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服务  系统    行业  公司  中国  教师  企业  参数 

秒杀iPhone的神机,死在了5年前模块化手机「秒杀iPhone的神机,死在了5年前」

   日期:2025-02-24     浏览:82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quote/11051.html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硬核看板》栏目(公众号:yinghekb)出品。

如果告诉你,5年前的一部神机能吊打今天iPhone,你信不信?作为摩托罗拉当年的“王炸”模块化机型,又为何以停产收场?

本期硬核试物所,解读“神话”模块化手机,为何陨落?

01 什么是模块化手机?

如果有一部手机,外放堪比音响,拍照媲美单反,甚至还能一键变身投影仪,全能如它,为什么还会无人问津?

说起“模块化”三个字,你可能感到有些陌生。

但如果你看过电脑机箱,大概很快就能领会:处理器、内存、电源都是独立单元,用各种零件组装一台电脑,就像组装乐高。

在2014年,谷歌就想把这套逻辑原封不动地搬到手机上,宣布开始研发可以随意更换零件的模块化手机。

像素低了直接换个摄像头,刷新率跟不上干脆换块屏幕,高度的自定义在当时的数码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手机不同于电脑,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早些年满大街的可拆卸电池已经销声匿迹,SIM卡也是一年比一年小。这样的“模块化”和手机高度集成的发展趋势完全错了方向。

内部研发了两年之后,谷歌的模块化手机项目 Project Ara 最终难产。

02 模块化手机表现如何?

但就在同一年,摩托罗拉的模块化手机不仅没有夭折,还成功量产上市了。因为它的“模块化”,和谷歌是两个思路:

如果说谷歌做模块化是打散重来,那么摩托罗拉就是锦上添花。前者缺了模块就没法使用,后者即使没有模块,也是一部完整的手机。

Moto Z,拿到手上的第一感觉就是薄,在硬件堆料已经让厂商无暇顾及机身厚度的今天,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它到底有多薄呢?这是Moto Z和iPad、iPhone 12和一张工卡的对比。

薄,一直都是摩托的杀手锏,04年的摩托罗拉刀锋系列,就凭借超薄的翻盖设计风靡全球。

将机身的薄做到极致,不仅是为了手感好,还是为了避免连接模块时过于厚重。手机背面的两排触点,就是为了连接模块准备的。

即使到今天,iPad还用着相似的触点来连接官方的键盘,背面的磁吸设计也让人联想到iPhone 12系列新增的MagSafe功能。

我们测试的三个模块大小都相仿,比预想的要轻薄不少,重量都控制在了150g以内,即使加上手机,最多也不超过300g。和现在动辄半斤的手机,确实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配对简单、轻量便携,三个模块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加分。但是使用体验如何,我们逐个来看:

| 模块化音响

模块化的音响来自老牌厂商JBL。

音响模块的表现听一耳朵就很明显了,高频清澈、低频浑厚,JBL的功力可见一斑。

但测试中我们发现,本以为是双扬声器的手机本体,其实没有单独的扬声器,而是直接通过听筒发声。

| 模块化相机

哈苏在相机圈的信仰级别,可能仅次于徕卡。数码圈今年被一加发布会上的哈苏联名刷屏,但鲜有人知道,早在五年前,哈苏就和摩托合作推出过相机模块。

我们用同年发布的 iPhone 7 Plus 进行对比 ,但不论是白平衡还是曝光、夜拍还是更大尺寸的氙气闪光灯,好像都和手机摄像头拉不开差距。

它的杀手锏,其实藏在这颗自由伸缩的镜头上。

机械结构的加入让哈苏模块的光学变焦。达到了十倍,不仅让iPhone 7 Plus望尘莫及,就是今年的12 Pro Max,也不得不低头叫声大哥。

| 模块化投影仪

我们都见过挂在教室天花板上,或者摆在会议室桌上的厚重投影仪。

但你有没有想过,手机也能随时随地地投影。

把投影仪做成手机壳这个思路先不谈效果,至少这个脑洞是足够“清奇”。

和市面上两千价位的投影仪做对比,可以看到,清晰度和亮度确实差了一些,但已经到了完全可用的水准。

毕竟,两个设备的体积,可有着上十倍的差距。

这么小的模块内不仅能投影,还集成了音响,不禁要说一句瑞斯拜。

不论是音响、相机还是投影仪,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带来了实际使用体验的提升。

03 模块化手机为什么失败了?

回看2016年的手机市场,苹果抱着用了三年的模具,推出了不耐刮的亮黑色iPhone7系列;安卓厂商模棱两可,在继续模仿iPhone和拥抱“全面屏”之间犹豫不决。

摩托罗拉在他们中间,是绝对的另类。

它想做的,是把局限于手机体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是在手机上探索更多种的可能性。

但看似美好的愿景,为什么还是破灭了?

锦上添花的基础,是锦。要成为一款成功的模块化手机,首先得成为一款成功的手机。

Moto Z的模块化,是手机行业中绝对的先驱,自然值得大家拍手叫好,但作为一款手机,它真的值得赞美吗?

手机不是音响、不是相机、不是投影仪,我们可以允许他外放不如音响,拍照不如相机,看电影的体验比不上投影仪,但手机擅长的,它不能缺。

在Moto Z身上,为了做到5.6mm的轻薄机身,电池不得不压缩到了2600mAh,一天两充是基本操作;

为了追求模块的普适性,三代手机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外观,限制了产品的更新;

在国产手机系统都在追求人性化的时候,摩托冷不丁带来一个原生安卓,显得毫无招架之力 ...

在彼时厮杀正酣的手机红海,企图用“模块化”概念将自己捧上神坛的摩托罗拉,其实也亲手把自己变成了“空中楼阁”。

这是一部理念超前的手机,但飞得太高,就没法接地气;野心太大,就容易摔跟头。

在Moto Z身上,我们看到激进,看到斗志昂扬;也看到妥协,看到无可奈何。

模块化手机或许失败了,但我们留给摩托的,只能是一声“英雄迟暮”的叹息吗?

在今天的手机市场上,我们想要的,难道真的只局限于更大一点的屏幕、多几千万的像素,或者请更多明星来站台吗?其实今天的消费者,仍然向往手机上的“无限可能”。

我们怀念那个手持“刀锋”的少年和他破局的勇气,我们怀念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11051.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