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比起得奖,我更想教书育人。”——李光伟
虽然已经76岁了,但我们眼前的李光伟教授说到自己过往的经历时,依然英姿飒爽。听着他口中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看到了1970年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的他。
1986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光伟教授的恩师潘孝仁决定开展一项关于“糖尿病预防”的研究。就这样,因为恩师的缘故,他怀着一腔热血来到了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富足的“大庆”,开始走上那条长达30年的“抗糖之路”。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开始之初,困难重重啊!那些困难放在现在我们可能都无法想象怎么样才能克服。”
回忆起研究初期,李光伟教授话里话外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人无力的并不是科研上的困难,而是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和不信任”。
对于这点,李光伟教授也很理解当地居民,笑着和我们说道:“你说一个什么病都没有的人,医生上门去找他,人家肯定不高兴的啊!”
在这背后,是一个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是一个医生“仁心”的体现。
多次的“闭门羹”根本没有打消他和团队伙伴的积极性,李光伟教授和团队的小伙伴还是依照研究的需要,坚持登门入户的去测量,去询问,直到掌握了被测人所有情况才离开。
“ 大庆研究三代人部分人员”合影
他们坚持定期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而李光伟教授也坚信能以真心换真心,老百姓是不会不理解的。
就这样一来二去,研究团队的人和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厚的友谊,研究也越进展越顺利。
喝糖、抽血、化验、测心电图……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庆研究的每一步都牵挂着李光伟教授的心。
在前期的时候,李光伟教授及其团队在大庆所有人口中筛查了110660名居民,并选择了血糖较高的4000人进行糖耐量测试。
经过测试,1700人成为了这项实验最终的研究对象。其中,630人是新诊断的糖尿病,还有570人属于糖尿病前期,剩下520人血糖正常作为对照。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李光伟教授及其团队里的医生,一直坚持对这些人进行随访,观察他们的情况,验证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否对预防糖尿病有效,糖尿病引起的心梗、脑卒中,失明和死亡是否有所减少。
几十年如一日,“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实践在国内外赢得了一片称赞,而李光伟教授作为此项研究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从中也体会到了一种“别样”情感。
三十年三代人做一件事
谈到遇到这么多困难,是什么原因能把预防糖尿病这一件事坚持做几十年的?李光伟教授给出了答案。
除了感兴趣,他觉得自己的恩师对自己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潘孝仁教授(左五)和 李光伟教授(右 一)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潘孝仁教授是“大庆”糖尿病防治研究的奠基者和发起人,可惜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他患上了鼻咽癌和白血病,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大庆研究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在60岁就英年早逝了。这件事在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但是恩师在忍受病痛折磨坚持做研究工作的那种精神一直成为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就这样一直跟随着李光伟教授,从佩服到激励,从坚持到热爱,李光伟沿着“为人民谋健康,为人民谋幸福”这条路一直走着,从未停歇。
即使年过古稀,依旧在为了“人民的健康”努力着。
研究中,他从前线的执行者变成了幕后的指导者,又有新的白衣天使继承了他的衣钵,在“抗糖”路上勇往直前。
李光伟教授满眼自豪地和我们讲:“为了完成这项举世瞩目的研究,他们 (自己的学生) 有的在大庆一待就是半年,有的则为了找到特殊的病人多次随访,坚持找了13次才完成任务。”
而站在幕后的他,严格地要求着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强调一定要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也为自己优秀的学生们自豪和骄傲。
最终,通过分析经一系列的数据分析,研究不仅证明了糖尿病可以被预防,而且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长期预防糖尿病达20年,还降低了20至30年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而这个实验结果也对全世界的糖尿病防治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全世界第一个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影响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糖尿病预防研究。
李光伟教授和美国著名 DPP糖尿病预防研究主席Nathen教授在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上交谈
2008年~2019年,研究论文发表在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及其子刊《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上。
这项研究被认为几乎改变了世界糖尿病学者对糖尿病预防的观点,而30年研究成果,更被评价为一项“全世界领先”的突破性进展。
许多外国专家在“抗糖”的路上,都想和李光伟教授请教。
“因为我们的干预时间最长,随访时间历时30年,在全世界第一个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取得如此鼓舞人心的结果。”
中国的“大庆研究”,用三十年的时间,在全球糖尿病预防领域树起了一座丰碑,很好地回答了糖尿病治疗领域一个简单而又艰巨的问题——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就这样,他凭实力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尊重,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它让中国医生的成果登上世界舞台,记入了人类和糖尿病斗争的历史长卷。在那个年代,中国医生再一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最后,李光伟教授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科研项目:“30年3代人做了一件事”。
简简单单几个字,却蕴含了他和团队人员这几十年的付出和坚持。
最后他补充道:“当年参与大庆研究的还有很多医生默默地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庆研究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果。”
大庆研究国际合作组三代人合影
李光伟教授是他自己,也是全中国千千万万“为人民谋幸福”的医生群体的缩影,同时中国医生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也深入人心。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能如此“美丽”,我们才能如今日一般“幸福”。
而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这个假设应该永远不会发生,因为这些人就像是“空气”,永远在我们身边围绕,而我们,也被他们好好地呵护着。
“少花钱,办大事”
“我们叫退而不休,退了以后我还坚持,我的门诊一定要坚持,要跟病人有近距离的接触,保持对疾病和治疗的新鲜感,然后知道现在的一些新的疗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好处?跟着前沿走,这是必须的,这是一年又一年坚持不懈的实践。”
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奋战在门诊一线。阜外医院一个明亮的工作间,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个书架、一个沙发,这几个“一”好像是李光伟教授救死扶伤的见证,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价值医疗”这个词对于很多人可能很陌生,但在医学界,却有不少医生始终践行着这个理念,其核心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少花钱办大事”。
前辈们的这个理念对李光伟教授影响很深刻,他认为好医生就是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吃最少的药、做最少的检查,治好病。
“你的健康钥匙是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得了病来找我治”,这是在多年的从医过程中,李光伟教授一直在跟患者强调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人们的健康钥匙,即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必须掌握在人们自己手里,不能依赖其他人。
李光伟教授尝试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式将许多病人的血糖变回正常人的水平,然后诱导出可以几年不用药血糖正常的“蜜月期”。他选择了100位自己的患者,但这项工作因为非典肆虐而被迫终止了。
直到2014年,李光伟教授遇见了当年的两个患者,他们激动地告诉他,这种方法治疗糖尿病,他们这11年间没有打针和吃药,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这让李光伟十分高兴。
为了有效预防糖尿病,李光伟教授提出了“500111法则”,这个法则可以让更多人找到自己最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而这个法则也是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500111法则”就是:
1. 每周至少运动5天;
2. 晚餐后不再进食,不喝甜饮料;
3. 每天至少减少一两主食,每天至少吃一斤蔬菜,每周跟朋友聚餐至多一次。
“500111法则”
有病人亲切的称他为“六有大夫”,因为李光伟教授鼓励年轻医生在疾病诊疗中要坚持“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有胆有识”,这“六有”像是他的座右铭一样,让他在面对患者时,做到了看病时不犯错、勇于承担责任,把患者当亲人,亲力亲为地去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情况。
教书育人是归途
除了坚持出门诊,他也在继续整理着大庆研究30年的资料,总结更多关于糖尿病预防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将这些知识一一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老大夫都希望年轻医生一代比一代强,我希望我的学生比我强,这才说明我这个老师厉害呢”。
正是因为这种豁达的态度,李光伟教授也获得了众多学生和患者的尊重。他坦言,比起得奖,我更喜欢教书育人,这更能让我感到快乐。
目前,已进入古稀之年的李光伟教授依然专注于糖尿病预防领域的研究,除了总结手上现有的资料外,他还想利用自己的研究经验,研发一个关于糖尿病的专家系统。
在未来,医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对问诊病例达到多方专家会诊的效果,减少了问诊医生出错的概率,大大提高了对病情判断的准确率,提高疗效。
本文来源丨京华卫生 责任编辑丨嘭嘭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