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服务  系统    公司  行业  中国  教师  企业  参数 

晚潮|榉溪古村:藏身深山的孔氏家庙传奇

   日期:2025-03-03     浏览:93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quote/11339.html

潮新闻客户端 洪铁城

图片

一、山沟沟里的小村庄

去年金秋,有一天碰巧是“联合国日”,第十九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暨新可持续城市与(GFHS 2024)人居环境奖颁发盛典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全球40多个国家的近400名代表包括20多位常驻联合国大使参加了,我们磐安县领导在会议上为自己盘峰乡榉溪村领取“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独一无二的村落范例奖,联合国网站全程直播。

如此世界顶级奖项怎么会落到小小一个村庄头上,我们一起走进去看看。

图片

榉溪村深藏在旧志誉称“群峰之祖,诸水之源”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皱褶里,具体一点说是在两大山脉相拥的怀抱之中。地势中部低南北渐高,好像两头翅起的元宝背上。地形东西长700多米,中间最宽处200米左右,呈古老木船形状。村东低,村西高,两头高差30米左右。村域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0亩,山林18000多亩。全村有农户396户,人口1079人。

图片

一湾榉溪水绕穿而过,或潺潺倾诉,或汩汩呻吟,或滚滚喧响,似同琴弦弹拨不歇。位于村中间东西向老街,曲曲弯弯,有宽有窄,是穿村而过的主干道,长达400 多米,路面中间铺着磨得溜光的老石板,两侧墁着五光十色的鹅卵石。小巷宽1-4米,与老街纵横交错,路面也铺鹅卵石。村里保存传统建筑有孔氏家庙、孔氏上宗祠,有院落巨大的十八明堂,此外还有十多座老桥,还有近900年的红豆杉,还有宋井和宋墓,等等。

图片

但是坦白地说,如此这般规模的村庄,如此这般有山有水有古树及古墓古井,不稀奇。而且,传统建筑保护得更多,更好,更精美的村庄,在我们浙江金华,多的是。

那么榉溪村凭什么取得世界顶级荣誉的呢?

就凭世界上只有一个“婺州南孔”?就凭这个“婺州南孔”900年来鲜活地存在于青山绿水之间?就凭新生活的配套一应齐全,高铁高速飞机都可极为方便地往返吗?

我先买个关子,不告诉你!

二、林庙三宗,鼎立南北

那年三月有一日,不刮风也不下雨,天气晴好。上面打电话说国家文物局与建设部有几位老专家下来考察,你来陪同一下。我去了。

第一站兰溪了不起,古城古街古巷古弄古屋古庙古桥古道及古堰坝、古码头、古村落数不胜数。罗老先生一边走一边跟我说:“兰溪东西比金华多。”言下之意,此处不说。龙游也了不起,鸡鸣山开全省古建筑易地搬迁集中保护之先河。到了衢州,古城墙巍峨坚挺我赞叹不已,但老街两侧多是解放初的简易建筑不怎么样,然后是一座孔氏家庙——就这样评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够能干的。

我暗自寻思:孔庙我们也有啊,而且孔姓人巨多,未知与衢州有什么关系。回东阳胡思乱想,夜不能寐,翻出一本本厚厚的《东阳市志》《磐安县志》《金华市志》《衢州市志》,加之《二十五史》《中国通史》《资治通鉴》等等,翻来翻去想不到翻出一个大傢伙——与衢州孔庙同个年代、同样等级的“孔氏家庙”——在金华市管辖的磐安县的深山冷坞中。

很多人知道,中国历史上唐太宗特别尊崇孔子。贞观四年(630)朝廷颁发诏书,令全国各县冶所在城镇都要建孔庙。看官们注意,这“孔庙”是全社会祭拜孔子的所在,同时是县冶最高学府,不是上面的“家庙”。中国古代某姓氏要建家庙,必须是名门望族,必须是该家族对国家对民族有重大贡献,必须是经过朝廷特批的,十分严格。作为孔氏家庙,中国文化史上早有定论,仅“孔氏北宗”曲阜和“孔氏南宗”衢州两处。然而做梦也想不到,翻箱倒柜的竟然翻出“孔氏南宗” 另一个正宗的家庙,在900年前的金华府(古称“婺州”)永康县(后为磐安县)所管辖的榉溪村。

图片

依据何在?

一,1993年版《磐安县志》有载:“宋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四十八世孙大理寺评事孔端躬偕兄衍圣公端友扈从宋高宗南渡至杭,端友徙居西安(今衢州市)为孔氏衢州南宗,端躬仍从驾至台州而寓居婺州永康之榉川(今为磐安县磐峰乡榉溪村),为孔氏婺州南宗。”

二,1994年版《衢州市志》p1096页上载曰:“第四十八代孙孔端躬,官大理寺评事,隐婺州永康榉川”等文字,可以佐证孔氏嫡传裔孙第三居住地的真实存在。

三,有榉川孔氏后裔于民国未年重修的《孔氏宗谱》卷一中五十七代孙孔立祥撰于宣德元年正月写的序为证:“大理寺评事端躬与子璜等随驾至台州,回经婺之永康榉川,见山水之秀丽,遂家焉,是为吾婺永康之始迁祖。”还有居于衢州的六十代孙、世袭五经博士孔承美撰的序:“四十八代祖于宋袭封衍圣公孔端友,偕弟大理寺评事端躬遭乱扈驾南渡,寓居衢婺间。”

四,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孔广标于嘉庆元年为榉溪《孔氏家谱》写的序,写得更为明确:“惟婺祖端躬公,官居大理寺评事,乃由台抵婺至永之榉川,见其山高水长,泉香土沃,弃荣华而优游自乐,屋于钟山之下而居焉,此南北之所由分而三派之所自始也。”

五,有“邑辛博士青山五松达夫吕成章”撰于“万历十八年岁次庚寅仲冬吉旦”的《重修孔氏宗谱序》为证:“……其四十八代孙端友公端躬公遇金胡之乱,扈从宋高宗南渡,端友公寓衢西安,端躬公寓婺永康,弟端操公在鲁守奉。林庙三宗,鼎立南北,衣冠后先辉映,猗欤盛哉。”

太多太多了,就选这几条。

历史很骨感。1120年北方女贞贵族对北宋王朝进行疯狂侵略,于1126秋兵分两路南下,过燕山直抵中原大地,势如破竹。然后金兵占领宋都汴京(今开封),抓了徽宗、钦宗以及后妃、宗室、贵戚等约三千人,北宋王朝就这样在动地悲歌声中宣告灭亡。

到了1127年五月的头一天,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匆忙登基,称宋高宗,改年号为建炎。金兵再度南侵,高宗继续南逃,有孔氏第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和他父亲中奉大夫孔若传,他堂弟大理寺评事孔端躬及其父、大理寺评事孔若钧等,一起护驾。

建炎三年十一月初,金兀术攻占南京并渡江,高宗一行从镇江逃到杭州,诏命端友与父若传徙居衢州,端躬与父若钧继续随驾,过越州(今绍兴),至明州(今宁波),因金阿里蒲卢浑紧追不放,只得命提领海州张公裕却之,高宗一行在瓢泼大雨中匆忙下海乘船南下,后登岸辗转台州章安镇往婺州进发,不幸途中端躬父若钧病逝,葬于磐安榉溪村钟山后坞,一家子人因此住下。

不过住下因由说法不一。有说端躬因恋榉川青山绿水风光秀丽而卜居,有说端躬因“目睹朝廷腐败……”所以不走。笔者以为前者理由不足,因为他们途经闽浙山水秀丽的好地方多了去;后者虽可为理由但只能深埋心中,不是向皇上公开提出居留的理由。所以笔者认为真正说得出口的理由应该是父病逝于榉川,当结庐守墓恪尽孝道。高宗准奏,孔端躬便与五个儿子住了下来。史料上写着,刚落脚时他们寄居于当时香火兴旺的榉溪净胜寺。后来慢慢地建造第宅,慢慢地人丁兴旺,慢慢地成为我国南方第二个“南宗阙里”——孔氏谪传裔孙的聚居地。

但实话实说,在榉溪正式建家庙是在宝佑年间(1253-1258)。也就是说,孔氏家族裔孙在衢、婺两地分别住下整整一百二十五年到宋理宗朝,才因“追念孔端躬为官清正,功高德厚,特下昭书准于以衢州孔庙为例,建南宗阙里孔氏家庙于榉溪南岸杏坛书院前,并赐御书‘万世师表’金匾一块,遂为孔氏婺州南宗。”

于是乎,便有了元至元年间(1330-1333)圣庙年久失修倒坍,五十五代孙克英报准“由永康县给价修理完备”;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照衢州例会同修理,务宜朴固宏伟”;明弘治十一年(1498),“具奏户、礼两部,行文浙江布政使,金衢道院会议案验,引委永康知县张支、儒学教谕冯昆、训导张槐,亲诣地所,告祭毕工”,以及按朝廷规定“其子孙优免赋税役,白身最长者可直接荐朝廷录用”等文字分别载于地方志与家谱上。这些就是婺州南宗的确凿史料。

孔氏婺州南宗在榉溪落脚之后,创办书院,培养了很多人才,可以说明作为圣人嫡裔不甘寂寞。其中有五十代孙孔挺,风风光光地走出山岙担任松阳县丞。五十三代孙济中授常德教谕,衍圣公赠诗:“六经道脉绝邹鲁,一本华枝香婺衢”。五十四世孙思腓为台州仙居县令,思靖为东阳、永永两地巡检司都使——思靖之子克英是著名学者,明宋濂为其撰《丹阳书院山长克英璜铭》:“生六月而孤,鞠于母”,“岁即能自奋于学,吟五字诗,辄得清丽闲雅之趣,人誉之曰奇童”,成年后“工为文,词复尉,瞻有精魄”,永康尹俞公希鲁以“伟丈夫称之”,年三十县大夫命主孔子庙堂,克英说“我孔氏裔也,奚敢辞!”宋濂曾在金华山听他讲学,“缙绅满座”,而他“扬擢古今陈义其高者,益忻然无倦意”。

说到五十六代士安,宋濂在《送孔教谕士安往曲阜谒庙序》中称赞:“为常人子孙难矣,未若为贤者子孙之难。为贤者子孙难矣,未若为圣人子孙之难也。何者?其先愈大,人望之愈深,故其后者愈不易也”。五十七世立访,明洪武十八年(1385)授河南道监察御史,继任漳州知府,后改差山海关巡视道。“因乎平靖难兵起,不奉燕王召命,激忿自刃,卒于官。”可见是个有骨气的血性男子。

此外有五十八公世存景、彦湘,是立访子与孙,先后为儒学教谕;六十世承兖,彦湘之子,授请清流教谕;六十一世宏轮,承兖之子,真定府教谕;六十三世贞鼎,授广东乳源县知县,等等。

此段文字一可说明“婺州南宗”真实不假,二可说明榉溪孔氏家庙是朝庭正式批建的,三从人才辈出可以说明榉溪这个“婺州南宗”不是徒有虚名。

据史料记载,朝庭批建家庙同时给其子孙五个“优免”待遇:一是免劳役,二是免税赋,三是建家庙给土地与经费,四是家庙历次修缮给钱粮,五是“白身最长者”不通过科考可优先获得官职。

此处特别提请读者注意:即曲阜家庙、衢州家庙和榉溪孔氏家庙后,至今快900年朝廷没有另外批建孔氏家庙。为什么?因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第三座可以千世万代传承了。

三、打捞婺州南宗阙里

弄清来龙去脉,找到真凭实据,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第三圣地,婺州南宗阙里》。真是无巧不成书,磐安县文化局局长陈心昌跑到东阳看我,席间我说起榉溪,他说孔氏家庙还在,可去一看。隔日我由陈局长陪同去榉溪,碰巧是六一儿童节,特容易记住。

距东阳80多公里、距磐安县城30多公里的榉溪,一路的青山夹道,一路的溪流叮咚,一路的虫鸟啁啾,一路的清新空气沁人肺腑。过了盘峰乡政府三五里地,夹道青山退避一箭之遥,眼前豁然开朗,颇有点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致。我们下车,孔氏后裔七十六代孙、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孔火春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他立马给我们介绍榉溪村住户、人口多少,又介绍了榉溪孔氏子孙在磐安县内外各地的分布情况。

然后孔火春陪我们看孔端躬墓,在榉溪北岸一个山坡上,墓碑上刻着“燕山佳城”四个大字和几行小字。墓侧有“太公树”,(当地人又称黄柏松,学名红豆杉),高约三十米,顶天立地,躯干挺拔,色如红铜,叩之有声,须四五人合抱,郁郁苍苍,生机勃然,已有八百多年树龄。

接着重点看“孔氏家庙”。一幢座南朝北的老祠堂,自西向东流过的榉溪似玉带环绕于前,面对着林木茂盛的金钟山。总面宽21.6米,总进深39.1米,占地1000多平方米。从布局看,系工字形左右对称的宋式平面,内有许多宋元朝的石柱础。第一进五开间门楼配戏台,有很多木雕与彩绘;第二进是五开间大厅,抬梁式,院落两侧各有两间廊庑;然后是穿堂,两旁有小天井和侧厅;最后一排房子是五开间的后堂,上方齐齐正正的摆着祖宗牌位,悬挂着始祖遗像。两侧金柱楹联写着:

脉有真传尼山发祥燕山毓秀

支无异派泗水源深桂水长流

孔火春解释:尼山、泗水在曲阜,燕山、桂水在榉溪,说明了南北关系。

翻开家谱,《榉川宅基图》上圣庙原名大成殿,什么原因更换基址。早先村里有同德堂、杏坛书院、和致堂、三星堂、义和堂、小宗祠、聚圣堂等三十多座,现存十八个。其外有金峰竹林、杏园书院、莲花佳城、龙山耆社、岩桥春水、山亭夏凉、高望晴云、燕尖松雪等八个景点,尽显儒家气息。

图片

孔氏南宗阙里榉溪,古称桂川、榉川,又名香炉港,后为磐安县盘峰乡的一个行政村。

磐安县自隋唐至北宋,分属东阳、永康、缙云和天台。而东阳、永康隶属婺州,缙云属处州,天台属台州,直至元、明、清隶属关系都未变。到民国二十八年六月,永康的盘峰(即今榉溪等地)、五美、翠峰划归磐安县。榉溪虽处大山区,光绪十一年(1885)曾设过永仙县丞署和金华协都司、八保上巡防都司,直至民国元年才废。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底,又在榉溪设大盘山靖绥专署,划永康、仙居、缙云、天台五县之大盘山为辖区。

看完许多东西以后,我们拾级登上了钟山,到了后坞,这里有四十七代孔若钧的墓。这是一个金交椅一样的地形,墓在后坞山肚脐眼上,居高临下,可俯览整个村庄。榉溪在前面东流而去,远处层峦叠嶂,连绵不断,可谓好风水。下山途中,我们碰到了火春的父亲,即七十五代孙。他身体硬朗,步履轻松。火春说:家父喜欢到地里干活,一刻也闲不住。

我的稿子当年(1996)10月被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安排为年会首个主旨报告。与会的九十岁高龄的会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先生主动跟我说,我赞同你的观点。他说他北大研究生毕业帮助曲阜整理史料看到过有关文字,不信可去山东博物馆查证。8月4日《中国文物报》在第4版头条发表此稿全文,然后《浙江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刊文摘》等转载、摘发。我把这些消息告诉榉溪人,他们特高兴,跑到曲阜去认亲,想不到遭遇一头冷水。我说这似同亲子鉴定,不会一帆风顺。

就这样磨磨蹭蹭磨了将近十年,2005年12月7日,我把罗哲文、谢辰生和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等从北京请到缙云,从缙云请到榉溪。他们认真地看了古墓、古树与家庙,当场表态“婺州南宗,孔氏家庙”一说可以确定,你们报“国保”我们支持。事后得知三老回京专门给国务院递了建议书。

四、婺州南宗意义何在

2006年孔氏家庙被国务院批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年我出版了《沉浮榉溪》一书,将“婺州南宗”的前生今世一五一十地向读者作系统介绍。然后,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桂冠接踵而至,现今榉溪已成为磐安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我在书中这样提示:婺州南宗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则可以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看到圣人孔子裔孙,二千多年香火不断,人鼎兴旺,这是曲阜、衢州两个阙里所缺少的,不可复制的、真实的鲜活存在; 二则可以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知道孔子儒学,不但适于城市(曲阜县城、衢州府城),而且适于偏辟山区(榉溪),无论生存条件何等艰难,只要一息尚存,都能发扬光大,千秋传承。

图片

作为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规划设计委员会连续两届委员,为榉溪写了如下推荐意见——

1、全世界只有一个“婺州南宗”。榉溪因“林庙三宗,鼎立南北”,被誉为“中国第三圣地”,使孔子后裔这第三个聚居地重要之极。孔子裔孙三大宗亲,由而得以完整保护。

2、近千年的山水环境没有变,近千年的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可以佐证孔子“婺州南宗”谪传裔孙在榉溪村坚守近千年,功劳巨大无比。

3、“婺州南宗”村庄,近千年来空间形态和街巷结构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十分完好,可以佐证孔子裔孙对保护工作持之以恒的努力与艰辛。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11339.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