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白宫在投资、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上针对中国采取行动后,地缘政治担忧再度浮现,香港股市周一承受轻微压力收跌。这些举措包括一份关于限制中国在美战略领域支出的备忘录、要求墨西哥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及对使用中国制造的商船增收费用。鉴于近期市场的上涨,以及太平洋两岸迄今较为克制的举措,部分投资者可能忽视了这种紧张局势升级的风险,而近日的行动提醒人们,平静的表面下,双边关系仍潜藏着不确定性。恒生指数跌 0.6%,受医疗保健股拖累,其中 CXO 相关企业因中美消息面大幅下挫(跌 10.1%,跌 9%),航运股也受到影响(跌 3%),但房地产股上涨(涨 7.8%,涨 5.9%),因有消息称国企开发商再次溢价购地。恒生科技指数表现不佳,跌 1.2%,跌 2%,跌 3.8%,领跌该板块。香港市场成交额维持在 3560 亿港元的高位,南向资金净流入 18 亿美元,再度呈现强劲的买入态势。
客户交易活跃度极高,名义成交量较四周日均水平高出 3.2 倍,净买入比例达 1.9 倍。得益于大量净买入,香港目前是高盛在该地区业务中资金流入最多的市场。长期投资者参与度依然很高,尽管仍集中在特定领域。大量买入非必需消费品板块,重点关注配送领域,而电商板块则出现资金流出;医疗保健和商业服务板块也吸引了买盘。在电动汽车领域,资金呈现双向流动,对冲基金做空(A/H 股策略),而长期投资者买入。对冲基金也与长期投资者一同买入非必需消费品(配送)板块,但卖出医疗保健和金融股。在当前的上涨阶段,市场持续获得支撑令人鼓舞,但要想进一步上涨,资金流入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
成交活跃个股:、比亚迪、腾讯、阿里巴巴、香港交易所
高盛持仓市值占比最高个股:健康元、周大福、美团、ASM 太平洋、中国铁路集团
中美紧张关系在特朗普政府在经济和技术领域针对中国采取多项举措后再次升级。白宫发布了《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表明对中国态度更强硬,同时加强与盟友的投资关系。与此同时,美国还提议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新费用,以挑战中国在海洋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医疗保健领域,特朗普警告制药商将面临关税,他们应将海外生产业务迁至美国。目前尚不清楚北京方面将作何回应,但中国股市和货币的疲软表现表明,一些投资者已在降低风险敞口。
从主题板块来看,澳门博彩业(涨 4.2%)表现出色,作为此前表现滞后的板块,重新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兴趣,金沙中国涨 5.2%,领涨该板块,此前其公布了盈利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该板块年初至今回报率为 -5.7%,仍是表现第二差的板块,去年则累计下跌 10.3%。中国房地产(在港上市)板块上涨 3.9%,多家大型国企领涨(中国海外发展涨 4%,华润置地涨 7.8%),有报道称,在政府放宽房价限制后,一些国企开发商再次开始溢价购地,这引发了市场对房地产市场重新企稳的希望。中国旅游(涨 1.6%)和白酒(涨 1.5%)板块也开始发力,在此次上涨行情中,此前它们落后于仿人机器人(跌 0.9%)和受益于 相关主题(跌 3%)等科技类主题板块。
高盛投资研究部认为,A 股在前期上涨行情中表现滞后,目前具备短期内跑赢大市的条件。技术面上,沪深 300 指数相对 MSCI 中国指数的表现已触及 202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 A - H 股估值溢价从 34% 大幅收窄至 14%。这种技术形态,再加上即将召开的 “两会” 预计会出台扩张性政策,且通常情况下这些政策对 A 股的利好程度高于 H 股,以及国内市场零售投资者情绪可能改善,都表明 A 股在短期内有望实现追赶上涨。3 月到期的沪深 300 指数 105%/120% 看涨价差期权价格仍相对较低。
策略分析师付思周末在最新报告Time for Plan A也提出,接下来几个月市场应该更关注A股的机会。过去3个月,A和H股的回报差扩大到了15%,处在了历史的99%百分位。高盛开发的A-H轮动模型也显示未来3个月A股应该要比港股表现更好。从历史经验看,每当A和H的回报差异超过15%的时候,有95%的可能性这两个市场的表现会收敛。
高盛依旧日维持对A和H的超配建议,并且认为AI会持续利好H(特别是恒科),但同时也看好A股,特别是中小盘指数(STAR 50、ChiNext、Csl1000)的超额表现。
图表:沪深 300 指数相对 MSCI 中国指数 3 个月的相对回报率在 +/-10% 区间内波动
沪深 300 指数相对 MSCI 中国指数的回报率,97% 分位数:11%(滚动 3 个月),数据截至 2025 年 2 月 21 日
图表 :沪深 300 指数与 MSCI 中国指数的相对表现指数已达到 202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沪深 300 指数与 MSCI 中国指数的相对表现(重新基准化为 100)
高盛私人银行对中国的净配置比例为 8.2%(处于过去五年 35% 分位数水平,10 月时为 9.8%),这意味着仍有进一步增加持仓的空间。初步数据显示,1 月份全球共同基金对中国的配置比例小幅下降,最终为 6.1%(处于过去十年 8% 分位数水平),仍较基准低配 300 个基点,不过 2 月份的数据可能显示有部分资金流入。具体而言,根据 EPFR 数据,在过去两周内,专注于中国的股票基金出现了近 110 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其中大部分流出集中在国内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这表明资金正在转向个股投资;而海外 ETF,如 KWEB 和 CHIQ,则出现了净申购 / 资金流入。我们的业务部门在中国科技 ETF 相关产品上交易非常活跃,主要集中在 KWEB 和 CQQQ。总体而言,交易倾向于买入。然而,在过去两个交易日,随着投资者获利了结,这一趋势发生了逆转。
另一方面,weeklyfund flow显示,global funds中的权益部分过去一周在新兴市场是净卖出,其中对中国大陆股票的资金流出达到了4.8bnUSD,占了过去4周近一半的水平(但累计fund flow过去3周的趋势是在提升的)。另外高盛的prime data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在净卖出欧美股票,净买入港股、日本、台湾、韩国;不过对A股还有澳洲股票也是卖出方向。这和交易台看到更多的资金流入H和中概是比较一致的。对冲基金的中国仓位在8.2%(过去5年的35%百分位),相比去年10月的高点9.8%还有距离。Mutualfunds的数据没那么高频,但根据初步数据显示,中国的配置在1月略下降到了6.1%(过去10年8%百分位),相比benchmark低配300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