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九位院士建言献策
新闻中心
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九位院士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5        返回列表

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九位院士建言献策

编者按 放眼世界、纵观全国,数字经济方兴未艾,转型发展势头正劲。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牢牢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擂响了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战鼓。电子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是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8月16日,由省科学院、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西研究院、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承办的“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昌举行,中国工程院9位院士为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发言精彩纷呈,让人大开眼界。本版选摘院士发言精要,以飧读者。

以数字化转型应对发展不确定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邬贺铨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当前,世界动荡和变革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不断凸显。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我国还将面对低碳化、绿色化、城镇化、老龄化、双循环、共同富裕等确定性目标趋势。

现在数字化转型正当时。数字化转型是IT技术集成,但起步并不需用上所有技术。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不必贪大求全,可以在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任一环节、生产组织任一层次切入。资金不是数字化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数字化转型更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决心、工匠精神和经验以及创新思维。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上云聚资源、数据生动能、应用成关键、安全为保障、管理是抓手。

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加快建设数字江西。建议江西:一是大力发展数据清洗标注产业。既可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大数据企业服务,也为培育本地数据企业做准备,还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二是着力引进平台型企业。江西缺本地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可以通过电费补贴等方式吸引互联网平台企业入驻江西,政府搭桥引导互联网平台与垂直行业规上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培育新兴产业。三是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由政府出资或支持第三方建设,配置算力、算法,同时开放数据资源及应用场景。改变过去“撒芝麻”的方式,直接面向平台发布项目信息,着力搭建国内外高校院所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桥梁。

抓住“复合宇宙”技术发展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文华

丁文华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虚实融合”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趋势。“复合宇宙”概念应运而生。“复合宇宙”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的高级形态,具备多种呈现形式,包括面向纯粹的虚拟世界的虚拟现实(VR),以现实世界为主提供增强信息的增强现实(AR),既可以现实世界为主、也可以虚拟世界为主的混合现实(MR),实现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完整镜像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以虚拟世界为主、数字对象作为现实世界的代理并受之驱动的增强虚拟现实(Enhanced VR)等。

构建“复合宇宙”需要众多基础技术共同支撑,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环境与数字人构建、完善交互体验入口、明确数字资产。如何构建数字环境、打造数字人、建立高效的生产平台和工具集、确立虚拟世界规则,是构建“复合宇宙”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江西把数字经济产业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产业来打造。南昌在全国率先打响了城市级VR产业发展的“第一枪”,依托世界VR产业大会强力牵引,VR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精彩“蝶变”。

整体来看,“复合宇宙”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对于江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建议江西:一是牢牢把握VR、AR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聚焦交互体验入口的产品研究与开发,为“搭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信息通道”提供优质解决方案。二是不断完善数字环境和数字场景的构建能力,开发多元数字应用场景,推动“复合宇宙”应用场景逐步实现从To C到To B的延伸。三是在技术创新升级的基础上,应尽早布局研究高效生产平台和工具集,攻克决定行业走向的共性关键技术,打造开放的“复合宇宙”体系。

信息系统科技产业体系建设与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 军

陆 军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信息产业助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三个方面共同发力。

在科技体系建设上发力。仅靠方法、技术可以制造产品,但没有理论的突破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建立在电磁场理论之上,为西方带来了一个多世纪的繁荣,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电)理论体系为我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引。当前除了按综电理论继续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外,更应当成体系布局综合电子、量子、粒子信息系统,建立“理论+技术+产品+标准”,为我国信息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发力。长久以来,我国信息产业一直按“产线+产品+市场”(CPM模型)发展,遇到了诸多“卡脖子”问题。未来必须跳出CPM模型,全面构建基于“ABCPM”(A:公共基准+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公基母机”;B:实验样机)的科技产业体系。

在制度体系建设上发力。科技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当前,量子科技产业已实践出一套以国家部委、中央企业、两院为指导,地方省市、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专精特新”科技公司的组织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机制,必将加速一批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落地和产业化发展。

于江西而言,需紧握数字时代新发展机遇,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在科技体系层面加强基础理论创新,在产业体系层面塑牢“公基母机”底座,在制度体系层面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促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东林

苏东林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电磁空间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我国国家整体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各类智能网联系统面临不同程度的电磁安全风险,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已成为智能系统面临的现实问题,如雷击始终是事关军民航空系统飞行安全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无意电磁干扰也成为威胁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当前提升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能力仍然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电磁频谱密度不断增加,电磁环境种类不断丰富,智能系统受扰概率不断增加;二是元器件集成化水平提高造成元器件电磁抗扰性降低;三是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对系统内节点和网络安全要求高,单一网络节点电磁毁伤可能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需在各层级开展针对性设计;四是复合材料广泛使用造成电磁防护性能降低,对各层级全面电磁兼容与防护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现电磁安全整体能力提升,需从三个方面在思维层面系统性转变认识:一是概念认知上,需从电磁兼容向电磁安全深化;二是技术体系上,需从系统层向器件模块级深入;三是理论方法上,从电路思维向电磁场思维转变。在此,人才培养是关键,需要建立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一级学科;加大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基础问题研究;着眼产业落地,做好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产业规划。

4D毫米波雷达与汽车自动驾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剑旗

吴剑旗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自动驾驶系统依靠各类传感器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做出决策,毫米波雷达是其中唯一可全天候工作的传感器,环境适应性最强。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受限于角度分辨率,与激光雷达相比,成像能力及三维环境感知能力存在短板。新一代4D毫米波雷达针对性地弥补了传统雷达的性能短板,使得毫米波雷达也具备高精度成像能力,带来了探测精度、灵敏度、分辨率等性能的全面升级,将助力高级别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4D毫米波雷达的主要特点,一是角分辨率较高,能够探测到车辆周边物体的轮廓、行为和类别,适应更加复杂的道路。二是增加了仰俯角,能够形成点云图像,不仅可以检测物体的距离、相对速度和方位角,还可以检测到前方物体的垂直高度以及前方静止和横向移动的物体。然而,与激光雷达相比,当前的4D毫米波雷达角分辨与成像能力仍然存在差距,不能适应高级别无人驾驶对高精度三维感知能力的需求。

进一步提升4D毫米波雷达角分辨率的技术路径,一是采用分布式阵列等新型布阵方式,使得汽车雷达阵列等效口径由分米级提升到米级;二是基于超分辨算法,实现资源约束条件下雷达角度超分辨。通过这两种路径,未来毫米波雷达角分辨率有望提升数百倍,达到与人眼光学成像分辨率相当的水平,成为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满足全自动无人驾驶对高精度三维感知的需求。

如何设计内生安全的网络架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 全

于 全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以“一号发展工程”的务实之举、精准之策推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互联网是支撑数字经济的核心脉络,具有“万能”“普适”和“无中心、自组织”等特征。但网络安全缺理论、无体系以及“边界防护主导”的现状始终困扰着学术界和产业界,这是由于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就缺乏安全所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网络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传统的边界防护越来越不适应,并导致众多信息孤岛,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越来越困难,例如,在疫情防控当中的万“码”奔腾现象就困扰着精准防控的实施。随着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设计具有内生安全特质的新一代网络架构。

设计具有内生安全的网络架构,需要按照网络基础设施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应用服务系统保护三个方面来总体设计。同时,通过借鉴学习生物免疫系统机制,梳理出“自我非我”与“危险模型”、“血液循环系统”与“淋巴循环系统”、淋巴B细胞生成“抗体”的机制、“母乳培养”与“体外免疫”以及生物免疫系统的四种机制等五大启示,构建起类生物免疫的网络安全防御架构。

过度防护通常会造成网络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严重下降,相当于产生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击效果。因此,我们要树立可预测、可评估、可隔离、可控制的安全目标,实现网络安全性与可用性的平衡,让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像生物免疫系统一样,与病毒处于一种动态博弈、共同进化的过程。

低空智联网——无人机产业的基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邦奎

樊邦奎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无人机是翱翔天空的移动物联网,也是畅游天际的智能体。家家有机器人、人人用无人机的时代终会到来,天空变得非常繁忙的那一天不可避免。

无人机带来的不仅是运输方式的变革,更是交通范式的变革。它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电力巡检、交通执法、消防救火、公共急救等场景。

低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大势所趋。低空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新空间,无人机恰恰为低空资源的利用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低空经济应运而生。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推动物流运输、支线客运、遥感探测、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旅游等众多行业,是一种辐射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

无人机比地面无人系统发展更有优势。无人机在空中干净的空域,空间优势大,技术要求相比无人车在地面受很多复杂场景限制要有优势,它只需要解决好空中防撞的问题、非合作目标的攻击问题、自身的飞行安全问题就可以。

从国家的支持政策来看,发展无人机产业需要引导鼓励。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首次进入国家规划,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央空管委批准5个省开展低空管理改革试点,分别是江西、四川、湖南、海南、安徽,同时在27个城市开展快递业务。

发展无人机产业需遵循五大要素:场景应用是根本、空域管理是关键、技术支持是动力、政策保障是支撑、安全托底是前提。航空产业是江西传统优势产业,需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开拓应用场景,引领无人机产业高速发展。

数字技术发展与6G智简网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 平

张 平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目前,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多种需求和挑战,产业应用涉及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模型更加复杂化,行业应用中新业务、新需求、新场景的多样化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6G网络演进,亟待突破移动网络的原有架构体制,加强其泛在性、智能性、安全性、可信性、宽带性、绿色性;急需构建智慧内生、原生简约无线网络(简称“智简网络”),从而完善和提升移动通信网络赋能行业应用的关键能力。

智简网络以本原信息论为基础,以熵减整体优化为目标,重塑传统通信模型,基于人工智能、信源、信道、网络节点、网络链路及网络架构构建统一信息理论,设计智能融合的全新智简通信链路,建立面向达意通信的新范式,实现新型智慧内生网络。6G是一个能够实时感知环境特征、理解用户需求,及时根据业务态势适变调整的动态系统,通过自我感知、自主推理、自主重塑信息及网络组织,最终实现自身的智慧内生、原生简约,即“6G智简网络”。

从长远来看,智简无线网络将是移动通信网络向6G演进的重要发展形式,也是未来智能化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面向6G的语义通信技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存在大量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下一步,应当着力推动重心转移,尤其是学术界需把重心放在对理论的融合上,推动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未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算力基础设施的若干思考与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凝晖

孙凝晖 图片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提供

算力是新基建数字底座的驱动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当前,算力资源只有实现基础设施化(需求的普及化、服务化),才能真正成为数字经济的支柱,从而广泛服务于我国数字社会转型中的方方面面,加速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统筹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一项重要工程,将助力我国全面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化。当前算力尚未做到全球统一共享。基础设施的普及是时代的标志之一,标准化和高级抽象是全球性基础设施的关键。

算力网3.0时代的核心技术现在还远未突破,第三代算力网需要从新算力设备、算力资源组织与算力使用的基础设施化、分布式算力抽象及算力标准三个维度进行核心技术创新。做好算力资源基础设施化,需要让中小企业在它的生产环节更好地使用算力,提高数字经济的水平,在算力的资源供给方做到要更加集约,把多个城市的算力资源在省层面上变成一个网络化,让资源能够被更大范围更充分地进行共享。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作为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雏形,是对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自主技术体系的规模性综合验证、示范,是“新基建的中试平台”,是全球算力网的综合试验场。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具有五大益处:一是把地方政府投资算力站的空闲算力并网,以低价服务用户,应用的跨站调度是无感的。二是多个分布式系统试验床能够更好地服务科研创新。三是通过端边云垂直切片保障智能物端应用的响应时间。四是通过算力编排系统,给用户提供了多种低代码的智能算力编程方法,降低大众算力用户使用算力的门槛。五是算力计量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