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乐来为大家解答问题。宋英杰微博,天气预报宋英杰微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看《天气预报》是人们看电视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段深入人心的旋律过后,天气预报节目开始,主持人站在地图前向观众播报天气预测情况的熟悉场景根植在每个人的回忆中。
《天气预报》节目的前身,原本是在《新闻联播》中穿插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出于观众需求和节目改进方案,中央电视台就把天气播报环节和《新闻联播》独立开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天气预报》栏目,宋英杰成为了这个新栏目的第一位主持人。
在宋英杰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以亲切的主持风格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后来与小12岁的师妹结束了4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并育有一个儿子豆包和一个女儿樱桃,组成了大家眼里十分幸福的四口之家。
1993年3月1日,观众惊讶地发现,《新闻联播》结束后,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节目——《天气预报》,一个年轻的主持人手里拿着指引用的小棒,边指着地图上对应的地区边讲解天气预报情况。
因为之前的“天气预报”都是穿插在《新闻联播》节目里面,只有一张标注了天气情况的卫星云图,辅以播报员的画外音做讲解,因此当全新改版的节目上线后,观众大感新奇,报纸的头版头条立即把这件事当成新闻刊登,标题是“屏幕上跳出个气象先生”。
这位“气象先生”就是宋英杰,1965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动力专业。
在学校期间,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加上从小就对地理、气象很感兴趣,他的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中央气象台,那时很多同校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而发愁。
宋英杰进入中央气象台的时候,电视台还没有单独的气象节目,所以宋英杰先是做了几年的幕后工作者,负责为观众整理、传送已经预测到的气象信息。
1993年,中央电视台决定把“天气预报”这个环节单独分出来,做成一档独立的节目,宋英杰也第一次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在独立主持节目之前,宋英杰没有过主持经验,接到台里给的任务后,他担心以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就开始苦练自己的普通话发音,对着镜子练习做主持人。
后来亮相在观众面前时,他迅速地以发音标准、自然舒服的普通话和富有亲和力、通俗幽默的主持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专业的播音员出身。
宋英杰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觉得天气播报的最高境界就是:
“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气,我都能够行云流水一般把它的危害、好处讲出来。在这种基础上,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演播风格,变成像是聊天一样。一个在生活当中侃大山的那种境界,看似随意其实都经过深思熟虑那种感觉。”
在宋英杰的播报中,天气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专业名词,而是和人一样富有感情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期冀和祝愿,于是他在选择用词时,会更加“吹毛求疵”,面对久旱逢甘霖,宋英杰会说“盼来”,面对春天夜晚的小雨,会说“喜迎”,更有春夜喜雨之感。
宋英杰的出现让观众形成了观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宋英杰自己也越来越适应自己的新工作,在《天气预报》节目逐渐站稳脚跟后,宋英杰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逐渐成为一名身兼数职的优秀主持人。
无论是身为气象播报员还是后来的主持人,主动学习、经常反思、兢兢业业的良好习惯,宋英杰一直保持着,这让他在一名优秀主持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主持人”全国性评选中,宋英杰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
但是主持《天气预报》的生涯,不止让宋英杰成为了广受好评的主持人,因为对天气预测和天气播报行业的不了解,在观众中也不时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1999年的时候,宋英杰就曾因为“天气预报不准”,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向全国的电视观众道歉。
12月12日的节目中,宋英杰熟练地作着播报:“因为考虑到一股很弱的冷空气会在当天晚上开始进入华北地区,可是水汽条件不是很好,所以预报华北13日会有4到5级的北风,很难出现降雪。”
这本来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播报,但是13日,华北地区下了一场大雪。
因为天气预报不准确,不只气象局,播报气象的宋英杰也被骂了,甚至有观众恶意猜测:“他是走后门进来的。”
作为气象播报员,宋英杰的任务就是把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测结果浓缩在90秒的节目中传达给观众,气象观测的结果本身并不是他能决定的,但是面对观众的指责,13日晚上,他还是给电视机前的观众道了歉。
后来接受采访时,宋英杰展现了春风化雨般的气度和胸襟。
凭借着对于工作的热爱和敬业态度,宋英杰对观众有着无限的包容,也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求严格,2013年,宋英杰获得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他是气象主持人中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30年来,宋英杰风雨无阻,始终坚守用心传播气象服务节目,也一如既往地秉持着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原则。
在宋英杰事业有成的同时,他也迎来了自己的爱情——1995年9月,北京气象学院的建校40周年庆典上,宋英杰作为优秀毕业生受邀出席,并主持校庆大会。
在庆典上,宋英杰遇到了大一计算机系的学校广播站站长刘珩,并且接受了刘珩的采访,刘珩的一些问题一针见血,给宋英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双方都互相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结束后两个人交换了联系方式。
1996年的青年节,刘珩被学校选中参加北京几所高校举办的大学生演讲比赛,为了争得冠军,刘珩向宋英杰请教,宋英杰给她传授了很多经验和注意事项,在宋英杰的帮助下,刘珩如愿获得了冠军,两个人也在频繁的交流中进一步增进了了解。
赛后,刘珩兴奋地向宋英杰表示感谢,两个人相谈甚欢,他们既是同一所学校的师兄妹,又有相似的爱好,在一起时有很多共同语言。
1998年的春节,宋英杰又因为值班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刘珩得知后,跑到宋英杰的单位陪他过年,两个人的感情也因为这一温暖的举动升温,同年的2月14日,宋英杰趁着情人节向刘珩告白了。
宋英杰1965年出生,而刘珩1977年出生,两个人之间相差整整12岁,宋英杰在电视上家喻户晓的时候,刘珩还在读大学,年龄的差距给两个人的爱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力,但经过宋英杰真诚的积极争取,两个人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2000年,这对相差12岁的情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一年,宋英杰35岁,刘珩23岁。
婚后,宋英杰作为央视的主持人,加班是家常便饭,经常对刘珩疏于陪伴,刘珩也沉迷事业,忙着升职加薪,宋英杰自嘲,最繁忙的时候,和妻子吃顿饭都要预约。
有一次刘珩过生日,宋英杰说好了要给妻子庆祝生日,再三约定好当天一定按时下班回家,可是事与愿违,刘珩生日当天台里太忙,宋英杰不仅没能回家,甚至连妻子发来的消息都没空回复。
对于妻子,宋英杰常常心存愧疚与遗憾,他说:“我内心浪漫,表达粗糙。明明知道应该积极地传递给亲人一些关切和浪漫,有时却总是表达不到位。下一步需要继续改进的是,在工作忙碌的同时,我还要学会懂得细腻,懂得浪漫,懂得尊重,懂得关怀。”
但刘珩对宋英杰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操持好家,做宋英杰的“贤内助”。
2014年,宋英杰49岁了,刘珩也39岁了,两个人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决定迎接小生命,同年,宋英杰夫妇的儿子“豆包”在北京降生,两年多后,夫妇俩又诞下了女儿“小樱桃”,从此儿女双全。
和很多父母一样,宋英杰和刘珩夫妻两人也会时不时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儿一女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尽管有时只是只言片语,仍能看出满溢的幸福。
偶尔接受采访时,50多岁的宋英杰在提起妻儿时总是面带温和的笑容。
宋英杰的父母、兄弟姐妹、亲友都在老家沈阳生活,每年他都会带妻子和两个呆萌可爱的孩子回家探亲,这个美满的四口之家成为了多少人羡慕的对象。
如今,宋英杰已经不经常活跃在《天气预报》的舞台上,但是只要是他主持,他对自己的要求就不会放松,为了让观众听得懂天气预报,他在每次播报之前都会亲自查阅稿件,遇到不适合播报的内容,还会做出修改。
2022年3月7日起,太阳开始大规模爆发耀斑,并且要持续一段时间,那天赶上宋英杰值班,他看到稿件中成篇的专业术语——3月7日太阳爆发中等以上量级耀斑七次,其中M值是主要大耀斑,X值则是极大耀斑……
“可是老百姓听得懂吗?而且和他们的生活有关系吗?”宋英杰把专业术语替换成了通俗易懂的说法,当天晚上,观众在节目中听到的版本是:
3月7日起太阳耀斑大规模爆发并将持续,会对载人卫星安全有一定干扰,对通讯会有干扰,没有伤害,百姓生活一切正常,平安无事。
受宋英杰的影响,“北方10号到12号,南方11号到13号,迅猛升温,后来气温暴跌。然后会有多种第一因此而产生:东北今年第一次降雨,北方第一次沙尘,南方第一次大范畴阴雨。”
这种言简意赅又清晰准确的“宋英杰式播报”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
对于热爱了几十年的《天气预报》主持人的工作,宋英杰只把它当成自己的“副业”,他的热爱不仅限于对气象的播报,更体现在对气象的研究和科普中,宋英杰最近正致力于用他的方式延续着气象事业,让更多人了解气象并且参与气象研究的数据开发之中。
因此,除了《天气预报》的主持人之外,宋英杰还是一位气象专家、节气专家,更是一位博物学家。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相结合,亮相在世界面前。
中国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宋英杰以专家的身份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相关策划会,在会上基于30多年气象工作与科研基础上的专业论证,更利用大量的数据对节气背后的科学部分做了验证与解读。
宋英杰对节气有着可贵的敬畏感,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二十四节气研究有从气候、物候、神话、民俗、历史、天文等不同角度切入的,“我经常在业内说,要治狂躁病、自负病就研究二十四节气,因为终极一生研究,还会孤陋寡闻。”
宋英杰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认知天气、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应用体系,早已浸入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二十四节气,多年的研究更让我体悟到,二十四节气既在我们的居家日常,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二十四节气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科学品质的文化智慧,它甚至是全球通用的语言,我们在国际场合聊天,常常就聊到它。”
宋英杰特别提及,“二至二分”之夏至、春分、秋分、冬至,虽然在国际上不叫“节气”,但为全球共有,四季划分据此而来,且在各国都有相应的习俗。
7月1日,“气象及环境条件对流行性感冒的可预报性研究”项目签约仪式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举行,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先生担任该项目首席指导专家列席。
会上,宋英杰详细介绍了“气象及环境条件对流行性感冒的可预报性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并表示未来将联合高水平研究队伍,开展精细、规范、长序化研究,共同寻找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学术突破,更好地造福社会。
今年2月份,宋英杰发微博庆祝新书《全球天气节目简史》出版时说:
“三十年,无以为报,不敢辜负。感谢很多同学、朋友、粉丝以及互联网的相助,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天气节目,都有了“能见度”。当然,我的专职是二十四节气研究。做天气主播,只是我不太占用精力的一份兼.。未来,我的写作只聚焦二十四节气。关于天气节目,这是最后一本,情长纸短。”
《“气象先生”宋英杰》:央视网
《还记得“气象先生”宋英杰吗?原来他这么有文化!》:汉网(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官方网站)
《二十四节气亮相开幕式 气象先生宋英杰娓娓解读》:北京日报客户端
《“气象及环境条件对流行性感冒的可预报性研究”项目签约仪式圆满举行》:财报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