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i人和e人还没完呢,怎么又开始浓人和淡人了?
2024-11-30 12:02  浏览:98

原创 小辣椒 差评

i人和e人还没完呢,怎么又开始浓人和淡人了?

前阵子,小辣椒刷到一个帖子:你是淡人还是浓人。

啥玩意,人也分咸淡了?

点进去一看才知道,它类似于 i 人 e 人,又是一个新的人格分类。

所谓淡人,就是啥事都淡淡的。

情绪淡淡的,不悲不喜;说话淡淡的,好的收到;工作淡淡的,随心情干活,靠缘分拿钱。

浓人呢,就是精神浓浓的,经常发疯。生活浓浓的,朋友特多,聚会不断。工作浓浓的,卷王。

啊,这不就 i 人和 e 人的变体么?

接着我再一查,原来淡人浓人都火好几月了,上过微博热搜,也衍生出无数梗图。

在这些帖子的评论区,也有无数人纷纷艾特好友,看看是淡是浓。

看到这,差友们除了下意识对号入座下,也许还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嘴:

怎么又来了?

是啊,怎么又来。

2 年前, MBTI 人格测试席卷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场景,大家还历历在目。

大家自我介绍时,都会带上一嘴是 i 是 e 。

可 i 和 e 的势头没过多久, MBTI 范畴里的 p 人和 j 人在大半年前又突然爆红。j 人往往条理清晰,做事会列好规划, p 人更擅长随机应变。

这头 P 人和 J 人还在上热搜,那头淡人和浓人又来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在社交平台们,媒体们还把网友分为了社恐,社牛,还有社冷。

按照什么元素族,又给人的性格分成了风象星座、水象星座, “ 不同的象 ” 性格和恋爱模式还不一样。

看到这,也许有差友搞不懂了。

很早之前,人们就喜欢按十二星座给朋友贴性格标签。

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性格标签还在被追捧?

要知道这当中的原因,我们不妨看看一个 Reddit 网友举的例子:

“ 自闭症 ” 这个词是几十年前才出现的,但这种疾病已经存在很久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生活在几百年前,身边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小孩,他不愿意说话,害怕有眼神交流。

镇上的人不知道孩子未来会怎么样,孩子父母也很愁苦。

直到一天,有位来自远方的医生过来看了看,说孩子是自闭症。

随后他告诉父母应该如何沟通,如何不刺激到孩子,怎么让孩子找到合适工作。

不过最重要的是,医生说:孩子并不孤单,世界上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这些自闭症患者大多也过着幸福充实的生活。

此时对孩子父母来说, “ 自闭症 ” 这个标签就是一种解脱。

标签能受欢迎,是因为它让有共同经历的人发现彼此,不再孤单。

再拿小辣椒的亲身经历来说。

去年公众号有一期《 今日最佳 》我记忆犹深。它是讲大家坐高铁,会不断地确认车厢号、座位号。

在看到这篇最佳之前,小辣椒一直以为只有自己这样,甚至还怀疑是不是有性格缺陷。

在看到大家评论后,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如此,整个人释怀了很多,因为我找到一种归属感。

你看,人类天生就是渴望自我理解,寻求他人认同。

标签梗为啥容易火。

因为它最擅长的,就是给大家带来归属感,让相似的人抱团取暖。

加上标签梗成本低廉,拿捏好人性就能批量制作,自然就成了很多自媒体玩不腻的话题,然后隔三差五出现在你我面前。

诚然,标签梗是有抱团效应,也能提高社交效率,让大家快速 get 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可小辣椒觉得,标签梗一旦玩魔怔了,呈现出来的却都是偏见了。

在我小学时,就有很多人追捧星座。

他们认识新伙伴时,都会问对方啥星座。一旦发现彼此星座相冲,虽然嘴巴上不说,但心里已经种下了偏见的种子。

小辣椒是天秤座,我还真就听过有人在旁边嘀咕:小心渣男。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种性格标签给人们带来的偏见和误解,在十几年后换一种形式出现了。

小辣椒有次朋友聚会,玩桌游嗨了起来后,他们说了一句:诶,你不是 i 人吗?

不儿?i 人真就得网上渲染的那样,聚会必躲到角落吗?

类似情况在社交平台更是经常出现,点赞量极高。

比如 INFJ 的人就是没边界感,情商低,总能搞砸每一段关系;

ISFJ 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永远在当老妈子;

ESTJ 是个典型的利己主义。

可事实真就如此吗?我身边也有 INFJ 的人,我并不认为他情商低,没边界感。

呐,一旦被标签框住了,人们就会先入为主,产生偏见。

脱口秀博主呼兰因为有次写稿只睡了 3 小时,被贴上了 “ 胜负欲 ” 的标签,结果所有人都觉得他每天都只睡三小时。

心理学上也有个著名的实验。

1972 年,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森汉招了 8 个正常人,让他们到精神病院去看病,只声称自己有幻听,其他都正常。

结果他们都成功地被关进精神病医院, 7 个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罗森汉对此解释:医务人员有思维定式,你来精神病院,就应该是精神病人,就容易诊断为精神病。

这就是标签让人先入为主,影响了自己判断。

不光会产生偏见,标签甚至会影响到自己。

60 年代,有个风靡一时的理论叫标签理论。简单点说,当人们被贴上标签,就让自己的行为和标签内容趋于一致,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就像天秤座的人得知天秤座有犹豫不决的性格后,越这么想,以后做事就越纠结。

如果某人测出来自己是 INFJ ,就会下意识找到身上所有的点来证明自己就是 INFJ ,然后对其深信不疑。

但其实很多缺点,他都不一定有。

这种的心理暗示,就在冥冥之中影响到他未来判断事情的方式。

当然了,标签的影响也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有些家长善于利用标签,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来引导他们进步。

不过结合身边例子来,我觉得标签带来更多的还是偏见和负面暗示。

人性,本就是多维度的,极其复杂的。

仅仅把人类性格分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也根本不足以 100% 正确概括一个人。

我曾读过一本书叫《 内向不好吗 》。

作者是个内向的人,但她有个 “ 社会化开关 ” ,在特定场合下就会打开,成为一个外向的人,和陌生人搭话不在话下。

如果你也内向,或许会觉得奇怪,这对你来说压根不可能。

你能提出质疑,是因为 “ 内向 ” 和 “ 外向 ” 把性格分得过于简单粗暴,导致 “ 同一类人 ” 出现了很大偏差。

其实十二星座、水象风象星座、淡人浓人也好,披着一层 “ 科学 ” 外衣MBTI 也罢,它们都有不符合你的描述,都有偏差。

只是这些偏差不够明显,在巴纳姆效应下,你没觉得不妥,甚至还当成了人生信条。

要小辣椒说,以后互联网里的标签梗只会越来越频繁,真心建议大家还是图一乐吧。

你的性格,你处理事情的方式,不是你呱呱坠地的年月日决定的,也不会被天天上的星星影响,更不能被简单的四个字母所概括。

能定义你的,从来都只有你自己。

撰文:刺猬 编辑:莽山烙铁头 封面: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小红书、抖音

Reddit : Why are people nowadays obsessed with labeling everything?

Wikipedia : Labeling theory 、巴纳姆效应、罗森汉恩实验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i人和e人还没完呢,怎么又开始浓人和淡人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946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