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学家圈
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红杉中国合伙人苏凯在腾讯ConTech大会现场。
12月1日腾讯ConTech大会上,经济学家围绕“增长源动力”展开探讨。企业该如何穿越周期,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红杉中国合伙人苏凯一起参与了探讨。
在本场讨论的开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就提出了他的观点:环境不一样了。过去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带来增长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环境改变了,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个模式必定意味着我们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更加重视创新、更加重视技术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
黄益平认为今年从第二季度以来,我们经济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周期性的因素和结构性的因素导致。
周期性因素跟我们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形势下行有关,对我们的增长确实带来很多困难。尽管7月数据见底后慢慢走出低谷,尤其是10月底,政府启动了新的财政扩张政策,经济形式向好。但经济当中也还面临不少的风险点,走出低谷的步履还很缓慢。
现在我们面临的经济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截然不同,人均GDP已经接近高输入经济体门槛,意味着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再依靠过去低成本优势基础上的增长;全世界经济都在走向全球化,但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改变,地缘政治成为很多国家在经济决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过去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带来增长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10月底的时候政府启动了新的财政扩张的政策,曾经有专家预测,第四季度,我们财政开支和去年同期相比有可能会增加18%。”黄益平分析,数据在往上走,财政开支在增加,很有可能意味着我们经济从周期的角度来说,最糟糕的时期已经结束了。“但我说这个话是有风险的,因为我们走出低谷的步履还是非常缓慢的。经济当中也还面临不少的风险点,像房地产、地方政府负债,因此只能说是看到了许多向好的证据。”
但更重要的,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要面对的是:我们的长期经济增长靠什么样的因素来支撑?中国在2021年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后,现在开始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49年。未来30年,我们的经济会遇到怎样新的挑战?和过去的40年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差异?
黄益平表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和条件会发生很大改变:第一,我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收入增长意味着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再是依靠过去这种低成本优势基础上的增长,我们需要想新的办法;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全球化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全世界经济都在走向全球化,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非常顺利地加入到了国际劳动分工当中,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出口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是推动我们经济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改变,地缘政治成为很多国家在经济决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显然我们将来的重点会发生一些转变;
第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过去的人口红利在人口结构当中,年轻人口、劳动人口的比例在不断地上升,人口的生产率在不断提高。而现在我们总的年轻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老龄人口在增加,已然进入老龄化时代。
经济环境改变,需要新经济增长模式
刘永好认为从经济环境,从企业运营环境来说,今天很多产品和产业都过剩,市场饱和。这个情况下,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顺应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尤其是猪周期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但他认为养殖业是民生产业,总是有需求的,这是一个基本点。所以在周期低谷的时候不能也不要焦虑,不要躺平,不要倒。
刘永好的企业已经有41年历史了,有足够的积累、团队和经验应对周期。尽管这次猪周期历时比较长,但他相信一定也会过来。树立信念非常重要。其次刘永好还提及要“三不”和“两要”。要蜕变、要焕新。“怎样蜕变呢?以前讲规模大、人多、投资多一定赢,今天不是这样的,今天这个蜕变,传统农产业也要走高科技发展的道路。要用新的科技,包括生物科技、数字科技来武装这个行业,使行业更有竞争力。这是一方面。另外市场变化了,要适应市场。”
当整个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企业要在产业里找到新机会。刘永好发现冷链物流大有发展,公司便决定用数字化能力、现代化手段武装这个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今年在冷链物流能做到200亿左右的规模。同时在中央厨房和预料理做一系列变革,从管理上、组织上、体系上还要做一些调整,通过调整来焕新,以新的格局来迎接新的挑战。
苏凯认为对快时尚、商业地产和百货行业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长期增长,不躺平、不焦虑、不会倒的心态的确很重要。苏凯分析穿越周期的企业有几个特点,他以IBM为例,在上升趋势下,企业避免养成坏习惯,避免形成资源错配、对自己能力错误判断;其次在下降趋势下,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经济周期低谷的时候洞察,积极进攻。每个伟大的企业都是周期时产生的,风平浪静的时候是赢家天下,没有机会。
刘永好说,一个企业在困难在低谷的时候不躺平尤为重要。在低谷的时候才更有可能出伟大的公司,因为在顺的时候大家都好,不太容易拼出结果,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困难,这就促使了变革,促使了创新,催生了新的解决办法。而早用这些办法,不焦虑的人,不躺平的人,有信心的人和拼搏的人就有可能找到新的办法去迎接新的挑战。
创新引领传统产业的蝶变
在工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个的今天,新希望和零售行业消费品产业该如何实现产业转型?
刘永好认为随着工厂化、智能化,一产业和二产业的差距正在慢慢缩小。随着科技的进步,AI应用、智能化、生物科技等在农业里大有用武之地,再加上智能化、和各种大数据武装,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抓手。现在的“保粮食安全”已经不是狭义的粮食要够,而是“更多的是大粮食安全,包括肉蛋奶的需求和满足。而我们的肉蛋奶产业,从产值上已经大大高过粮食产业。所以怎么样使我们的肉蛋奶均衡,满足老百姓生活升级以后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苏凯在分析行业数字化的时候,将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周期做了对比。他发现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情况跟当时日本持续的30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相同之处是增速放缓,日本10年没有增长,我们比他们好很多。第二,企业增量减少变存量。我们今天的GDP水平和社会基础设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我们的需求还没有被充分满足。日本当时需求充分满足,增速放缓,进入无欲社会,所谓第四代消费。今天的中国还有很多消费还没有被充分满足,基础的衣食住行被满足以后,对于吃喝玩乐,包括精神消费品还有大量的空白空间。只要市场存在,需求是真实的,企业就有创造价值的点。
信息化或者科技的使用如何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发展?苏凯说现在我们谈的数字化并不是完全的新生事物,是企业价值链上下游打通过面对国内外竞争信息化的必由之路。现在的数字化和当年的信息化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对内对外的业务,全部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去实现。这样对于使用它和驾驭它很好的公司,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于在服务类的企业也产生了新机遇。
拒绝躺平打破内卷,建言年轻人破局点
很多企业遇到下行期的时候,如果有创新的能力,也许可以创造一个上升期。创新能力很重要,谁有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东西。怎样帮助年轻人在当下环境中寻找定力,同时拥抱变化?
刘永好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不躺平、不焦虑、有信念,要学新东西,要有换新的思维。最近这几年,刘永好更多往后面退,给年轻人空间和想象,支持他们往前行。在处理重要的问题上,他更多在看,看女儿刘畅怎么做,做的对点赞鼓励,“有时候感觉这样的做法,按照我的习惯认为不是那么好,但后面觉得也没什么,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是不同的解,用这个办法用那个办法都是解。我为什么不让她尝试一下呢?”刘永好发现很多问题,从年轻人的格局来考虑更有时代性,也是好的。所以他不再轻易表态。
苏凯的思路是理性分析年轻人为什么焦虑,因为“知道原因才知道解决方案”。在他看来,年轻人的焦虑一个是路径失灵。“我们之前很多路径今天失灵了,因为环境发生变化,原来我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考上大学,现在不一定;原来我上了好的大学就能有好工作,现在不一定,路径失灵造成了困惑。”,另一个是“环境高度不确定,让大家有一种无助感和迷茫,焦虑就产生了”。
因此“你既然无法确认,焦虑是没有用的,没有用为什么要焦虑呢?焦虑无用,这是第一。第二,打开思路审美多元。今天的世界是高速变化的,是复杂多元的,多级审美的,且原来路径是失灵的,这样我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胸怀去接受世界的多元化、审美多元化,不是只有一条路能通天的。世界有很多选择,人生有很多偶然性,每一条路只要enjoy,都能够发现他的生活之美和人生之美。这种状态像刘总讲的,他吃的好睡的好,整个状态就会变得更强壮,且这种状态下,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更强大更有准备。”
他还举例说,乔布斯当年学书法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有一天创造苹果会用到他的书法基础。所以苏凯建议,只要我们学到对人生对世界有价值的事情,终有发展光的一天,即使没有用也是你的一种爱好。
附现场实录全文:
黄益平: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我们今天第一个环节增长原动力,主要是看怎么通过创新来寻找新引擎和破局点。
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年开始尤其是从第二季度以来,我们的经济遇到一些困难,我觉得这个困难背后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周期性的因素,第二是结构性的因素。
所谓周期性因素大概是跟我们过去几年新冠疫情遇到一些困难,现在走出来了,但是还面临很多需求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在夏天的时候碰到全球经济形势不太好,出口一下子下行非常多。所以对我们的增长确实带来很多困难。好消息是,7月的数据见底以后,8月、9月、10月似乎在慢慢走出低谷,当然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特别是加上我们在10月底的时候政府启动了新的财政扩张的政策,曾经有专家预测,第四季度,我们财政开支和去年同期相比有可能会增加18%。
数据在往上走,财政开支在增加,很有可能意味着我们经济从周期的角度来说,最糟糕的时期已经结束了。但我说这个话是有风险的,因为我们走出低谷的步履还是非常缓慢的。经济当中也还面临不少的风险点,像房地产、地方政府负债,因此只能说是看到了许多向好的证据。
但更重要的,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要面对的是:我们的长期经济增长靠什么样的因素来支撑?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3年前曾经和美国的头号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一起做了一个中美专家的合作研究,研究题目叫“中国2049”,从题目能猜出来,大家想象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中国在2021年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后,现在开始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49年。未来30年,我们的经济会遇到怎样新的挑战?和过去的40年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差异?这是我们这个研究的一个主要话题。2020年,我们的书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出版,中文版由北大中文出版社出版。简单概括,我们确实发现在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和条件会发生很大改变。
第一,我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人均GDP大概是200美元,200美元意味着我们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现在我们的人均GDP已经非常接近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收入增长意味着我们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生活改善了。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再是依靠过去这种低成本优势基础上的增长,我们需要想新的办法。这是非常大的改变,成本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全球化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我们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料到,我们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全世界经济都在走向全球化。走向全球化的意思就是你只要能生产出来足够好的产品,成本足够低,就一定能卖的出去。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非常顺利地加入到了国际劳动分工当中,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出口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是推动我们经济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改变,地缘政治成为很多国家在经济决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显然我们将来的重点会发生一些转变。
第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过去的人口红利在人口结构当中,年轻人口、劳动人口的比例在不断地上升,人口的生产率在不断提高。而现在我们总的年轻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老龄人口在增加,已然进入老龄化时代。
我拿这三个基本变化,想向大家传达的主要观点是:环境不一样了。过去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带来增长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环境改变了,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个模式必定意味着我们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更加重视创新、更加重视技术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题目“增长源动力”。
我们请到了两位专家共同探讨我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第一位是刘永好,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第二位是苏凯,是红杉中国合伙人,请大家和我一起欢迎他们登场。
大题目讲话刚刚已经说过,现在我们进入新的小环节,题目是:“穿越周期寻找增长新引擎”。
我先问刘总:您做企业很长时间了,经历过很多变化和周期,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
第一,从您做企业的角度来看,这40多年来,您觉得从经济环境,从企业运营环境来说,发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刘永好: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是1982年创业,那时候什么都买不到,你做什么总能成功,要的是胆量,要的是勤奋,要的是认真。这是一个阶段。到90年代初期有了姓社姓资的争论,那个时候确实很多企业倒下去了,邓小平南巡讲话又是一个新春天,很多92派下海了,这又是一个阶段。到WTO以后,国际化蒸蒸日上,迅猛发展,那个时候谁的规模大,谁就赢。
到今天又不一样了,很多产品和产业都过剩了,你几乎找不到买不到的东西,还有什么没有?全都有了,不但有,都饱和了。这个情况下,我们怎么生存?如何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很有道理的。
什么才叫高质量发展呢?拿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是从事农产业的,农产业里哪有周期?有人说猪肉周期每3、5年一次,高的时候猪价特别高,老百姓都在说吃不起,CPI上涨;低的时候农民又都在说亏,农民压力大,从而又影响了经济。现在猪价又进入了价低期,农民朋友养殖户压力都特别大。有人说CPI增长那么低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对我们这个行业,对我们这些农人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黄益平:刘总前半部分说的意思跟刚才我讲的差不多,我们从学者的角度来看,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您从企业的角度观察到非常类似的情况。早期的时候,你只要努力地干,做出差不多的产品,因为成本很低,市场缺口大,基本上都有机会。现在竞争变得很激烈,对产品、市场竞争、管理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我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您刚才说的第二个问题,关于高质量发展,遇到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对每一个企业,跟刚才我说的周期性的困难也有关系。我记得您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学者都很感兴趣,您说过养殖企业不能靠周期吃饭,要养成克服周期的能力。这点我要特别跟您说一下,我读大学的时候是学农业经济学的,我的第一项工作也是做农村政策的,后来阴差阳错转行了。
我们在学农业经济学的时候学到一个“猪周期”,大概意思是猪的价格,大约18个月,即一年半一个来回。我更好奇的是,养殖业必然的周期很难避免,新希望或者您个人觉得,有什么办法帮助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来穿越周期,长期生存发展?
刘永好:确实,这轮猪周期底部比较长,已经大概2年多快3年了,确实好多企业压力都特别大。广大的农民朋友养殖户压力也特别大。不过我们集团创业40多年了,一直在这个行业。实际上,我们经历过好多个周期,每个周期都过来了。我感觉,养殖业是肉蛋奶产业,是民生产业,老百姓总是有需求的,这是一个基本点。
第二,周期低谷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要焦虑,不要躺平,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倒。我相信不会倒,因为我们创业40多年了,这40年有足够的积累和团队准备,我们应对周期还是蛮有经验的。过去那么多次周期都过来了,这次我相信一定也会过来。
所以树立这个信念非常重要。我们不会倒,不躺平、不焦虑。有了这样的基本点,才能够求得新的格局和发展。我们要“三不”和“两要”。要什么呢?我们要变革或者要蜕变,要换新。怎样蜕变呢?以前讲规模大、人多、投资多一定赢,今天不是这样的,今天这个蜕变,传统农产业也要走高科技发展的道路。要用新的科技,包括生物科技、数字科技来武装这个行业,使行业更有竞争力。这是一方面。
另外市场变化了,要适应市场。现在手一点餐就送来了,这背后是整个生活方式的变化。要在产业里找到这样新的机会,我们认为冷链物流大有发展,决定用数字化能力、现代化手段武装这个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今年在冷链物流上能做到200亿左右的规模。同时在中央厨房和预料理做一系列变革,从管理上、组织上、体系上还要做一些调整,通过调整来焕新,以新的格局来迎接新的挑战。
黄益平:刘总提到三条原则:不躺平、不焦虑、不会倒,这些会给很多面临困难的企业家以帮助。您最后说的一条也是切合我们今天的主题,不管是传统产业或者是其他行业,最终能持续增长,能不断进步的要点就是创新,用科技、用数字技术等。
就这个问题问一下苏总的意见:苏总在快时尚、商业地产、百货行业等都有很多经验,同时也在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和科技公司做投资。根据您这么多年的经验和观察,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些企业有什么办法来穿越周期度过难关,实现可持续长期增长?
苏凯:在教授和刘总面前班门弄斧,就以个人的角度和眼光,分享一些我的洞察。所谓周期就是有波峰有波谷,上上下下,上有上的办法,下有下的对策。
首先第一点,我非常认同刘总讲的不躺平、不焦虑、不会倒,今天所面临的周期和增长放缓的挑战和各种压力,我们不是唯一遇到的,也不是最后一个遇到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既有可借鉴之处也要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和发现。
从周期穿越来讲,世界上不乏穿越周期的百年老店,像当年我的老东家IBM,我非常尊重这家公司,从做计算器到电脑到软件、咨询。整个穿越周期的发展过程里面,它能够屹立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观察和总结归纳几点:
第一,在上升趋势下。上升趋势特点是增量很大,容错性很高,我们只有识别每个环境的特点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否则这个口号没有意义,人定胜天这种东西只能说说。上升趋势下企业的竞争压力没有这么大,人人有饭吃,我们只要冲上去,有胆识,都能够抓住一些市场机遇。其次,容错性强,就算效率差一点,试错成本高一点,也能够发展。因为这时候市场有足够的容错和溢价能力。在这个趋势下,我的建议是,大家要避免养成坏习惯。如果养成坏习惯,你会形成资源错配,会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判断,且有大量的冗余,会给下面的通道造成负担。首先我从零开始,不是从负开始。
第二下降的趋势,这个时候市场的特点是什么?增量没有了或者很少了,大家是存量竞争,抢份额,而不是抓份额。抢份额就像两个人进森林遇到熊,扭头跑,我除了跟熊赛跑以外,还要跟身边的人赛跑,这个很重要。其次,容错性很低,可能你犯了错误就是灭顶之灾,没有第二次重复发展的机会。这时对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低成本,在低成本、高效率去发展,且一定要有信心。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家公司因为在经济周期低谷的时候被动防守撤退做好的,都是在低谷的时候洞察,在高点的时候没有养成坏习惯,没有负担,积极进攻。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周期时产生的,风平浪静的时候是赢家天下,没有机会,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黄益平:苏总讲的太好了。二位讲完了之后顿时让我觉得经济环境也没有那么糟糕。刘总说的不焦虑、不躺平、不会倒。苏总意思是困难的时候才出伟大的企业,非常感谢二位。
我们进入第二个小话题的讨论,主题是:“创新引领传统产业的蝶变”。先问一下刘总,您刚才说了一些您对公司发展和管理的心得体会。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我们经常听到新希望,感觉就是一个传统产业,第一产业的公司,更多的是做猪饲料、养殖等等。但我们现在听到新希望正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怎么考虑这样的产业转型?您刚才说过去40多年,再过几十年以后,您希望社会各界怎么看待您所创办的新希望,恐怕很多年以后不一定简单的只是生产猪饲料和养殖业的企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的希望是什么?
刘永好:以前农业和工业的界限非常明确。工厂在房子里面,做加工,规模化、机械化。而农业通常被认为面朝泥土背朝天,很辛苦,很脏、很乱、很累。但今天,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了。今天我们的粮食70%都是机械化耕种,农民朋友不太可能自己去插秧去收割了,是机械化的。
其次,过去大家总认为种粮食或蔬菜水果是农业,但现在畜牧业,养猪、养鸡、养鱼、养牛当然也是大农业,而这些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工厂化、智能化,现在一产业和二产业的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第三,随着科技的进步,AI应用、智能化、生物科技等,在农业里大有用武之地。再加上智能化、机器人和各种大数据武装,已经成为今天农业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抓手。在今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差距缩小了,这是一个大的变化。我们从事农产业不必像以前那样天天必须去晒太阳,有可能在房子里,有可能是在看各种屏幕,在敲电脑,这是一个工作方式的变化。
农业是生产粮食、肉蛋奶的,以前总认为保粮食安全一定是粮食要够。但今天我发现,普通的人吃的原粮越来越少了。有时候根本就不见米面。吃的是什么?是菜、是肉蛋奶,是粮食加工以后的食物。所以我们现在讲粮食安全,更多的是大粮食安全,包括肉蛋奶的需求和满足。而我们的肉蛋奶产业,从产值上已经大大高过粮食产业。所以怎么样使我们的肉蛋奶均衡,满足老百姓生活升级以后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这又是一个变化。
另外,刚才讲到农业周期波动特别大。每隔三五年就有一个周期,这次猪周期确实是底部了。猪周期怎么克服它?这是个大问题,研究了很多,农业专家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就在研究,今天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是所谓周期就一定有底部,现在就是底部,一定也有峰值,峰和底叠加起来,应该有一个正常价值。我做得越长,穿越周期的能力就越强。刚才说我们不会倒,就在于我们过去那么多年都穿越过来了,今天一样能穿越过来。这是穿越周期的能力。
第二,我刚才也讲到,我们不焦虑。不焦虑这点非常重要。不焦虑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吃饭吃的香,睡觉睡的好,我觉得跟不焦虑相关。还有一个不躺平,其实辛苦也好,累也好,这是自己的选择。你看刚刚走了的基辛格先生,大概在几个月以前,100岁了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到中国来,好忙啊,一天多一点又回去了,走了好多地方,他年龄大,而且他早就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做了心脏搭桥,但是他能活到100岁。为什么呢?因为他考虑事情比较多,因为他心里面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我相信他不会焦虑。因为他总有一个事业,他认为应该做点事。我觉得一个企业人在困难的时候,在低谷的时候不躺平,显得尤为重要。
刚才苏先生也讲到这个问题,在低谷的时候才更有可能出伟大的公司,我非常赞同。因为在顺的时候大家都好,不太容易拼出结果,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困难的时候你困难,我困难,他困难,这就促使了变革,促使了创新,催生了新的解决办法。而早用这些办法,不焦虑的人,不躺平的人,有信心的人和拼搏的人就有可能找到新的办法去迎接新的挑战。
黄益平:我认为您说的不焦虑和不躺平是一个组合,缺一不可,确实是非常重要。还有一个小问题,您说到用很多技术,我跟您的养殖业同行交流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些问题,除了您说的数字技术、电脑等等,据说像种猪育种,当然不仅仅在养猪行业,养牛等领域,据说是被其他国家垄断的。那我们的育种行业有突破吗?
刘永好:是的。种猪、种牛、种鸡、种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相对比较落后。怎么攻克这个难关?解决“猪芯片、鸡芯片、鸭芯片”这个难关就是我们需要做的。
现在社会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必须和国家的鼓励下,我们全力在攻克这个难关。我相信很多企业都在做这件事。比方说,我们跟中国农科院合作研究鸭的品种,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中芯北京鸭”,它解决了种源的问题,质量达到了标准,这就是新科技的应用。
刚才谈到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做不好的话,浪费就特别大,而且质量得不到保证。我们如何能够把冷链物流做得更好呢?它需要和数字化的结合。现在我们能够做到全中国20多万冷链辆车,在新希望冷链物流平台上,靠数字化随时可以看到车辆位置、运行状态、温度、空气质量等。这样的话,能够确保我们食品的安全性。同时,我们实现了云仓储,将全国的仓储通过数字化手段调配起来了,把资源用活了。此外,我们还给数十万家便利店、餐饮店进行配送。这样形成了云仓、云车、云货,这就是用数字化来武装我们冷链物流体系,正因为这样得到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农业新的格局、新变化。
黄益平:回到科技和数字技术。苏总,您在过去零售行业消费品方面有很多实际的管理和投资经验。您能分享一下在这些传统产业中,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怎么能帮助企业持续发展?尤其是提供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苏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传统行业和新行业,传统消费和新消费,这个很难定义。昨天的公司今天就是传统,今天的公司明天也传统。更多还是去讨论其中不变的东西是什么。数字化也好,信息化也好,主体还是企业本身。谈及中国今天的周期,有些人类比说日本周期持续30年,我觉得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情况跟当时日本持续的30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相同之处是增速放缓,日本10年没有增长,我们比他们好很多。
第二,企业增量减少变存量,但是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GDP水平和社会基础设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不是刻舟求剑30年前的环境了,但我们的需求还没有被充分满足。日本当时需求充分满足,增速放缓,进入无欲社会,所谓第四代消费。今天的中国不是,中国还有很多消费还没有被充分满足,基础的衣食住行被满足以后,对于吃喝玩乐,包括精神消费品还有大量的空白空间。今年某电脑商网站,搜索电子文字,100多万搜索,艾灸仪增长300%还多,滑雪增长600%还多。说明什么,说明各美其美,各取所爱。这种细分市场的高情感附加值的需求还有大量没有被满足,更不要说这两年的潮玩、潮鞋、卡牌、航模都在飞速增长。
黄益平:您说的新的潜在需求增长,它是一个企业策略推动的结果,还是一个自我市场发展?
苏凯:首先确定一点,市场存在,消费永远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没有需求你就是YY,要么需求不真实,要么就是骗投资人,骗老百姓,要么骗政府。只要市场存在,需求是真实的,企业就有创造价值的点。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信息化或者科技的使用如何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发展,这也不是新话题。我是学计算机出身的,20年前是做科技的,那时候叫做电子化,就是无纸化办公,把纸变成电子的东西。别人交一份文件,我交一份打印的东西。第二个阶段叫信息化,企业开始用一些进销存管理,开始做报表,做信息化管理,从看得见到看得懂。
现在我们谈的是数字化,我理解数字化并不是完全的新生事物,是企业价值链上下游打通过面对国内外竞争信息化的必由之路。现在的数字化和当年的信息化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对内对外的业务,全部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去实现。我们有一些时髦的名词叫数字化,叫中台,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正对企业的业务深度参与,而不是看完报表以后再做业务,现在一边看一边调整一边执行,全部在系统中完成,这是数字中台非常大的特征。
这样会产生什么机会呢?第一,对于使用它和驾驭它很好的公司,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像无人机和特种部队一样,产生了“规模不占优势,但是我有精准打击目的标能力”时就有弯道超车的可能,甩开了资源和规模造成的绝对壁垒。这是第一个机遇对于创新者看到希望了。我们今天看到市值的变化,1/12的员工人数市值超越,原来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没有数字化怎么可能,靠人数就赢了。
第二个机会是,对于在服务类的企业也产生了新机遇。它成了一个IT民工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变成了深度参与企业经营与企业决策的业务伙伴,所以数字化服务商价值也会大幅度提升,这两个层面上都会产生非常令人欣喜的机会。
黄益平:非常感谢。您刚才说的这些策略不仅仅是对传统产业,我们更多地是关注它怎么用技术来寻找新的机会。
苏凯:把时间拉长了看,不存在传统和新的,大家是公平的。
黄益平:说的很对,刘总也同意这个观点,最终是怎样利用技术提高效率改善质量。
苏凯:教授讲的2049年一个周期,我们站在2049年看刘总是一个创业者。站在昨天看,我们都是传统企业。
黄益平:包括你一开始讲到的企业的策略,你提到上升期和下行期的时候,很多企业遇到下行期的时候,其实如果你有创新的能力,也许你可以创造一个上升期,像你说到的忽然有一些领域起来了,这不就创造出来了。
苏凯:没错,创新能力很重要,谁有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东西。
黄益平:就此,我们进入第三个小问题的讨论,叫拒绝躺平,打破内卷,建言年轻人破局点。二位在职场/企业界已经是打拼多年,有很多经验教训。现在年轻人感觉很困难,怎样帮助他们在当下环境中去寻找定力,同时拥抱变化,二位能不能给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建议?
刘永好:我创业41年了,公司也41年了,显然我的年龄比41岁要大。实际上我今年70多岁了,但是别人说我显得年轻一点。我刚才讲就是不躺平、不焦虑、有信念,我觉得这很重要。还有一条就是要学新东西,要有换新的思维。当然我跟年轻人比,不管是学习力、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等方方面面都远不如他们了。所以能不能有一个年轻的跟市场更贴近、更有科技的年轻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比较高兴的是我女儿,在公司已经干了十几年了,到今天尽管面临着下行期,她的干劲仍然很大。其实有人说,她用不着那么努力的,她什么条件都很好,为什么要那么拼呢?她确实很努力很拼,可能这点我的一些想法也一定程度影了她,她也不焦虑,也很努力,也不躺平。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来影响公司的年轻人,让这些年轻人他们在新的格局下,用新的技术、新的组织体系来进行创新和变革。所以我们要看的更远一些,不单单看今天,看明天,还要看三年以后,就显得很重要。
最近我跟刘畅和我们年轻团队在一块讨论,面对猪周期的下行,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我们研究很多具体的措施,什么办法、还有多少工具箱来迎接这种挑战等等。我觉得都非常好。另外她又谈了,我们不但要看今天,要活下去,还要看未来3年、5年怎么样。从今天布局3年、5年的事,这体现了我们的信念,体现了我们不躺平,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他们的格局和心态。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
黄益平:刘总我必须说,您把我的话头给抢了,我本来要说您把责任给传递到下一代。刘畅是我们北大国发院的校友,她做的非常好,我们也很开心。作为老一代企业家,包括成熟的企业来说,你觉得为我们这些年轻一代,尽量让他们不躺平、不焦虑,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支持?
刘永好:最近这几年,我更多往后面退,退的结果就是一些年轻人往前行。老的不往后退,年轻人根本上不去,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第二,重要的问题上,处理很多问题上,我更多在看,看看她怎么做的,有时候他们做的绝对对,我给点赞给鼓励;有时候感觉这样的做法,按照我的习惯认为不是那么好,但后面觉得也没什么,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是不同的解,用这个办法用那个办法都是解。我为什么不让她尝试一下呢。第三,我发现很多问题她从新的格局来考虑更有时代性,也是好的。所以说我不轻易表态,你是创业者,又有影响力,她根本没办法成长,对刘畅是这样,对年轻人也是这样,给他们空间和想象,允许他们去试,去闯,去干,有可能是错的,但是我觉得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
黄益平:给他们支持,给他们机会。
苏凯:还是要理性分析为什么焦虑,知道原因才知道解决方案。为什么焦虑?我个人理解主要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路径失灵。我们之前很多路径今天失灵了,因为环境发生变化,原来我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考上大学,现在不一定;原来我上了好的大学就能有好工作,现在不一定,路径失灵造成了困惑。
第二,环境高度不确定,整个变化非常快,每天风起云涌,路径失灵加上环境高速变化,大家有一种无助感和迷茫,焦虑就产生了。基于此,第一,你既然无法确认,焦虑是没有用的,没有用为什么要焦虑呢?焦虑无用,这是第一。第二,打开思路审美多元。今天的世界是高速变化的,是复杂多元的,多级审美的,且原来路径是失灵的,这样我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胸怀去接受世界的多元化、审美多元化,不是只有一条路能通天的。世界有很多选择,人生有很多偶然性,每一条路只要enjoy,都能够发现他的生活之美和人生之美。这种状态像刘总讲的,他吃的好睡的好,整个状态就会变得更强壮,且这种状态下,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更强大更有准备。
刘总谈到他女儿,我也有女儿,当然我女儿很小,她上高二,有时她说她不知道学什么的时候,我说你不知道学什么就背英语单词,只有这个不会错,时间不会浪费。对于我们众多企业家、创业者来讲,当你觉得很焦虑又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你就练企业管理基本功,怎么控制成本、怎么招募人才,怎么提高凝聚力,怎么塑造价值观企业文化,这样不会错。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会成为更强大的竞争者参与到新一轮市场竞争中。
黄益平:你说企业去练基本功,把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这讲的是企业,如果是一个年轻人呢?
苏凯:个体就是第一个,焦虑无用,该吃吃,该睡睡,身体要好。第二,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多元化和审美的多元化,人生有很多种选择,很多种机会,每一种都是亮丽的风景。你花时间陪陪家人、孝敬父母,陪陪小孩,锻炼身体都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乔布斯当年学书法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没有想到他有一天创造苹果会用到他书法的基础。只要我们学到对人生对世界有价值的事情,终有发展光的一天,即使没有用也是你的一种爱好。
黄益平:非常感谢,今天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对于这个话题关于增长源动力讨论已经比较充分了。两位嘉宾的发言非常精彩,我们在今天面临这样一个技术变迁的代替,我们要拥抱技术拥抱变化。最后,二位的建议是无论对企业、对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简单重复一下他们刚才说的,不焦虑、不躺平、不会倒,该吃吃该睡睡。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7636.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