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说过一句话:
“生命是一种律动,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在自己的节奏里,平静地对待生活,人生方能走得更从容。
休息有方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杨放如曾说:
生活中有三种人最容易感到疲劳: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过度思虑焦虑者。
而这些人各自需要的休息方式,则是不同的。
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他们的疲劳主要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并不是对于所有人都适用。
然而,睡觉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却不完全适用。
疲惫的时候,让自己换个脑子,或许才是更高效、更积极的休息方式。
最好的休息,是重燃生活的热情
1、正念呼吸。
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盘腿而坐,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2、学会放空。
每天抽出10分钟到半小时,放下肩负的所有社会角色,不去想工作和生活的事情,让自己成为一个“空杯”。
3、黑白分明法。
白天无怨无悔、开心干活,晚上养精蓄锐、安心睡觉。
心流状态,是人最高级的快乐
什么是心流?
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状态的特征是: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别人,忘记环境,甚至忘记自我,这时候的你充满创造力,你的心全然在你所做的这件事上。
把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做一些为自己而做的事。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人生的必修课
世界安静了,但人更成熟了。
《圆桌派》里有一期讲到独处,提到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有个小毛病,连妻子也不能忍受。
他经常招呼也不打,无缘无故就会从家里消失几天,所有人都找不到他。
离开家以后,他去了哪里呢?
可能是躺在草地上盯着夜空中的星星发呆,也可能在湖上泛着小舟,去思考他的那些物理学问题。
总之,每隔一段时间,爱因斯坦就需要这种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
最后,主持人窦文涛说:
“独处造就伟大。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这种独处的时刻思考出来的。”
钱钟书曾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道:
“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
世界从喧嚣到安静,学会与自己相处,是人生的必修课。
独处,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定期去除心里的杂草
正所谓:“人生烦恼三千,一舍解千愁。”
沉淀便是舍取,舍取则是为了更好的沉淀。
一辈子是由无数个昨天组成的,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了每一个当下。
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一生
控制好生活的节奏,我们就把握了自己的人生。
《菜根谭》有言:
人太闲,则别念窃生;
太忙,则真性不见。
休息时可以放空,但不能迷失。
一张一弛间,收获的都是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