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悉尼大学中国中心 悉尼大学中国中心
悉尼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全澳第一、全球第四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古人在《三字经》中的名言。多年来,人们常常就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做出辩论。
最近,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性向善”是真实的,事实上研究发现,人类在社会群体中普遍倾向于帮助他人。
这项研究近期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它关注人类的合作能力,而这一积极结果在不同文化的人群中都有着相似的普遍性。研究人员观察了从英国、意大利、波兰和俄罗斯的城镇到厄瓜多尔、加纳、老挝的乡村以及澳大利亚各地的原住民地区,发现在人们日常互动的微观尺度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倾向于在需要时帮助他们亲密的社会圈子里的其他人。
研究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平均每2分17秒就会有人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例如,传递餐具)。在所有的文化中,这些小小的援助请求得到满足的频率是被拒绝的七倍。
领导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悉尼大学的 Nick Enfield 教授解释说:“人类生存都需要依赖于相互帮助。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人们真的拒绝,他们会解释原因。这种在需要时帮助他人的人类倾向,以及在无法提供这种帮助时的解释,超越了其他文化差异。”
研究主要作者 Nick Enfield 教授
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是一项比较性的观察研究,基于广泛的实地工作和对一组地理上、语言上和文化上不同的实地地点的日常家庭/乡村生活的社会互动的录像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重点是家庭或乡村生活中亲密和持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与陌生人或在更正式的场合(工作场所、企业、购物),也不是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帮助关系,如借出大笔的钱(因为这涉及到更复杂的决定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小型的、普遍存在的低成本请求,如传递物品、帮助制作食物或移动重物,是可以立即得到满足的请求。
研究人员在五大洲的家庭和非正式环境中识别并分析了一千多个“小请求事件”。他们从日常生活的视频记录中提取了这些事件,这些人包括家庭、朋友、邻居;这些事件发生在八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包括:Cha'palaa 语(厄瓜多尔北部)、老挝语(老挝)、Murrinhpatha 语(澳大利亚北部)、Siwu 语(加纳东部)、英语(英国/美国)、意大利语(意大利)、波兰语(波兰)和俄语(俄罗斯)。
文化差异
研究人员说,鉴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如何分享资源方面的存在差异,这一发现可能稍显令人费解。例如,印度尼西亚拉马勒拉的捕鲸者在分享大量渔获物时有约定俗成的一套分配规范(捕鲸者将渔获供全村分享),而坦桑尼亚的哈德扎牧民则更多是因担心产生负面的流言蜚语而分享食物;在肯尼亚奥尔马,村中更加富裕的居民被期望为道路项目等公共物品付费,而这种提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格瑙则可能会被拒绝,因为它们会产生一种尴尬的回报义务。
研究人员指出,像这样的文化差异有时会给我们对人类合作和慷慨的理解带来挑战。我们关于分享和帮助的决定是否由我们成长的文化决定?还是人类天生就很慷慨和乐善好施?
这项新的全球研究发现,当我们放大社会互动至人与人的微观层面时,文化差异大多消失了,而我们人类在需要时给予帮助的倾向,尤其是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变得普遍可见。
主要发现
人们愿意接受他人的“小请求”并不是必然的:文化规范、相对权力、亲属/非亲属关系和情景因素原则上可以使人们更容易说 "不",甚至对小事也是如此。但我们的研究发现人们还是更多愿意接受他人的请求。
受试者也确实拒绝和忽视了一些小的请求,但比他们同意的频率低得多(平均而言:同意请求79%,拒绝10%,忽视11%)。
不同类型小请求出现的频率并不一致:任务类的请求(如做饭)频率较高,平均每1.7分钟(或102秒)会出现一次,而在谈话类的请求(如“和我聊聊天”)频率较低,平均每7.7分钟(或462秒)才出现一次。
某些语言的使用者/某些文化的成员(例如,澳大利亚北部的 Murrinhpatha 人)确实比其他人更容易忽视请求,但仅比其他人高出约1/4的机率(26%)。
忽视更多并不意味着拒绝更多。例如,Murrinhpatha 人的拒绝率与平均水平一致(10%)。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人性向善,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发现人类普遍倾向于互相帮助】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9089.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