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企业  服务  未来  设备  政策  行业  基金 

生存是一种本能

   日期:2024-10-27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news/8712.html
核心提示:  写这篇文章的念头兴起于晚饭的时候,看的一集《圆桌派》,讲的是“睡梦”,请了王蒙老爷子和两个忘了谁了。  王蒙老爷子在

  写这篇文章的念头兴起于晚饭的时候,看的一集《圆桌派》,讲的是“睡梦”,请了王蒙老爷子和两个忘了谁了。

  王蒙老爷子在上节目前刚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睡眠呼吸主任郭兮恒合写了一本书叫《睡不着觉?》。他说他14岁就失眠,去找大夫,被人家轰出来了,一个小屁孩失的什么眠?他就自己琢磨。

  失眠是个怎么一回事?“失眠”是个词,一个中国历史上可能根本不存在的词,人们会说辗转反侧,会说心事重重,但并不会有人说“我失眠了。”

  所以,根本就没有失眠这一说。王蒙老爷子认为:你闭上眼睛,到床上躺好了,呼吸减缓,你的呼吸系统就得到休息了;眼皮合上,你的双眼就得到休息了;四肢不动,你的躯干就得到休息了,你顶多听着一些响。所以睡觉就是睡觉,哪怕你没睡着,零睡眠也是一种睡眠,也是一种休息。他说他曾经整宿整宿的睡不着,愁的啊,他老伴问他,昨晚她起来几次啊,起来都干嘛了啊,知道他自己打呼了么?他一个也答不上来,所以他其实还是睡着了。

  我曾经有些个机会,躺在一个“失眠”及其严重的人身边,我是真的不困,所以不处在睡觉的状态,我就观察她,在她的眼皮缝间,我总是能看到她的眼珠子在来回转动。我想,可能是有我在,就睡得着了?

  总之,我有点被王蒙老爷子说服了,不要去想睡不着这件事,甚至根本不要有“睡不着”这样的概念。王蒙老爷子说话的时候喜欢说“我父亲……”或者“有一次在新疆搭车……”,带上他非常传统的中国式“实用哲学”,也就是甭管是啥,管用就行,非常的有说服力。反之,另外两个嘉宾基本上每等王蒙老爷子说完一句话后就接“这是弗洛伊德说过的……”“荣格就是研究……”“这叫眼动睡眠……”“注意力缺陷障碍……”,非常经典的西方语言,而且非常地正确,让人听完就只有一个感觉:你说尼玛呢?这不,我连名字也记不住。

  词语是哲学的基础,对人的影响超乎想象,特别是主观上的,心理上的影响。

  还有一个西方来的词,叫“抑郁”;在中国也非常之流行。去年就好像听说,大概每十个里就有一个人患有病理性的抑郁症。事实上,对着那些个症状,我也毫不否认,我是其中的一员。

  但如果不套用这个体系,“抑郁”真的存在么?“林黛玉”无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童年安全岛缺失、高敏感人格;每天伤春悲秋,愁眉不展。但我们从来不这么说她,我们说她柔弱或者敏感,那抑郁就是个不应该被提及的东西。

  不说,就真的没有么?

  我觉得是这样的,尤其是主观上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我花了好些个年头解剖自己和认识的患过抑郁症的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因为某些创伤,获得了极为深刻的自省能力,最后“自我”的存在太强。

  现代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强调“自我”“自由”“科学”“规范”和“逻辑”的一种思想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需要对各自各样的事情去下定义、去做计划然后追求,包括自我。这无疑是高效并且严密的。

  但人类并不需要时刻在“自我”意识的掌控和关注下。出门先迈哪只脚?起床了要不要刷牙?上厕所的时候怎么掏家伙?

  很多事情是自然而然的,你交给潜意识控制,它能做得很好。你要真由意识掌控了,反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无所适从。

  你问问关羽:睡觉的时候,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还是被子里面?他肯定得焦虑。

  过分的关注产生焦虑,焦虑诱发抑郁。

  窦文涛说很多事情其实就两点:不要把不是问题的问题搞成问题,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郭德纲也是这么个态度。

  吃好睡好,规律生活。

  活下去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本能。

  如果你试图去定义它,去以一种觉醒的心态,有意识的生存。你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你会活得深刻甚至伟大。你没找到,你可能哪天就爬到高楼楼顶,或者用刀对准手腕。

  不过对当代很多人来说,他们并非自愿地去“觉醒”,而是丧失了“忽视”的能力,被动地,不自觉地,不得不去“觉醒”。

  拿我自己说,有太多的事情会让我焦虑,我相信里面也有很多当代年轻人的通病。

  “对面走来了一个熟人,我们眼神已经对上了,我该不该跟他打招呼,我该在什么时候打这个招呼?”

  “这个人已经五分钟没回我微信了,他是不是已经死了?”

  “我等会得跟XXX联系XXX事,我该怎么开口,怎么说?”

  “吃饭的时候,我可以先动这个菜么?我该去敬酒么?结账的时候我该主动么?”

  就是这些个小事,每一件只要一想起来,就足够你纠结半天,欲仙欲死,甚至再无心其他。

  前一段时间,我甚至得了厌学症,我一看到文献就想逃,一个字都看不进去。大约得有快一周。我觉得不行了,我就向朋友求助。她说很简单,我就是目的性太强了,要求太高了,对“学习”这个概念过分的关注,从而无尽的焦虑。

  “你就是一台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

  “到点你就学习,到点你就下班,然后放飞自我。”

  她这么劝我。

  我说我怕没做好老师骂我,我一想到文章还有好久才能写完,一想到各种实验要补,一想到中间还有无数的问题,我就崩溃,就想跑。

  她说老师骂你对你有什么影响么?如果没做好,就被骂呗。耽误你吃香锅么?耽误你唱歌么?

  就这么简单,第二天我就能去实验室了。

  世上无难事,庸人自扰人。

  我知道现在深受心理疾病折磨的人肯定觉得我什么都不懂,啥也不是。不知道他们有多少痛苦,不知道他们有多么努力。

  其实精神上的努力,有时候就是一种错误;越努力,越痛苦。

  “不要去想白色的大象。”

  能不想么?

  你越想抛开焦虑,越想活在当下,越没有办法。

  因为本质上,你还是在想这些个事情。

  你的脑子在疯狂地拼命地斗争着,让你感到永无止境,并且徒劳。

  我今天跟一个朋友谈,她说她想了十年了,所有我提到的方法,她都想过了。她脑子里有一条完整的回路,我劝不了她。那种绝望的念头在不断地生长,终有一天她会了断自己。

  我当然劝不了。

  谁也劝不了。

  但我依然相信一件事情,总有一些时刻,你会陷入到一种“沉浸体验”中,那时候,你就会忽略掉你脑子里的种种念头,那些绑架你的,折磨你的东西。

  你的身体仿佛交给了另一种意识管理。

  那个时候,不过是一种掩盖么?一种压制?一种否认?

  并不是的,那时候,你主观的,所思所想,种种种种就是消失了,一干二净了。

  你完全依附于另一种主观。

  只是很快你又沿着熟悉的道路走了回来。

  好像刚才的“沉浸”才是虚假的,完全不存在的。

  事实上,这些都是真实的,不论哪个长,哪个短;念起,则心动。

  可惜你无法永远拥有高峰体验,但你将永恒痛苦。

  我想这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选择死亡的最大原因——生活的无望,永恒的痛苦。

  但“生存”本身并不是这样的,它无所谓希望与失望,幸福与不幸,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而维持它持续存在的动力,就是生命的本能。

  放弃挣扎的念头,放弃种种对事实的解释。

  想象着自己就是一道呼吸。

  平缓地

  呼~

  吸~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8712.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