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五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六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六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左春,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程师王洋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2 年 8 月总第 336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六期
文/左春 王洋
左春
本文对基于数字经济领域参考模型的互操作及跨域融合趋势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参考模型进行了凝练,它是讨论互操作的基础和摇篮。基于数字经济领域参考模型,我们依照不同维度,归纳形成了互操作的分类,分别是垂直互操作vs水平互操作、程序互操作vs数据互操作,水平互操作体现了领域内部融合及跨域融合的精髓,是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关注焦点,考验工程化能力。最后,我们以精准保险及“保险+”为实例,对基于水平互操作的跨域融合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认为行业应用软件系统群是形成金融科技的重要支撑体系,涉及的互操作与集成不仅面向内部,也面向外部的跨域融合,纯粹依靠内部系统很难达到高的服务标准。在数字经济的背景要求下,金融数字化转型及金融科技发展的实质,其实是由内部系统衍生向外部系统发展的过程,如“保险+医疗”,它强调跨领域的知识融合及场景融合,强依赖于技术手段支撑,因此需要服务提供商具备卓越的技术能力和兼顾多领域的知识储备。
领域参考模型是互操作的摇篮
构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金融领域行业应用软件的重点是形成参考模型,即关注和沉淀行业内应用软件的通用部分。以金融领域为代表的行业应用软件参考模型,由于工程化需要,具有明确的层次划分:简单讲可以分为环境层、组件层、组装层——底层对应平台,侧重通用技术;上层对应应用,侧重垂直领域管理——模型体现了对金融科技成果的储备和凝练。随着业务的变革、技术的发展,参考模型不断纳入新的成果物,与此同时,维持着技术创新与业务稳定之间的平衡。
从行业应用软件参考模型出发,技术属于环境底层内容,它有其独立的发展方向,相对业务而言容易变化。技术装备并非越先进越好,有时,技术越先进、系统越脆弱,反复重构会引发大规模业务问题。技术开发平台一旦变化,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业务对底层技术的依赖性,做好底层迁移适配,聚焦系统模型中相对稳定的部分,是行业应用软件工程需要克服的关键问题。底层技术的运用并非越创新越佳,而是应该围绕业务内容进行沉淀和转化。在最新的金融领域参考模型中,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代码质量管理、开源+端到端服务、精准保险、“保险+”、数据治理平台、流量运营模型、集成与互操作模型等分别被纳入到不同层次中,实现了模型的迭代和积累,从而支撑金融科技相关应用的快速实现。
从技术生态的角度来看,开源平台和工具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开源社区强调专业分工,不提供行业客户现场集成服务,由于场景的多变性,通用的解决方法已经不现实;此外,它也不承担安全责任。因此,为改善这一不足,在上层必须规范重点领域开源软件的应用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证监会办公厅于 2021 年 9 月 28 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对金融机构从代码托管平台、技术社区、开源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获取,或通过合作研发、商业采购等方式引入的开源代码、开源组件、开源软件和基于开源技术的云服务等的合规应用进行了规范指引。在下层则需要服务商进行选择性的工程化集成,并完成客户现场技术转移。行业应用软件是构造和牵引这类需求的抓手,头部 ISV 是平台集成和应用软件系统群集成的主力。
互操作的分类
在组装层,开发者需要对程序耦合或数据耦合的方式进行选择。如果选择数据耦合,则需对传统数据结构制定标准,从而在互操作过程中降低成本。如果选择程序耦合,API 接口原则应学习纵向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的接口方式——系统软件层面往往把系统底层资源管理得很好(很多行业的核心业务系统相当于资源管理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同,它管理的不是系统资源,而是领域内容资源,其中涉及物理和认知模型),对外接口封装则很简洁,接口用最大限度隔离原则(即开闭原则),尽量使应用软件只感知通讯和读/写(I/O)。与此同时,还应关注过程协议。
水平互操作是数字经济的关注焦点
金融科技发展的实质,是由内部系统衍生向外部系统发展的过程,跨域融合是必然趋势。所谓科技赋能,主要是指“向外”赋能。纯粹的内部系统不容易达到高的服务标准,但“向外”是科技赋能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科技的产品设计需要实现从广义性的零售到批发及个性化,其中涉及的互操作与集成不仅面向内部,也面向外部;不仅有“主/从”结构(地域外挂),还有“对等”结构(更为重要,如“互联网+”和“保险+”),后者要求强技术能力和多领域知识储备,需要行业应用软件系统群作为重要支撑,同时授权不同行业标准和领域知识。
对内求突破:“地域化网络”及“主/从”结构
以保险领域为例,保险行业在“互联网+”和“保险+”的大潮冲击下,业务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保险科技(InsurTech)。近年来,保险科技已经发展到了“精准保险”的阶段,“精准保险”以精准服务为特征,目的是精准解决保险客户痛点,它考验新技术与多场景融合的能力,也考验保险行业的渠道管理与知识管理能力。
目前,保险客户的痛点之一是“找谁买,找谁赔”,因此,保险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是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服务收益。基于这一问题,MGA 管理型总代理是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银保监会中介部召开的 2022 年全国保险中介监管工作会议,对 2022 年保险中介监管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首次提出了 MGA 一词,指出要“探索 MGA 模式的监管方式,提升创新业务的管理水平”。MGA 是 ManagingGeneral Agent(管理型总代理)的缩写,它有跨保险公司产品和跨财/寿险综合客户服务的好处,这在国际已有比较好的实践可作为参考。但针对中介规模太小,存在经营和违约风险等问题,发展初期需要对其在互联网保险合规经营、分支机构管理、中介市场体系完善、业务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强监管,从生存发展看,中介渠道有叠加运营趋势,可融合周边行业领域已有的规模化中介渠道,在监管要求下,为客户提供更综合、更安全的专业化服务,因此可尝试建立大型中介公司,完善地域化网络。行业机构可通过建立平台型信息化系统,实现多格式、多定制和低成本等能力,并与已有的业务系统及其他渠道系统对接,保持行业标准接口下的不断适配,技术门槛较高。
之所以谈及地域化网络,是因为保险公司往往需要以地域为中心进行运营,以满足不同地域的个性化业务需求。保险核心业务系统群也是统一版本、地域布署,因此地市单位成为产业互联网主战场,是应用软件集成所在地。独立的管理应用软件是中枢,在地市级则需要“外挂”附加应用软件,所以要确定外部互操作方案。“外挂”大部分是一种“主/从”集成;当然,也可以对 SaaS 运营方式进行互操作集成,SaaS 的运营体是“行业客户数*地市数”,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外谋合作:“保险+”及“对等”结构
简单来说,跨行业的应用互操作关系,可看作是涉及的行业应用软件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映射。
所有行业应用软件均可分为三个层面:记录事实层、约束层、评估层。它体现了管理通用思维和运筹观点,约束层与评估层可与人工智能进行结合。
以“保险+医疗”为例,“保险+”与“互联网+”一样,要解决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技术问题,保险往往是其他行业的“约束层”软件模型,反映这一特定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它映射的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业务问题,因此考验领域积累——医疗行业是典型实例,医疗和教育是民生关注热点,国策的实现依赖各项管理文件;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保障公平性、精准性、人文性及保护隐私等,结合“保险+”的商业补偿模式,可以更好地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保险行业的基础层面是记录事实层,医疗系统群中的约束层,恰好对应了保险系统群中的记录事实层,基于这一对应关系及相应的结构储备,服务商可以将跨领域的软件进行集成,其涉及庞大的管理反馈循环和技术手段运用,反映良好的系统工程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软件互操作性是数字经济形势下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布局,其中医疗行业走在前面,而与各行业相关联的保险几乎无处不在,这一模式将激励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发展。业务价值链可由保险产品深度介入,提供全面的保障和服务。
结 语
订购须知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现已发售第一期至第六期,各位读者如欲购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行订购,也可联系以下老师订购: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