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疗法列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 “免疫学家治疗肿瘤的长期梦想已经实现。” 陈东在致辞中感叹道。 他举了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先驱 ()和“CAR-T之父”Carl June()的例子,他们都是在概念上对人类杀伤性T细胞进行体外收集、扩增和加工,然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不同的是,血液肿瘤不能像实体瘤那样富集肿瘤特异性T细胞,于是June萌生了利用患者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让他们“戴上一双能识别肿瘤细胞的眼睛”的想法”,董晨形象地描述道。 这双“眼睛”就是CAR( )基因,通过病毒载体传递给T细胞。

陈东指出,由于疗效显着,全世界都在开发和使用CD8+ T细胞来对抗肿瘤。 “这是细胞疗法的基本模式。” FDA)优先审评资质,上市在即。

“从2016年开始,中国开展的临床研究数量已经超过美国。目前,中国的细胞治疗与美国基本处于同一阶段。如果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和监管政策能够共同发力,我们的国家可能会跑在前面。”在此,陈东特别提到了中国创新药企传奇生物研发的T细胞疗法()。在最近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其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优于海外其他大型药企的同类产品。(见澎湃新闻报道:

《ASCO观察|CAR-T细胞疗法进军一线治疗,可及性仍成问题》)

陈东表示,长三角在中国细胞治疗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对去年11月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给予充分肯定。 “我希望未来更多的创新药率先在上海上市,上海医院的第一批患者用上,这才是我们生物医药真正的创新链条。”

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免疫反应过度

陈东指出,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可以归因于免疫系统的紊乱和损伤。 2021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物中,有七种与免疫相关。 正是因为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免疫学领域也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

体内有两种类型的免疫失衡:免疫反应太弱或太强。 大量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后一类。 据估计,中国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荨麻疹、牛皮癣等。

“现在过敏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婴幼儿,这也是环境和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无法适应环境。” 陈东说,通过药物手段,“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来治疗这些疾病。”

自2003年上市以来,“神药”阿达木单抗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药王”,“证明细胞因子已成为治疗慢性炎症最重要的药物”。 这也是最成功的目标。” 据董晨介绍,近年来,多款靶向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药物获批用于多个适应症,年销售额已超过100亿美元。

2005年和2009年,陈东实验室先后参与发现了两种新型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和Tfh细胞,成为相关领域的奠基人和研究权威。 IL-17 和 IL-23 是与 Th17 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

此后,陈东团队深入研究IL-17F在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作用,发现在敲除IL-17A(原型)的基础上敲除IL-17F基因IL-17)基因、银屑病模型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进一步减少,皮肤组织炎症几乎消失。

在此研究基础上,陈东创立的新康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国内首个IL-17A/F单克隆抗体新药(),有望成为“同类最佳”(best in类)牛皮癣和强直性脊柱炎用药。

陈东在会上透露,该药已在中国完成相关II期临床试验,即将进入III期临床。 据公司官网介绍,去年12月完成的II期临床研究的首次分析顺利达到主要临床研究终点。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中科院院士董晨参与研发,“潜在全球首创”抗癌新药获批临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2921.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