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建设美好幸福生活
2024-10-25 23:03  浏览:77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建设美好幸福生活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山东曹县举行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合影 

  时值重阳佳节,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民协、山东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山东省民协、菏泽市文联、曹县人民政府、中共曹县县委宣传部承办的“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举行。

  今年在抖音爆火的网红地“宇宙中心”山东曹县,经济发展迅速,是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中国最大汉服生产基地,同时,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14个,桃源花供、曹县柳编、江米人、木雕等非遗项目与民俗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活动期间,相关专家学者考察了曹县黄河故道文化,调研了桃源花供的制作及展示现场,考察了云龙木雕展厅、曹县柳编及木制品展厅、曹县乡村记忆博物馆等地;参加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曹县2021孝善敬老饺子宴暨送戏下乡活动,在地方戏曲的热闹和饺子宴的温情中现场感受了曹县重阳节丰富且浓厚的敬老情怀。

  在14日下午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致辞。万建中、刘晔原、唐孝祥、张勃、王素珍、张廷兴、张成福、魏新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研讨会由中国民协顾问程健君主持。(本版选登致辞及部分专家发言)

  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山东省民协主席、中国民艺研究所所长赵屹,山东省民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映雪,菏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强,中国民协活动管理处处长李倩,菏泽市政协副主席、曹县县委书记张乾山,菏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田继雷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活动。

  作为中国民协的品牌活动之一,“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人民的活动人民办、人民的节日人民共享为原则,以精彩的节日活动为表现形式,丰富传统节日内涵,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及特色地区节日习俗,着力为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推动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生活中落地生根

  

  (潘鲁生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是中国民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品牌活动,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工作要求,目前已经开展了十几年,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共鸣。

  为什么“我们的节日”越来越红火?

  主要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追求进一步提升,节日不只是物质消费的“假日”,而是回归“节日”的文化本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凸显了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记忆,已根植民族的骨子里。因为节日,有生活节奏,划分了时序节点,也区分了日常生活和神圣时刻,又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升华;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风俗习惯的传承、集体意志的凝聚,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纽带,我们在庆祝活动中不断构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也是实现当代生活文化的演进和发展,将风俗习惯、手工技艺、服饰装扮、歌舞说唱等融入其节日之中,形成文化传承与创造的生活基础。

  发展“我们的节日”的使命是什么?

  首先是发挥传统节日的价值认同和凝聚作用。过节,讲究吉祥的氛围,讲求家庭团圆,讲究回乡团聚。节日就是民族集体的价值体现,是共享的文化传统。传承发展我们的节日,就是增强凝聚力,就是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是增强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节日在于分享传统带来的快乐和慰藉,中国的传统节日不是购物节、不是消费节,而是有着时间顺序、人生意义、人伦情感关系的日子。我们要发挥好传统节日中的人生价值,以愉悦的审美体验、愉快的节日仪式增进文化的、心理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深层次上也是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活动中包含家庭幸福、敬老孝亲、团结互助、勤劳友善的价值观念,是人格建构、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作为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加以传承和发展。

  正如重阳节,“九九重阳”的“九九”与长长久久的“久久”同音,包含的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节日。曹县重阳节这一天有吃扁食的习俗,要把第一碗扁食给家中的老人先吃,表达“敬老孝亲”的亲情。不少地方,重阳庙会上,还有给家里老人、长辈买过冬衣物等传统习俗。曹县的各乡镇村都以不同形式举行重阳节民俗活动,形成了传统,形成一种美德。现在,孩子们都会背诵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写在重阳节的诗句千古流传,乡愁是中国人永恒的共鸣。从中也可见节日文化的精神力量。

  怎样传承发展好我们的节日文化?

  从根本上说,还要推动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生活中落地生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炼精神标识、文化精髓,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风俗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发散性思维谋求文化创新,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将传统节日中富有当代意义、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形式传承转化为当代文化。同时,对那些至今仍有积极价值的传统节日内涵和习俗加以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现代化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入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可行路径。

  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还要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传承发展,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美好的浓厚节日氛围。我们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在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以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地为重点,在城乡社区、街道、学校、机关、企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还可加大“我们的节日”宣传推广力度,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体、融媒体等宣传传统节日文化,积极营造尊重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参与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把传统节日活动做成各民族大联欢的盛世欢歌。可积极发展节日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扩大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政府主导、民间主办、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努力挖掘传统节日的市场潜力,把弘扬传统节日丰富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做成各类节日品牌、产生广泛的蝴蝶效应。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我们的节日”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加强对节日文化内涵、精神实质、历史演变、礼仪习俗以及当代价值、现实意义的研究,撰写理论文章、通俗读物,举办论坛、开展讲座,普及传统节日知识,并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理念,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传承好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共同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振兴,使人民群众在体验感受节日习俗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乡愁记忆,弘扬爱国爱家传统,建设美好幸福生活。

  研讨会发言选登 

  重阳文化的时代精神

  

  程健君(中国民协顾问)

  包括重阳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在民族的感召力和创造力的滋养中逐步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亲合力,在今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着永不衰竭的文化源泉、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重阳节的文化特性,按民间风俗的意愿,是以祈求幸福、驱除灾害的信念传统为基础,以传承文明、拥抱自然、尊老敬贤的精神为方向,寄托着华夏子孙崇敬先人、感恩先贤的深厚情怀,承载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文化意义,凝结着浓浓的乡愁记忆。

  重阳文化在今天不仅是文化遗产的经典,而且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塑造地域文化形象、追寻地域文化个性的宝贵的文化矿藏。科学利用和开发这一资源,将会使我们的家园更加富有历史感、神圣感、厚重感和文化感,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尚和韵味,并赋予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而这一切将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节日文化传承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要使传统节日之火生生不息,就要爱惜它、保护它、传承它,当然首先要读懂他、研究它,才能使对传统节日的关爱不仅仅是一种痴情,更是一种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

  重阳节:回归自然的精神诉求

   

  万建中(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重阳节的辟邪过程是在户外完成的,这与其他所有传统的节日迥然有别。在中国人的空间意识中,“家”是最安全的。除了春节外出拜年等必须户外开展的民俗活动以外,几乎所有的节日仪式都是在室内操作完成的。团圆之所以是幸福的,主要是基于全家人聚在“家里”,都感到很平安。

  重阳节的空间意蕴指向恰恰相反,“家”是不安全的,走出家门,投身大自然才能避免灾难。一年之中,只有重阳这一天,“家”是不安全的。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唯有重阳节宣扬了“家”的不安全意识,唯有重阳节以远离“家”的方式远离禁忌和凶恶。

  强调和大自然亲近的还有上巳节,上巳踏青,之后逐渐被清明节所替代。清明节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春季,大地充满生机。人们在“生”的季节里奔向墓地,靠近死亡,与死去的亲人进行对话。重阳节则不同,走出家门,是为了远离死亡。重阳节以死亡的威胁促使人们走出家门,爬山登高,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重阳节登高祓禊,辟邪消灾的习俗活动蕴含回归自然的强烈动机,宣扬了大自然的美好与永恒。大自然是辽阔的,是无限的,而“家”却是暂时的,是不安定的,是存在危机的。这就是重阳节日叙事鲜明的文化个性。

  孝德传统的当代认知与传播

  

  刘晔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近些年来,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山东曹县,一直在重阳节举办敬老活动。今年重阳节更是笑声不断——广场舞台上唱着老人们耳熟能详的戏曲,台下是规模盛大的饺子宴,老人们围坐在一个个圆桌旁,晒着太阳,听着戏曲,吃着饺子,接受着大家的祝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当代的传承和青年一代的认同与感悟,在这个重阳活动中再次得到传播和传承!

  重阳节,来自于华夏先民对生存的需求。在对自然充满敬畏的时代,出于自身平衡掌控能力的认识,对每个月所占数字的单偶有发自内心的分类:单数为凶,偶数为吉。单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又是单数里面最大的数字,九九相逢,大凶至极!可敬的是,中华先民面对难过的关节凶日,没有畏缩,而是以自己的智慧,通过人的活动,扭转乾坤,化凶为吉。登高避险,遍插茱萸,吃重阳糕,赏秋光之美,练体魄之强,有力地保持了秋收需要的体力,把握了生活的节奏。老人有着丰厚的生存经验,像补天的女娲一样,能为儿女撑起一片天地;像大禹一样,能疏通江河,为后代平定九州大地。因此,中华后代敬重父母,孝顺老人。这种朴素感恩之心经过圣人的提倡教诲,通过历朝历代形成的奖惩制度,使得原本自发于民间的孝顺美德成为全民族的标准公德,成为优秀文化传统。当下我们不再为衣食忧虑,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节日活动增加老人们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曹县的重阳活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重阳节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唐孝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重阳节滥觞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鼎盛于唐宋,绵延至今。其节俗蕴含着丰富文化价值,这集中表现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上。不同于西方以宗教为依托的民俗节日,中国的重阳民俗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具体体现于其三大核心内涵:一是登高宴饮,其诉求从求仙避恶逐渐演变为娱心健体;二是采菊佩萸,包括辟邪消灾、怀乡思亲等;三是食糕祭祀,有取吉祈寿与礼俗互动之意。

  在当代,重阳节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文化自信建设角度来看,重阳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重阳节俗的文化内核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正能量的重要依托,重阳节俗的传承对增强国民的文化获得感,提振国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为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提供了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重阳节俗文化资源,形成“重阳文化+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第三,从城乡民风治理角度来看,包括重阳民俗在内的节庆民俗具有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和谐的作用。

  当然,重阳民俗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的节庆民俗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有助于形成当代生活的文化认同,提供美好生活的文化情境。 

  重阳节是传统节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

  

  张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转型带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深刻变化,生发于传统社会的传统节日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其习俗活动,丰富其文化内涵,才能顺应“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并能够为解决新情况新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对传统节日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需要理论思考,也需要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重阳节的当代实践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一般认为重阳节起源于汉代,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登高、饮菊酒、佩茱萸、社会交往、祭祖祀神等传统习俗活动,具有消灾辟邪、祈寿求吉、敦亲睦友、娱乐身心等丰富内涵。但是近年来,重阳节变身为老年节,孝老敬亲成为新的主题。重阳节向老年节的转变,在我国台湾地区始于1953年,在大陆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201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从国家法律层面进行了确认。重阳节的这一转变,是传统节日在当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人们从重阳节的古老传统中发现其具有时代价值的元素,并予以阐释发挥,从而有效地回应了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也促进了重阳节的重振复兴,充分体现了在处理传统和现代关系方面的中国智慧。

  一般而言,在守正创新中不断积累发展的文化传统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社会功能。为了重阳节的传承发展,当前,一方面有必要将重阳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发扬光大,发挥它作为老年节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加全面地认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使登高、赏菊、吃糕、佩茱萸、饮菊酒等传统习俗更多、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以强健当代人的体魄,滋养当代人的心灵。

  (本文系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成果)

  重阳节俗与礼俗传统

  

  王素珍(中国文联出版社副编审)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重阳节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我国礼俗传统的重要内容。

  首先,礼俗传统是民众生活智慧的总结。秋贵重阳,重阳节是秋季大节,又称茱萸节、菊花节。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重阳节的节俗也是与九月的节气和自然物候相吻合的。茱萸、菊花、石榴等,都是九月时节的节令风物。佩茱萸、饮菊花酒这些传统习俗,与人们保健养生、消灾辟邪、祈求长寿的经验相一致,体现了民众真正的生活智慧。

  其次,新时代乡村振兴离不开礼俗传统。重阳节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日,涵盖了送节礼、走亲戚、登高宴饮等习俗活动。这些传统习俗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敦亲睦友,维持和促进乡村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关注我们的节日,传承和发展礼俗传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之一。

  再次,礼俗传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命力所在。礼俗传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重阳节蕴藏了寻根问祖、敬老孝亲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礼俗传统。重阳节也称为“老年节”“敬老节”,新时期重阳节节俗活动围绕老年人展开。无论是社区“千叟宴”,还是乡村“饺子宴”,这些既是传统重阳节敬老孝亲的延续,也是现代节日建设的重要发展。

  

  曹县至庄寨镇举办“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曹县2021孝善敬老饺子宴活动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734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