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莺
2025年3月26日,据国内多家媒体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昨天在小范围沟通会上透露,今年的全球销量目标从427万辆增长到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的80万辆以上,欧洲、南美和东南亚市场将快速扩张。
从数据来看,相当于今年海外市场要实现超过90%以上的增速,国内市场增速也要达到30%。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被国外消费者所接受,比亚迪这一雄心勃勃的海外市场扩张计划,很有可能加速实现。
然而,比亚迪若想实现海外市场的持续增长,恐怕率先要解决的就是目前面临的海外专利诉讼。
在过去一个月内,比亚迪在德国接连陷入两起蜂窝通信专利侵权纠纷,原告方分别为美国专利运营公司Sol IP和日本专利运营公司IP Bridge。这不仅是中国车企首次在海外因4G/5G技术专利被起诉,更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知识产权壁垒。
两起诉讼的焦点均围绕车载通信技术专利。Sol IP指控比亚迪侵犯其4G/LTE专利,而IP Bridge则针对一项5G专利提起诉讼。
德国作为欧洲专利诉讼的主战场,慕尼黑地方法院以审理速度快、禁令威慑力强而著称,两家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在此对比亚迪提起诉讼,显然就是奔着能够让比亚迪能够更加理性看待汽车专利许可问题去的。
因为截至目前,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国家,欧洲的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厂商都已经加入了汽车专利池。而在中国汽车企业中,目前已经明确的是有两家已经和诺基亚达成了双边许可,另外传闻已有一家中国车企和Avanci专利池签署了池许可。
所以对于比亚迪,包括更多的中国车企,如果走出去发展,在全球视角下与西方汽车厂商竞争,一边是已经缴过专利费的,一边是迟迟未缴专利费,就很容易被认定为是不公平竞争,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争端。
对于这一点,欧盟在3月5日发布了《汽车行业行动计划》,其中就特别提到了欧盟在与国际竞争中,需要对非竞争性做法设定明确的限制。欧盟随时准备采取行动,在必要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欧盟市场和欧盟经济安全。
因此,比亚迪在海外专利诉讼问题上,目前有三种选择:一是与国外其他车企一样加入汽车专利池,一揽子解决相关诉讼风险;二是与诺基亚等关键专利权人达成单独的双边许可,虽然可以避免全面加入专利池,但是也要为这种“一对一”的许可,可能引发的后续更多专利持有者的连锁诉讼做好准备;三是积极应诉,包括去尝试无效掉对方的起诉专利等,这是当年戴姆勒和都曾经历过的历程。
但是,如果站在专利权人的视角,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车企,未来可行的路径有两种可能。这一点在近日在英国举办的IAM欧洲年会中,诺基亚的一名发言人Susanna Martikainen在谈到中国汽车行业时,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要么我们看到制造商开始获得更多的4G/5G许可证,要么专利持有人将发起更多诉讼。这一点被前IAM的创始人兼主编Joff Wild参会时所记录并通过社交媒体所披露出来。
不难发现,专利纠纷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扩张的常态化挑战。这场始于德国的诉讼,很可能会继续向南美、英国、东南亚等司法管辖区蔓延,进而演变为中国汽车产业与西方专利体系的长期博弈。
因此如何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中国车企能否真正跻身全球汽车产业第一梯队。
而比亚迪此次大幅调高今年全年销量目标,尤其是海外销量数据,实际上比亚迪管理层已经定下了基调,就是“销量”才是首要任务,言外之意,“专利”不太可能成为销量目标下的“拦路虎”。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专利,比亚迪海外80万辆销售目标的“拦路虎”?】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1301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