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一个世界各地渔民的捕捞之地。
作者 | 穆久久 编辑| 黄晓军
来源 | 神氪新消费【ID:】
封面图片|
“十个人有九个抓住了,而一个时机还没有到来。”
据中国渔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4亿渔民,其中18岁以下渔民占12%,18岁至24岁渔民占10%,45岁以上渔民占32%, 25岁到44岁,扛起了渔业大旗,占比46%。 钓鱼正在“围攻”各个年龄段。
浩浩堂堂渔具大军的背后,是山东威海渔具称霸世界的辉煌之路。
威海作为全球最大的渔具生产基地,曾被誉为“中国渔具之都”。 这里有4000多家渔具生产和贸易公司,承包了全球近一半的渔具。 可以说,全球约80%的渔具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中国市场一半以上是“威海制造”。
威海,一个世界各地渔民的捕捞之地。
01
渔具产业转移潮
威海随势崛起
20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第三次全球渔具产业转移拉开帷幕。
当时,两名来自日本的国外贸易商带着玻璃纤维钓鱼竿来到中国,希望能找到国内能生产这种钓鱼竿的公司,以减轻成本压力。 遗憾的是,我国虽然有“孤舟戴笠,独钓寒江雪”的千年捕鱼历史,但在玻璃钢鱼竿的制造上却存在空白,甚至没有。现代和工业化的渔具。 基本上一根自制的竹竿就可以草草应付了。
因此,两人跑遍全国,都没能找到理想的工厂。
图片来源:
当他们灰心丧气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威海。
威海作为当时中国轻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能够大量生产塑料地板、速溶咖啡杯、人造革等塑料制品,产量可供应全国。 也正是因为如此,外商才愿意从青岛到烟台,再到威海。
幸运的是,在轻工基金会的支持下,威海塑料一厂历时一年,成功生产出了仿制鱼竿。 虽然产品还比较粗糙,但总算满足了日本商家的需求。 后来,在日本钓竿行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威海钓竿生产更加精致、精工,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1985年,威海塑料一厂甚至将鱼竿生产单独剥离出来,成立了威海塑料渔具厂(环球渔具公司的前身),开启了威海鱼竿称霸世界的道路,一度威胁威海鱼竿的地位。韩国钓鱼竿。 工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对口帮扶政策的实施下,威海塑料渔具厂培养了一大批“子孙”,其中就包括现在大名鼎鼎的广威渔具。
最初,光威渔具主要为环球渔具生产玻璃纤维布,直到后来光威渔具才自己生产鱼竿。 1997年,光威渔竿年产量达到1000万套,超越环球渔具,成为全球最大的渔具制造商。
光威渔具只是一个例子,但随着大量渔具生产企业的出现,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加剧,最终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价格战。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出口贸易业务的增加,这种价格战甚至延续到与韩国渔具的价格竞争。 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后者与中国制造商相比缺乏先天优势,最终也因此被取代。 威海渔具开始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威海有渔具企业45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经过40年的产业历练,渔具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威海的一张产业名片,打造了竿、轮、环、饵齐全,集生产、研发、销售、展览贸易、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育赛事。
在无数渔民心中,威海渔具也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
02
一家钓鱼竿公司
打造“国之重器”
威海渔具的“神”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技术。
按材质来分,钓鱼竿大致可分为玻璃纤维竿和碳素竿两种。 但由于玻璃纤维棒的重量较重,碳棒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图片来源:
然而,看似普通的碳棒,其制作过程却大有猫腻,甚至还隐藏着国家最重要的工具——碳纤维。
据了解,碳棒由碳纤维制成。 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其厚度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但其拉伸强度却可以达到钢的7-9倍,而重量却只有钢的四倍。 广泛应用于卫星、火箭、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这样的“黑金”,国家自然会加大研发力度。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李仁元设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课题并开始基础研究工作,拉开了我国碳纤维研究的序幕。
但由于国外技术封锁等多重障碍,我国碳纤维技术早期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长期以来,碳纤维仅作为烧蚀材料供应少量,而国防工业所需的高性能碳纤维基本依赖进口,这导致国产碳纤维遇到了被淘汰的问题。卡住。
一方面,国外对中国碳纤维进口有严格限制,这些设备不允许在中国用于生产军需物资和武器。 “断供”时有发生,让下游厂家深受其害,就连普通民用生产也不例外。
以鱼竿生产为例,虽然早期国内鱼竿厂家能够为日本主机厂生产碳纤维鱼竿,但需要详细记录碳纤维的进口数量和使用量,以免造成损失。
图片来源:
谁也没想到,这个困扰中国数十年的难题,最终被威海一家鱼竿生产企业解决了。 就是光威渔具。
1998年,在经历了原材料长期被困的困境后,光威集团创始人陈光威提出了“跳出院墙、绕着院墙转”的战略,将业务向上游延伸。鱼竿产业链,引进国内第一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 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投产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主要原材料碳纤维仍依赖进口。
2001年,科技部启动了碳纤维研发项目。 一心报国的陈光伟也全身心投入碳纤维研发,甚至花光了多年的积蓄,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幸运的是,第二年,光威的研发就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不仅生产出碳纤维原丝,而且是参与评估的6家单位中唯一能够达到日本T300产品指标的样品。
如今,光威的碳纤维长丝已经能够实现量产,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公司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国内其他渔具企业的需求,而这也助推了威海乃至中国渔具的发展。渔具业有一定规模。
03
新一轮“剧透”?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威海钓具厂家或许没有想到,竟然出现了一个新的“搅局者”——沧州钓竿。
近年来,依靠拼多多的快速发展和淘宝京东的下沉,沧州钓竿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分割了大量的消费群体。
据河北新闻网报道,沧州西部河间、献县、肃宁三县(市)交汇处的鱼竿渔具产业已成为沧州核心产业集群,其产品占全市的70%以上。国内低端市场占有率。 。 沧州钓竿崛起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以低成本为主力,发挥低价优势。
首先,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河北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据青年横财发展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河北的劳动力一天只需百元左右,可以工作十个小时,而威海的渔具工厂大多发达,人工成本较高,而且节假日必须休息。
二是原材料采购成本。 早期,由于河北不具备生产碳纤维布的技术水平,全部采用山东威海或德州的碳纤维布。 不过,近两年河北开始大量出现。 标准的碳纤维布,这也降低了鱼竿的生产成本很多。
二是找准目标用户,抓住主力群体。
近两年,捕鱼热潮升温,大量尝鲜者开始加入捕鱼热潮。 但对于新手来说,他们可能不像经验丰富的钓友那样了解和认可威海钓具,因此在产品选择上他们更愿意有尝试的心态,可能更愿意购买强调专业和品质的威海钓具。 便宜的沧州鱼竿试水。
那么正在兴起的沧州钓竿就是针对这类人群的。
但从长远来看,以低端、廉价为主的沧州钓竿显然对威海钓具威胁不大。 毕竟,消费者看重的是性价比,而不是简单的低价,而对于钓鱼来说,在坑里待的时间越长,对钓鱼的要求就越高。
最终,威海渔具只会“收获”大量新消费者。
参考:
“日本和美国的强势垄断,被中国一个做鱼竿的老头成功打破了!” ”
《山东威海:一根鱼竿的全球统治之路》
“威海渔具为何让渔民如此痴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