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觉累得不行;不敢表达,总觉得身边的人不喜欢自己;做事之前不停预设,最后却不了了之,觉得自己很失败……
这样的心理活动,在旁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想太多”、“戏太足”。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陷入了“心理内耗”。
心理学上有种相关的解释:
人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便会处于一种内耗状态。
当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在“内心戏”上,没办法好好度过当下,就会产生心理内耗。
长期的消耗会让人疲惫、压力山大……感觉自己活得很累,即使什么也没干。
停止“心理内耗”,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今天,有书君将总结的“心理内耗”的常见成因和应对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相信我们对症下药,一定会早日“摆脱束缚”。
心理内耗的成因,一般有以下3种:
01 心理资源浪费过多,无法正视生活
卢桑斯教授在《心理资本》中说:
“心理资源,指人脑处理信息时所消耗的资源。”
简单说来,可以把人比作一块能量恒定的电池:
日常的体力活动、脑力劳动会消耗一部分能量;而内耗会让你在什么都不做的状态下,持续地消耗能量。
陷入内耗的人,表面上看上去或是犹豫不决,或是害怕选择……
深入了解,你会发现,他们只是藏着一颗高度敏感的心,导致心理资源浪费过多:
别人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就会反复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明明完成一件事只需要几分钟,却在反复纠结中浪费了几小时……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有的人心理内耗特别严重?”
网友@喏三的回答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因为内心戏丰富到你无法想象:公交快到站了不敢和司机说要下车;聚会上有人打招呼,愣半天也不敢回话;微信消息对方一会儿不回,就在想是不是得罪了TA……脑子里像有部投影仪,一直不间断地‘放电影’。”
一点儿小事就能牵动神经,只会徒劳地消耗心理资源。
当心理资源不足,日常行为也会慢慢陷入困境,影响正常生活。
02 对自我排斥,总觉得自己很差
TED演讲中,一期名为《成为真正的自己》中有这么一个问题:
“当你注视着镜中的自己时,除了年龄、民族、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你还认识自己吗?”
生活中,总能看到有人在分享美好生活:美味的饭菜、欢乐的旅行……
我们也经常会陷入“焦虑的怪圈”: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工作焦虑……
好像所有人都在过着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只有自己一无是处。
对自我的排斥,让我们徒增很多烦恼。
其实,没有人是完美的,因为有一颗想要变好的心,才会有思虑的情绪。
但是当我们追逐生活时,如果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很容易也会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被问及如何从一块大理石中创造出震撼世人的“大卫”时,他回答说:
“我知道他就在里面,只是等待有人放他出来。”
人生海海,我们只需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如果你连自我的存在都不敢确认,始终裹挟于生活的脚步,受困于自我的情绪,只会陷入心理内耗,不断消耗自己。
03 太关注外界,无法过好当下
古人说:
“人是三截草,不知哪节好。”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时区,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
我们是单独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小宇宙。
有些人看似走在前面,有些人看似落在后面,其实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规律。
做人最怕的,就是用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中分享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朱光潜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他每天晚上都会去河边散步。
每次都是沿着东岸去,过了桥再沿着西岸回。
他说:
“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色比东岸美;走西岸时,又觉得东岸的景色更美。”
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会被外界所迷惑,而忘记自己真实的美好。
一个人的不幸,是从羡慕别人开始的。
拿别人的成功,动摇自己的信心,只会走向“我不行”的逻辑死角。
时间久了,难免陷入频繁的心理内耗,逐渐丧失对生活的期待。
远离心理内耗,活出轻松人生
诗人贺拉斯说:
“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是胜利的契机。”
面对心理内耗,从了解到重视,再对症下药地解决,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01 切断内耗来源
电影《刺猬的优雅》中有句台词:
“从外表看,她满身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坚不摧的堡垒。”
片中的独居门房荷妮,觉得全世界都不会对自己好。
她将自己关在小屋里,整天胡思乱想:
当有人过来敲门,她纠结怀疑,只好爱答不理;当爱情到来时,她犹豫徘徊,不敢相信……
荷妮困在自我建立的牢笼里,每天和敏感的内心做斗争,始终不敢迈出房门一步。
后来,新搬来的绅士小津打开了荷妮的心门。
他对荷妮说:“我们能做朋友,甚至是我们希望的任何关系。”
荷妮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才发现一切的苦闷都是“自找的”。
曾听一位老人说过:
“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无关的思绪,是心理内耗的来源。
切断它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打开心门,做真实的自己。
当你开始拥抱世界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本来就很美好。
02 学会思维聚焦
心理学上,有一个“挠痒定律”:
本来并不觉得痒,但是闲来无事挠了一下,结果就越来越痒。
情绪也是如此。
当注意力处于松散状态,很多繁杂的思绪就会不断涌上来。
当琐碎占据了整个的思考空间,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心理内耗。
饱和注意力,是治愈内耗的一剂良药。
小说《奇迹》中的小男主奥吉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他觉得自己长相不好,喜欢戴着头盔上学。
因为他不同寻常的行为,同学们不免多看他一眼。
结果大家的议论,反而加剧了奥吉的烦乱思绪:他越来越不敢摘下头盔。
后来,奥吉在妈妈的鼓励下,勇敢摘掉头盔,他才发现原来大家丝毫不在意他的长相,很乐意和他交朋友。
有句话说得好:
“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不善于过滤。”
生活从来都是大江横流,太关注外界的影响,会逐渐失去自我。
专注于自我发展,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想做的事情上,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
03 降低过高期待
期待越高,遗憾越多。
很多苦恼其实都是因为天不遂人愿,事不从人心。
但是生活自有波澜,没有谁会一直顺心。
与其庸人自扰,不如降低过高的期待。
看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一天,上帝答应分给两个穷人一人一块地。
上帝给他们一天的时间,能用步子圈多大地,就都属于自己。
两人很高兴,天一亮就出发,一刻也不敢耽搁。
到了中午,眼看着时间已经过半,一个人怕赶不回去,赶紧回头。
但另一个人一心期待着走得越远,圈的地就越多,于是一直向前。
结果可想而知,后来他拼命往回跑,也没有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
期待过高,终至一事无成。
把眼光放得太远,很容易忽略当下的步伐。
生活需要我们做的是设置具体而可实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
正如作家安妮宝贝所说:
“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内的事情,不索取目前与你无关的爱与愿景,不纠缠于多余的情绪和评断。”
当我们把眼光拉回当下,认真做好分内事,降低对未知的过高期待,跳出心理内耗的漩涡,所有的美好都会回到你的身上。
▽
听说过一句话:
“每个人在本质上过的是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是你的心在感受什么。”
聪明的人,懂得把时间、精力专注在重要的事上;心理内耗严重的人,才会把时间用来纠结、焦虑。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7643.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