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企业  服务  未来  政策  设备  行业  基金 

中国青年还热爱诗歌么?

   日期:2024-10-27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news/8740.html
核心提示:    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中,写诗、读诗、译诗总是密不可分,像胡桑这样又写诗又译诗的人有不少。他曾出版诗集《赋形者》

  

  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中,写诗、读诗、译诗总是密不可分,像胡桑这样又写诗又译诗的人有不少。他曾出版诗集《赋形者》 ,并翻译了辛波斯卡诗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现在同济大学任教的胡桑有一门课是给创意写作硕士教授诗歌写作,但谈起自己翻译的诗歌他仍旧很谦虚,认为翻译诗歌是需要门槛的,需要知识面和理解力,自己并不能完全胜任。

  作为80后,胡桑为中国青年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一些创举。2007年5月,他发起并主持第二届上海大学诗歌节,主题为“一代人的汉语”。“这大概是中国第一次80后诗人的诗歌节,”胡桑说,“这次诗会是面向全国的,我一共邀请了大约40位诗人,最远的阿索拉毅是来自四川小凉山的彝族诗人”。

  2010年,他与辛酉等人主编《中国80后诗全集》 ,收录了178位80后重要诗人的诗作。辛酉负责第一卷,收录长三角八零后诗人作品,胡桑和茱萸分别负责第二第三卷,向全国优秀八零后诗人约稿。第四卷为理论卷,由徐钺负责,不过没有编成,所以读者能看到的是三卷合集的80后诗全编。发起这个项目的辛酉当时没有什么收入,靠众筹和湖北当地政府的一些资助艰难地选编,因为没有刊号,全集只印了500多册,其中100册是精装本。后来辛酉溺水身亡,这是他为当代诗歌留下的一份可贵资料。

  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当代诗歌已经没落,那么很可能他对当代青年诗人所知甚少。据胡桑介绍,如今全国各地的诗歌节多如牛毛,大规模的如青海湖诗歌节,每次有几百人参加,香港国际诗歌节质量也比较高。青年诗人的热情从未冷却。北京大学的未名诗歌节如今已经举办了十八届。复旦大学的光华诗歌节也举办了七届。

  “我很喜欢未名诗歌节,几乎每年都参加,会见到一些诗友。晚上的喝酒环节被称为‘磁福诗歌节’,因为是在北大西门的磁福酒店,总是喝到凌晨四五点,很喜欢那种欢畅的气氛。”胡桑说,“我感觉现在也有很多诗歌节是在浪费资源,也在损耗诗人,组织的很差劲,形式不伦不类,花里胡哨,土里土气,最大的用处就是诗人的出场,给一些并不理解当代诗的读者带去一些类似娱乐节目的东西,而诗歌本身其实是缺席的,很多诗人靠场面走动获取社会资本,频频露面,写的诗却不敢恭维。”他认为大众有时候可以逐步耗费或遮蔽诗歌的潜能,但是诗人的任务是创造潜能,它是面向未来的,“很多诗人靠迎合大众而获得名声,在语言上没有真正的创造性,但他们对真正的诗并没有伤害,真正的诗只能由一个时代的少部分诗人写出。”

  从几个创始人的自娱自乐,到拥有60多万粉丝,《读首诗再睡觉》堪称诗歌类微信公众号中的一个奇迹。2013年3月,范致行为了给一位姑娘读诗而做起《读睡》,那时微信公众号刚起步不久,1000多个粉丝已经让他感到惊讶。《读睡》的几位主创都曾是媒体人,在BBS盛行的时代相识,运营《读睡》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变化:范致行因为它被“一条”的老板看中,光诸因为它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读睡》公众号活跃的编辑有40多位,负责读诗的“声优”群也有200多人,编辑们分组轮流值守,每天晚上10点准时推送,每篇文章有诗歌原文、推荐人解析和诗朗诵三个部分,由主编、版面、声优三人协力完成,2014年还结集出版了一本同名有声书。2015年,他们在北京举办了一些线下活动,例如“读睡有局”,以民谣、弹唱的形式结合诗朗诵,很受读者欢迎。

  《读睡》以编辑约稿为主,坚持着高质量的推送,不看作者的名气,不看推荐人的名气,不看“声优”的名气,只要诗写得好,或者推荐人能评论出所选诗歌的有趣之处,引发读者的共鸣。“情感类的诗歌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比如写爱情,以及和父母、亲人之间关系的题材”,谈起《读睡》,主编之一的光诸滔滔不绝。他曾任职于《新京报》 ,有着丰富的媒体经验,也希望自己的推送能有“票房”。同为主创的流马则想要将不同风格的诗歌介绍给读者,不拘泥于自己的喜好和它们受欢迎的程度。

  “如今的诗歌风格比以往更多元,口语化、叙事化的特点渐渐取代了朦胧诗的主流地位,”光诸已经在海外出版了三本英文作品,对于诗坛的走向也深有自己的见解。他为《读睡》倾注了许多心血,《读睡》也让他收获颇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妻子,都因为对诗歌的爱而相遇。

  几位主创都有写诗的经历,比如流马就是诗人、小说家,光诸不仅写诗、画画,还把中文诗歌译成外语。谈起诗歌创作,光诸认为,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汉语诗歌的传播比以往更加广泛,近年来出了不少优秀的诗人在持续创作,各圈层的诗歌爱好者都能够有渠道发表作品,但想要成名也不是那么容易。“不过我们更在乎的是诗歌本身,也没想过捧红什么作者。”光诸说。

  让诗歌走向大众,不代表诗歌没有门槛。范致行说,诗歌不是努力学习就能写好的,不是一个从走路到跑步到过程,而更像是一种舞蹈。光诸认为,散文和小说的水平就像是一个光谱,而诗歌只有会写和不会写之分。也许正是对诗歌品质的坚持让《读睡》脱颖而出。眼光独到的范致行幽默地说,“我们最初只是想自娱自乐,可能是最不考虑(迎合)读者的微信公众号了。”

  11位主编,一大群志愿者,四年从未间断的日更让粉丝们形成了等待的习惯,还有人表示“不听你们的推送就睡不着觉”。让读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睡》确实做到了。

  除了新诗(现代诗)之外,中国当下仍有不少旧体诗爱好者,他们在线上线下结社,从风格复古的持社、留社,到以80、90后为主的唐社和铭社,用《诗刊》社子曰诗社青年编辑韦树定的话来说,“写旧诗的人,比读旧诗的人多。”

  旧体诗又分几个流派,比如以中华诗词协会为主的半官方体系(分支遍及各省市县),更有江湖气的网络系,以及高校师生为主的学院派。

  有一部分坚持传统的诗人认为旧体诗只能仿古,另一部分人则敢于打破传统,为诗词融入现代元素。李子便属于后者。他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譬如这首《少年游》 :

  “银河有个地球村。村里好多人。人还分国,国还开战,战火乱纷纷。 大批脑壳稀巴烂,地里长青坟。坟中鬼哭,屋中人笑,然后是浮云。”

  工科出身的李子属于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帮人,也是当代诗坛中争议很大的一位创新者。1999年,他因偶然的机缘开始在BBS上发表诗作,然后一发不可收。或许可以说,诗歌改变了他的命运。“如果和当年同学一样卖水泥,或许早就发了财”,李子笑道,“然而我成了中国以旧体诗为生的第一人。”他当过编辑、翻译,开过公司,2012年开始以讲授诗词为业,最早在QQ群授课,现在转移阵地到“千聊”。

  经企业家赞助,李子组织过两届“中国诗词青年峰会”。2008年,他将50名青年诗人邀请到北京研讨。2010年,峰会设立了“屈原奖”,邀请20位诗人到现场等待揭晓,由30名评委打分,选出一位得奖者。《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以后,李子等人还曾给该节目组写信,请外行评委离开节目组,因为“从评委的原创诗歌来看,他们根本不会写诗”。李子认为,不懂诗歌的人是没有资格当评委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提倡,“青春诗会”“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国诗大赛”“诗词中国”等传统诗词创作比赛在各地展开,中国或许会迎来一个新的诗词诵读热潮。

  但无论如何,“写诗的人只是一小撮,从数量上看,写诗的不如写散文的多,写散文的没有写小说的多,看小说的没有看电影的多,看电影的没有打游戏的多。”李子如是说。他认为旧体诗的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言表达能力,在这方面毕竟今人不及古人,二是如何用诗词的形式表现工业文明的现代性。令他惊讶的是,绝大多数90后写诗词都在仿古,竟没有什么人写校园生活。或许这正因为,将现代生活融入格律之中需要更高的技巧。

  高校是青年诗人以及诗歌爱好者云集的地方。诗人、译者汪剑钊教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任职后组织了30多届作家论坛,曾邀请数十位著名诗人前来办讲座,如食指、于坚、臧棣、欧阳江河、美国诗人罗恩·帕吉特。2015年还举办了首届北外国际诗歌节,由顾斌(W. Kubin)主持,邀请了杨炼、西川、唐晓渡、王家新、平田俊子、卡尔聂奇等十几位著名诗人来朗诵。

  德语系教授谢莹莹及其先生陈家鼐老师(笔名欧凡)从06年至今举办了12届紫竹诗会,诗会在每年端午节举办,入场券是一首原创诗歌,内容、篇幅、语言都没有限制。朗诵诗歌,互相点评,再一同分享刚送来的几斤热粽子,青年学生和老前辈一起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今年夏天,北外西院的外研书店咖啡厅里举办了一场《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会》 ,俄语系师生和十余位头发花白的老前辈一起用俄语和中文朗诵诗歌,由于参与者热情高涨,活动比原定时间晚了整整一个小时才结束。

  或许诗歌的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代被延续下去的。

  汪剑钊教授认为,今日青年的诗歌创作更加五花八门,题材更丰富,也体现出了较强的后现代特色,不再像80年代的诗人们那样一味地理想主义了,而是更注重个人幸福。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青年诗人获取信息更加容易,阅读量更大,创作的起点更高,“但许多诗歌爱好者的创作观念还停留在19世纪,认为诗歌的功能只是浪漫与抒情。如今的诗歌类微信公众号选择传播的内容或许更强化了这个观点。”

  在谈及诗歌是否属于小众,汪教授说,“诗歌是金子,肯定不会像铁那样普遍存在的。”

  除了高校,青年空间也是诗人们聚会的场所。北京的“706青年空间”曾多次举办诗歌朗诵会,不仅有青年诗人主持,还曾邀请蓝蓝等诗坛前辈到场点评。不可否认,即便在这个娱乐方式愈发多元的时代,热爱诗歌的年轻人仍有不少——或许远比你想象的多。

  在一次纪念海子的诗歌朗诵会上,蓝蓝说诗人其实很普通,他们患有精神病的比率其实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只是诗人的身份使其更受关注。“诗歌是日复一日枯燥而寂寞的创作,逃避社会责任感和逃避生活的人写的诗也不值一读,”这位女诗人语重心长地对青年们说。相信随着青年诗人的成长,他们的创作也会达到新的高度。

  今天的青年有了这么多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或许诗人的声音反倒更容易被淹没在人群中。不过这没关系,至少他们迎来了更多表达的自由。愿他们维持这份写诗的热情,仿佛青春永远不老。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8740.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