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李姗姗
“我们克制了贪婪,只挣一点点!”前两日,回母校武汉大学公开演讲,这番略带凡尔赛的发言再次将其送上了热搜。
雷军表示,小米产品之所以能被广大用户认为物超所值,关键在于公司克制了贪婪,只挣合理的微薄利润。正如其所言:“利润不是目标,而是做好产品后的自然结果。”
而2024年,“只挣一点点”的雷军却赚得盆满钵满。
财报显示,2024年,小米集团营业收入3659.06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两个维度的业绩均创历史新高。
年报发布后,雷军迅速跟进并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交出了“史上最强年报”。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小米集团在“人车家全生态”协同效应强势驱动下,推动手机、汽车、大家电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均实现增长。
喜人的财报也拉动了小米的股价。年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路冲高,3月19日,盘中创下历史新高59.45港元,总市值突破1.47万亿港元。
不过,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小米集团此番交出的成绩并不算惊艳。按近三年业绩增长来看,小米集团在收入和净利润上的年复合增速仅有3.68%和7.31%。若剔除汽车业务,集团营收三年仅增长了1.46%。
01
汽车单辆亏损额收窄
小米集团2024年财报,造车业务仍是最大的看点。
2024年全年,智能电动汽车收入321亿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毛利率为18.5%,经调整净亏损为62亿元。
截至2024年末,小米汽车共交付13.69万辆小米SU7系列汽车,智能电动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为每辆23.45万元。
简单计算可知,每卖一台小米汽车,仍产生平均亏损4.53万元。
虽然卖一辆亏一辆,但小米汽车的亏损情有可原。目前,小米汽车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自建工厂、自研核心技术等前期重投入,均需要长线发展才可能回本,短期的亏损亦符合汽车行业规律。
实际上,随着交付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小米汽车的单辆亏损额正逐渐收窄。
从单季度情况来看,2024年第二至第四季度分别交付2.73万辆、3.98万辆和6.97万辆小米SU7系列车型;三个季度亏损持续缩窄,分别为净亏损18亿元、15亿元和7亿元,平均单车亏损也从6.6万元锐降至1万元左右。
报告期内,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毛利率也从14.7%大幅提升至20.4%。
雷军在微博透露,3月18日,小米汽车完成了第20万辆交付,随着产能爬坡,2025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比2024年的交付量翻了一番还要多。
按照2024年第四季度单车23.45万元的售价来计算,小米汽车业务2025年能够带来超820亿元的收入。
而单车亏损降低和大幅调高销售目标,让外界开始思考:小米汽车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盈利?市场猜测,不出意外的话,小米智能汽车业务在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扭亏为盈。
02
手机高端化顾此失彼
尽管小米汽车销售火热,但其为集团贡献的收入还不足10%,真正撑起小米集团业绩大头的还是“老本行”智能手机业务。
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19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8%。
手机业务的大涨受益于“量价齐升”。
销量方面,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全年在全球出货量为1.69亿台,同比增长15.7%。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13.8%,连续18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并成为2024年全球前三厂商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
价格方面,小米集团持续推动高端化战略,在产品销售单价(ASP)上表现突出。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ASP为1138.2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2%。
2024年,是小米提出“高端化战略”的第四年,也是提出“全面对标苹果”的第二年,战略成效显著。期内,小米手机在4000元-5000元价位段的市占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24.3%,排名国内第一;5000元-6000元价位段的市占率达到9.7%,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而小米的高端化目标不止于此。
对于未来五年的高端化战略,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4000元—6000元手机只是高端产品的入门,未来6000元—8000元、8000元—10000元以及10000元以上的超高端产品,小米也要去做。
然而,尴尬的是,由于高端化对应的硬件升级,核心零部件成本的增长导致收入的增长并不能高效地转化为利润,小米手机2024年的毛利率反而同比下滑1.97个百分点至12.65%。
l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方面,小米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在2024年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全年收入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率达到20.3%,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智能大家电如空调、冰箱与洗衣机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空调产品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0%;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
平板电脑、穿戴设备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2.1%和44.1%,多点开花。
互联网业务的收入和毛利率也创历史新高,2024年收入达341亿元,同比增长13.3%,毛利率为76.6%,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其中,广告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20.5%。受益于全球化布局深化推进,小米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至110亿元,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中的占比增至32.2%。
03
研发加码AI生态
财报数据亮眼,但在这份“史上最强年报”背后,小米也并非没有隐忧。
一方面,小米SU7的爆火,除了雷军个人魅力的加持外,去年下半年,新势力友商大多还在缓冲阶段,这让小米SU7能够趁机突围。
另一方面,小米IoT和手机业务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补”政策刺激,随着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后续的出货量应该会有所回落。
在“人车家生态”这条赛道上,小米暂时是唯一的选手,但接下来“人车家生态”能否为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还要看小米汽车、终端硬件在消费市场的份额。
未来,小米要继续保持当下的品牌势能,还需找到新的故事,AI便是十分重要的变量。目前,各大智能硬件厂商和汽车厂商都在加速AI布局,小米亦宣布将大幅加码AI研发,以全面推进其新十年战略目标。
2024年,小米集团研发支出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主要投向汽车与AI领域,研发人员增至2.1万人。
卢伟冰透露,2025年研发预算将增至300亿元,其中至少会有四分之一投向AI领域,计划用2-3年时间通过AI重构澎湃OS,打造真正的AI操作系统。
目前,小米已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布局,最新MiLM2模型已应用于客服、车载系统等场景,小米集团的变革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