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文言文阅读预测——选材的变化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辨。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何治安之A世有之B而能兴C昏乱之世D虽有之亦不兴E盖用之F与不用之谓矣G有贤而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文中指“列举”,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中的“举”意义不同。B. 过,文中指“过错、过失”,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意义和用法不同。C. 焉,文中指“哪里、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D. 功伐,“功”与“伐”同义复用,“伐”字与《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伐”的用法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王安石列举了商、周、两汉时期在兴旺与衰败时所任用的贤士,来论证任用贤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B. 君主如果能不求全责备,让官吏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则有可能超越两汉三代,而后达到三皇五帝的治世境界。C. 材料二批驳了孔子以貌取人、以言取人的错误做法,指出如今新起的辩才泛滥,统治者被蒙蔽视听,要引起警示。D. 韩非子认为对国家有功之人要加以奖赏,用高官厚禄让官员更加勤勉努力,用心治国,这才是王者的治国之道。(1)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2)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14. 两则材料都围绕“人才观”阐释观点,根据材料概括选拔人才的正确做法。13. (1)不亲近小人,那么进谗言阿谀奉承的人自然疏远了;不受旧规习俗的束缚,那么守职得官吏就能明辨是非地治理事务了。(2)所以明主任用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县里提拔起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中选拔出来的。 14. ①广泛咨询百姓意见,寻找有才能的人。②不因个人喜好而选才,先考验其能力,并从基层进行选拔。句意: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治安之世”与“昏乱之世”句式结构相同,“有之而能兴”与“有之亦不兴”句式结构相同,且根据“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在CE处断开;“与”连接“用之”与“不用之”,中间不断开,“矣”是句末语气词,其后要断开,所以在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A.正确。列举。/全、都。句意:不可一一列举。/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同他抗争的。B.正确。名词,过错、过失。/动词,责备、批评。句意:不要责难他人的小错。/听说大王有批评责备他的想法。C.正确。句意: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怎么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D.错误。功劳。/夸耀。句意:考察一下他的工作成果。/屈平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C.“批驳了孔子以貌取人、以言取人的错误做法”错,材料二通过列举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事例,来告诫统治者不要被蒙蔽视听,要引起警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迩”,亲近,接近;“拘文牵俗”,被动句,受旧规陋俗束缚;“辨治”,明辨是非地治理事物。(2)“起”,提拔;“发”,选拔;“卒伍”,士兵,军队;“起于州部”“发于卒伍”,都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州部起”“于卒伍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所以要广泛咨询百姓意见,寻找有才能的人。根据材料二“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这是告诫君王不要因个人喜好而选才;“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这是告诫君王,在选拔人才时要先考验其能力;“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这是告诫君王,在选拔人才时要从基层进行选拔。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放弃贤能之士自负专断而衰败。这两条必定的情势,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但是不能用,犹如没有人才啊。商朝兴旺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商朝衰败的时候,也有(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义之士。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十位和他齐心的人,它衰败的时候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人。两汉兴旺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人,它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人。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不可一一列举,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衰的情况,也都是相同的。从此看来,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今天和古代是一样的,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今天的百姓也和古代的百姓是一样的。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他罢了。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君主没有忌讳,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语就开通了;不亲近小人,那么谗佞小人就走远了;不墨守成规,那么尽职守责者就能明辨是非,果断办事了;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信以为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任用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县里提拔起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中选拔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8463.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