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期末复习:六年级上册重点句子赏析,可打印!
新闻中心
期末复习:六年级上册重点句子赏析,可打印!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6        返回列表

期末复习:六年级上册重点句子赏析,可打印!

课文1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突出了草原的碧绿、辽阔,小丘的线条柔美。“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其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浓烈。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互相倾诉着离别之情。这句话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从草原上主人热情隆重的远迎客人,主客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友好的款待,以及主客联欢、深情话别依依不舍的情景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课文2丁香结

1.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从“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这里的积雪指的是“丁香”。

2.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把“小花”比作“星星”,“探、窥”二字赋予丁香花人的情感。因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丁香花的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文5七律·长征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夸张。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在红军眼中,连绵的“五岭”只是细浪,高大的“乌蒙”只是泥丸,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艺术化的缩小,这样写表现出这些艰难险阻根本压不垮中国工农红军,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大而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途中的种种艰辛,“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战士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悦心情;“寒”字突出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

课文6狼牙山五壮士

1.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斩钉截铁”“走”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和语言,“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文7开国大典

1.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这句话简单介绍了会场的设置与布局情况,显得热烈、庄严。

课文9竹节人

1.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作者连用五个连续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斗竹节人投入、痴迷、喜爱的感情。

2.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屏风”指的是课本,“秘密”指的是“我”和同桌用课本遮挡玩竹节人。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

用夸张的手法幽默地写出了桌面上的裂缝之大。

课文10宇宙生命之谜

1.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2.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一直”与第1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文12桥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句话中从神态、语言、动作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这里连用两个短句,突出了雨来势汹汹的特点,渲染了紧张、危险的环境气氛。

3.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洪水在路面上肆意奔流,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人们在灾难面前慌不择路。

4.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桥窄!”说明情况危急,是危机处理的前提。“排成一队,不要挤!”是危急情况下的撤离方式。“党员排在后面!”是撤离时的补充要求。

课文13穷人

1.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省略句表示数目的递增2.“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表示桑娜心理活动断断续续、忐忑不安3.“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桑娜内心不安,心中还想着孩子的事,所以说话结结巴巴。4.“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意思转折或语意跳跃。

课文14在柏林

1.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句话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的男子大多上了战场或已战死,也为后文战争夺走老兵的三个儿子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侵略别人的德国战争中伤亡巨大,预示着德国必然战败。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人们被战争的罪恶深深震撼,悲哀的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愤慨。

课文15夏天里的成长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物在夏天成长的共同特点是非常迅速,从“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这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

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这句话写“看见”“听见”了植物的生长,短短“一天”“一夜”的生长,更突出了植物长得飞快的特点。

3.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植物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才出现的“苞蕾”“鲜花”“小果实”几种生长状态浓缩在“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较短的时间段里,巧妙地写出了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4.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几天不见”“长满”“变成”形象地表现出苔藓、草坪菜畦短短的时间里生长的状态,生动、形象。

5.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也要及时长,尽力长,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课文16盼

1.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件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2.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

“立刻”说明“我”的心情十分迫切。“怎么?”表现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问号把情感表达得更强烈。

3.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窗外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更想穿上淡绿色的雨衣了。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赋予其中,“烤”表面上写出不下雨的原因是太阳太毒辣,把天烤得太干,不长云彩不下雨,暗含作者对太阳的不满,有丝丝埋怨。

5.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我”盼望变天已经盼了很久了,“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放慢脚步表现了“我”希望看到雨滴,盼望雨滴洒落下来,表现了“我”盼雨的急切心情。

课文18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5.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结尾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课文19青山不老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课文20三黑和土地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统领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细细打碎。

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课文22月光曲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

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5.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课文23京剧趣谈

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2.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3.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情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课文24少年闰土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当地的风俗,人们认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孩子就不会死。这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说明闰土的父亲很疼爱他。

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

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我”向来不知道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4.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写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见多识广。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文25好的故事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通过想象,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梦境的幻化无穷,充满生机,以及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红锦)带织人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梦境中“美的人和美的事”虚虚实实、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运用通感,将“我”在梦境中的感受形象地转化为视觉体验,生动地写出了梦的美好,表达了作者的憧憬之情。“碎影”这正是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理想的扼杀,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愤。

4.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倒影”表现了水面平静,倒影着河岸的各种景物;“夹带”写出了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点点光芒;“荡漾”表面上是水面精致的变化,更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萦绕心头。

课文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课文27有的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压迫者;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当人民牛马的人。

2.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两句诗对比了两种行为的不同结局,前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鄙视,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赞颂。

参考答案: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解题思路:仔细观察题目,要求的是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那么我们需要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加上苹果树的棵数。已知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所以梨树的棵数是125×4-20=480(棵),然后加上苹果树的棵数,即125×4-20+125=605(棵)。所以这个果园一共栽了605棵树。

参考答案:125×4-20+125=605(棵)

答:这个果园一共栽了605棵树。

2、大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一共有多少本?

解题思路:仔细观察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的是什么,题目要求的是这批日记本一共有多少本,已知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那么后6天一共装订了6×420=2520(本),要求这批日记本的本数,把前三天和后6天一共装订的本数相加,列式计算得,6×420+960=3480(本),所以这批日记本一共有3720本。

参考答案:6×420+960=3480(本)

答:这批日记本一共有3480本。

3、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我们需要先求出每袋面粉的重量,已知3袋面粉共重75千克,我们可以求出每袋面粉的重量,就等于总的重量÷袋数,即75÷3=25(千克),所以8袋面粉就是8×25=200(千克)。

参考答案:75÷3×8=200(千克)

答:8袋面粉重200千克。

4、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支,用去10盒。还剩多少支彩色粉笔没有用?

解题思路:已知15盒彩色粉笔用去了10盒,所以还剩15-10=5(盒),每盒50支,列式计算得5×50=250(支),还剩250支彩色粉笔没有用。

参考答案:(15-10)×50=250(支)

答:还剩250支彩色粉笔没有用。

5、大光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三个车间一共生产了3×6=18(箱)零件,每箱120个,要求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列式计算,得3×6×120=2160(个)。

参考答案:3×6×120=2160(个)

答:一共生产零件2160个。

6、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0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解题思路:已知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0米,题目要求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仔细观察所求问题,先求出5小时一台织布机织布多少米,还要再求4台同样的织布机。所以列式计算为,20×5×4=400(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400米。

参考答案:20×5×4=400(米)

答: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400米。

7、爷爷养了30只鸡,养鸭的只数比鸡多15只。养鹅的只数比鸭少6只。爷爷养了几只鹅?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爷爷养了30只鸡,养鸭的只数比鸡多15只。养鹅的只数比鸭少6只。所求问题是爷爷养了几只鹅。我们可以先计算鸭:30+15=45(只),养鹅的只数比鸭少6只,所以鹅:45-6=39(只)。

参考答案:30+15-6=39(只)

答:爷爷养了39只鹅。

8、一次数学竞赛一共有25道题目,每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或者不做扣2分。一个学生在比赛中做完了25道题,得了88分,他答对了多少道题?

解题思路:假设全部答对,那么应该得100分,但是实际上得了88分,少得了100-88=12(分)。用1道答对题目换1道答错题目,换一次就会少得4+2=6(分),所以一共换了12÷6=2(次),答错了2题,答对了25-2=23(题)。

参考答案:他答对了23道题。

9、已知果园有123棵桃树,梨树有229棵,果园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已知果园有123棵桃树,梨树有229棵,所求问题:果园一共有多少棵果树?由已知条件可以知道,有两种数,两个量,题目要求的是一共,一共,即用到加法运算,将两个量相加,列式计算为,123+229=352(棵)

答:果园一共有352棵果树。

10、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所求问题是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第一步先求出鸡的只数,18的2倍是多少,即18×2=36(只),第二步,将鸡和鸭的只数相加。

参考答案:

18+36=54(只)答: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54只。

11、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 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所求问题是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分析已知条件,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即比45多17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即45+17=62(辆),题目求的是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总辆数,用加法计算。

参考答案:

62+45=107(辆)

答: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107辆。

12、一件上衣45元,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一件上衣45元,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所求问题是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分析已知条件,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比45少12是多少,45-12=33(元)题目要求买一套衣服多少钱,即上衣加裤子多少元,45+33=78(元)答:买一套衣服要78元。

13、小明有42张邮票,茵苗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小明有42张邮票,茵苗比他少15张,所求问题是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分析已知条件,先求出茵苗的邮票张数,比42少15是多少,列式计算为,42-15=27(张),要求两人一共的邮票张数,用加法计算,即27+42=69(张)答: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69张。

14、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所求问题是这根线长多少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边长是8厘米,所以周长为8×4=32(厘米)答:这根线长32厘米。

15、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个?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所求问题: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个?观察问题,要比较谁多谁少,用减法,第一步先求出两者的数量。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14的3倍,即14×3=42(个),两者相差42-14=28(个) 答: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28个。

16、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3倍。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3倍。所求问题是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分析已知条件,松树的棵数为24×3=72(棵),所以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24+72=96(棵),水杉树比松树少72-24=48(棵)答: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96棵,水杉树比松树少48棵。

17、公园里有黑天鹅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公园里有黑天鹅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所求问题是白天鹅有多少只。把28代入黑天鹅,求28的3倍多9的数字是多少,即28×3+9=93(只)答:白天鹅有93只。

18、三年级去图书馆借书,上午借了42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20本。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三年级去图书馆借书,上午借了42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20本。所求问题是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要求总数量,我们需要先找出所有的数量,然后相加。上午借了420本,下午借了420+20=440(本),一共是420+440=860(本)

19、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所求问题是长和宽和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拼成的长方形的形状有两种情况。

(1)长方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1厘米。周长为(6+1)×2=14(厘米)

(2)长方形的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周长为(3+2)×2=10(厘米)。

20、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所求问题是跑了多少米? 操场一圈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圈就是求2次周长,列式计算为(55+35)×2×2=360(米)

21、养鱼场去年放养鱼苗896尾,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养鱼场去年放养鱼苗896尾,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所求问题是今年放养多少尾。今年是去年的2倍,即896的2倍是多少,列式计算为,896×2=1792(尾)答:今年放养1792尾。

22、科学馆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又有213名学生前来参观。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科学馆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又有213名学生前来参观。所求问题是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求总共的数量,要将上午的人数和下午的人数相加,上午的人数为3×169,下午的人数是213,列式计算为,3×169+213=507+213=720(人)答:这一天一共有720名学生来参观。

23、一头牛一天要吃32千克草。2头牛4天要吃多少千克草?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一头牛一天要吃32千克草。所求问题是2头牛4天要吃多少千克草。2头牛一天要吃32×2,2头牛4天吃32×2×4,列式计算为,32×2×4=64×4=256(千克)答:2头牛4天要吃256千克草。

24、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能装多少笼?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所求问题是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能装多少笼? 先求第一个问题,第一天李大伯一共卖了128只鸡,一只鸡9元,列式计算为,128×9=1152(元),剩下的鸡为200-128=72(只),平均每8只装一笼,可以装多少笼,用除法计算,72÷8=9(笼)答:李大伯这天能卖1152元,能装9笼。

25、玩具厂每小时可以生产玩具600个,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大约可以生产玩具多少个?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玩具厂每小时可以生产玩具600个,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所求问题是大约可以生产玩具多少个? 根据题意可知,时间是,下午2时-上午10时=4小时,4小时可以生产玩具4×600=2400(个)

26、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所求问题是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所以它的周长是15×4=60(米)。

27、在一块长16米,宽8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围上围栏,围栏一共长是多少米?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是在一块长16米,宽8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围上围栏,所求问题是围栏一共长是多少米?问题其实是在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列式计算为,(16+8)×2=24×2=48(米)答:围栏一共长是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