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充电”在武义县后陈研学中心火热进行。来自婺城区和武义县的6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齐聚中青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取经之旅”。
从产业探访到政策解读,从人文体验到实地研学......有学员直呼:“这次培训像打开了一扇新窗口,看到了武义发展的‘独门秘籍’!”

“培训通过‘跟班学习+实地观摩+交流研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区工商联经济服务科科长陈方婷说,“武义的‘后陈经验’加深了我对‘八问’的思考,我认为可以将‘后陈经验’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自觉自信,助力优化婺城营商环境。”
“走进武义,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名人文化IP+城市地标+产业+网红打卡’等模式也吸引了我,这种模式在婺城文旅上也值得借鉴。”琅琊镇党政办主任王新宇对如何解答好“将千年州府底蕴转化为发展软实力”的文化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婺城和武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学员们对两地发展路径、改革创新精神、中小企业培育、城市基层治理等,以课程理论为基础,结合两地发展实际进行思想交流,互学互鉴。

如何在区域竞争中找到突围路径、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区社会经济调查队副队长何佳阳在现场教学中收获了不少启发。“通过实地走访康巴赫、圣雪休闲用品等企业,深切感受到武义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强劲动能。”何佳阳说,当前婺城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动工具等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转型,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也正快速崛起。“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同时借助浙师大金华科创园等平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刀刃向内的改革破除要素制约。”
今年,是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之年,答好“共富题”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沙畈乡党政办主任陈美含认为,缩小“三大差距”不仅要串联农文旅同质资源,更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联动,打破产业发展乡镇界限,以“一盘棋”思维补短板、促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