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云金叵罗村。
在城市的喧嚣中,“慢生活”曾是都市生活的奢侈品——一杯香浓的咖啡、一盏清雅的茶、一束精致的花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闲适瞬间,如今却如繁星点亮了乡村的夜空。在北京市密云区金叵罗村,随处可见“慢”下来的空间,吸引不少城市游客。
金叵罗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地方,自金代开始,村民世代以种植谷子为生,耕耘不辍,每到秋季,这里便满谷金黄,景色宜人。
2023年,北京市启动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依托“百千工程”,金叵罗村便以开拓创新为笔,绿水青山为案,吸引越来越多女创客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近些年来,女创客们在这里创造一个个打破城市与村庄边界的空间,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还为村集体带来每年至少十万元的经济补充。
一座海归硕士创建的农场
拥有多支“她力量”

“休闲农业是女性的产业。”李一方是飞鸟与鸣虫农场的创始人,这座全国首个碳中和农场,由海归女性创业团队与金叵罗村农民合作社共同创建,其中90%的员工,都是周边村镇的女性村民。从揉面团到烘焙窑烤面包,从咖啡师到活动策划,她们在农场里实现了从“农妇”到“职业女性”的蜕变。

3月7日,李一方与农场内的白马打招呼。
农场与村庄深度绑定,通过收益分红、生态设施共建(如太阳能光伏板、生态水循环系统)强化合作纽带。

向往乡村不是逃离,而是一个新的开始。95后设计师李跃,她辞去位于北京二环内设计院的工作,成为这座农场里的“全能选手”——活动助教、店铺运营、生态浴室设计师、咖啡店店长......哪里需要她,就会有她的身影。“在这里,工作边界被打破,但创造力被彻底释放。”一走进农场,就能注意到她设计的生态科普标识、双层巴士咖啡车。
发展近六年来,飞鸟与鸣虫农场与金叵罗村深度绑定:收益分红共享、太阳能光伏板覆盖营地、生态水循环系统贯穿始终。

3月7日,飞鸟与鸣虫农场生态厕所内景。
三九天为村民免费送咖啡、包饺子庆生,这些细节让村庄与农场的情感纽带越发紧密。李一方说:“乡村女性需要一份既能顾家又能实现价值的工作,而农场让她们找到了平衡。”

37岁的村民鸽子,曾是“北漂”一员。2019年农场开业,她便返乡成为一名咖啡师,卖窑烤面包和各种特调咖啡。她说:“上班骑车就5分钟,又能照顾两个孩子,压力比城里小多了。”像鸽子这样的本地女性还有很多,她们受益于农场的发展,拥有了新的职业身份,成为连接传统乡村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以女性视角观察乡村
学会诗意栖居

老友季乡村花园民宿主理人梁晴是和李一方一样来到村庄的女创客,她说:“乡村创业不是赚快钱,而是把生活搬进自然。”于是,她在金叵罗村改造了四座百年老宅,打造出“老友季”品牌。在密云水库边的十年间,梁晴从一名亚马逊白领变身为乡村生活家,带动村庄发展出19个新业态。
梁晴说:“女性与土地一样,具有孕育和成长的力量。”在村庄生活的日子里,梁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知乡村,春日林间的浮动的菁香,冬夜雪地上皎洁的月光,以及村民围观创业的质朴热情,都成为她发展乡村产业的素材。

3月7日,老友季乡村花园民宿主理人梁晴走过自己设计的打卡墙。
如今,包括她在内的许多女性创客,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她们引入花园民宿、自然教育、直播基地,让村庄从“农家乐”升级为“生活方式目的地”。

3月7日,老友季乡村花园民宿主理人梁晴正在与顾客讨论。

入驻的女性们,不只是关注乡村的产业发展,村庄中“具体的人”,也成为她们观察的对象。
退休教师倪进是金叵罗村的“新村民”,她从朝阳迁居到村庄生活,因为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她便将自家小院打造成一个“心灵驿站”,有需求的妇女随时能加入。她说:“妈妈的情绪决定家庭的温度,所以乡村女性更需要被看见。”
针对乡村女性普遍存在的焦虑,倪进还设计了茶话会,以一杯茶为媒,引导参与者探索自我。在她看来,乡村创业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人文生态的修复。倪进是这么理解乡村的:“未来的乡村,应该是一个既能安放身体,也能治愈心灵的地方。”

金叵罗村新村民倪进家中自制的“植物画”。
回归自然
女性引领乡村美学经济

“花园不是景观,而是生活。”金樱谷花园负责人罗谋芳将视角转向对自然的追求。近些年,她入驻金叵罗村,并在这里打造出了北方首个自然花境花园。与传统绿化不同,她的项目强调“可参与的美”:草坪婚礼、花园下午茶、切花种植培训……村民从“种菜能手”转型为“花匠”,合作社的大棚里,玛格丽特与郁金香取代了白菜萝卜。
罗谋芳说:“以前村民觉得种花不能吃,没有用,现在他们会主动要求扩大规模,看到了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今,由花园打造出来的美学经济,为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与农场、老友记民宿形成了业态互补,让游客停留的时间从半天延长至两三天。村庄留住了游客,美景留在了脑海里。

3月7日,金樱谷花园的书架上摆放着花卉书籍。
以女性独有的敏锐,这群女创客将环保、美育、心理健康等议题融入乡村产业,打破“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困局。金叵罗村的实践证明,当女性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社区凝聚力与人文温度的提升。

3月7日,金樱谷花园,服务员正在为客户准备晚饭。服务员大多数来自附近村庄。
就像梁晴说的那样:“乡村振兴需要‘她力量’,因为女性擅长把宏大愿景变成具体的生活。” 如今,密云的水库旁的村庄有飞鸟飞过,有诗集的声音,女创客们的梦想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她们勾勒着乡村的模样,勇敢地迈步向前。
编辑 王远征 张湘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