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9月,林三七给爷爷买了个“宝藏手机”。
说它“宝藏”,实际上却没有显示屏、没有照相机,只有三个摁下去就能通话的圆圆按键。一号键和三号键,林三七设置了爸爸的手机号,中间那个键设成妈妈的,这样,九十多岁的爷爷就可以不混淆,及时联系上儿子和儿媳。
林三七给爷爷买的手机
重阳节到了,像林三七这样的晚辈正给老人寻觅合适的礼物。10月12日,成都解放路上经营中老年用品的孝心坊门店里,也迎来了比往常更多的老人。张大爷和老伴儿在店里为自己购置换季的衣物,看着张大爷东摸摸西摸摸,老伴儿一声声劝:“试一试呗,试穿又不要钱。”一旁,除了衣物、鞋子,还有各种洗澡椅、电动轮椅、养生食品可供老人一站式购齐。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64亿人,占18.7%, 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其中,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了16.93%。随着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和养老金融体系不断完善,老年群体和其子女正在撬动更大的银发市场。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2021年将保持增长,达到接近6万亿元。
那么,老人们究竟在买些啥?
贴心:小心意,大学问
林三七总听爷爷念叨,想要一个手机。
她记得,有一次爷爷下楼溜达,但换了条裤子,别在上面的钥匙就给忘了,最终只能托邻居联系爸爸。直到前段时间,爷爷养的小狗在小区出了车祸,联系不上家里人,想到当时爷爷的无助,三七“心都碎了”。
刻不容缓,爷爷的手机,林三七精挑细选。由于年龄大,耳背、眼花,市面上的手机都不太适合爷爷。最终在网上买到的这一部,操作简易,爷爷收到后很开心,“但现在我爸可就‘遭殃’了,应酬的时候经常收到爷爷的电话,催他回家。”
“我在网上经常搜老人的东西,想买到称心如意的还是挺难的。”林三七和父母一直比较注意对爷爷的照顾,她的购物车里常年放着卧床洗头盆、坐式沐浴器等等老年用品。如她所期望的那样,如何让老人和子女更加称心如意,是老年产业从业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孝心坊门店,四川在线记者看到了两把同一厂家产出的拐杖椅,销售人员介绍,之前有顾客反馈初代拐杖椅座位小,高度不够,于是他们向厂商提出建议,最终的升级款不仅改良了座位,还能调节高度,同时降低了重心,方便老人倚靠。这家提供中老年用品、服务一站式购物的公司,从2009年起,已经走过了12年。从20多平方米的“老年用品超市”到现在涵盖几千种商品、服务的平台,线下加盟连锁店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超过800家。
董事长越晓兰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身为女儿的她找不到一家能给父母买礼物的专卖店,因此产生了创业的想法。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晓兰也看到老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一些老年人热衷于购买减龄、时尚的产品。在孝心坊,一款9000多元的白色电动轮椅虽然价格最高,但销量不错,“它还配备了智能语音,比较新潮。”
另一个变化更加明显。从2017年起,孝心坊在产品之外提供起服务,这是由于老年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旺盛。怎么用抖音?怎么防骗?老人知识付费课程包能帮忙。想要回忆青春年华?回忆录撰写、设计和制作能到位。除此之外,老年培训、老年旅游、老人寿庆、生日陪伴……“‘一站式’的概念得到了延伸,不止在店里,而是贯穿老人的生活。”越晓兰说。
孝心坊门店里的产品
舒心、智能:提供陪伴与尊严
另一家养老企业福寿康的成都总部位于锦江区,目前设立了22所护理站,3所日照中心,1所中西医诊所,服务覆盖大成都各个区域。从去年8月开始,成都福寿康最“热门”的三个服务项目,分别是洗澡、理发、修脚。而他们的辅助器具,需求最大的还是移动类、助浴类辅具。成都福寿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胡俊表示,这些小小的需求背后,是老年人最需要的尊严。
福寿康居家适老化场景
除了尊严,陪伴,对老人也意义非凡。在福寿康,曾有一位老人在元宵节特意为一直照顾自己的护工端出了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在业内可以看到一个变化,护理员从普遍四五十岁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加入,老人照顾老人的情况减少了。”胡俊说,年轻人照护不仅能使专业性加强,还能为老人解闷儿,陪伴效果好,真正成为老人的“家人”。
福寿康的业务范围涵盖长护险服务、适老化产品、助浴服务、辅具租赁、养老护理培训等,初心都是“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如何实现这个愿景,要靠先进、智能的模式。福寿康的“家庭照护床位”,通过智能居家养老设备链接智能居家养老平台,为居家失能、半失能等老人提供家庭清洁、生活照料、心理慰藉、陪诊就医等,尤其是专业性极强的医疗、康复、风险防范类服务。比如,窄窄一条白色智能“床垫”,能够感知老人呼吸、心率等,智能药箱提醒老人按时服药,如果漏服,将会自动报警,由值班人员提醒老人。
这种“互联网+医护康养”模式正在渐渐成为老年产品的主流,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善诊等数字新势力也在崛起。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养老还是会以居家和社区为主,机构为辅。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于养老服务的观念会逐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老人及其家人会越来越愿意为服务买单。”胡俊说,对于养老行业来说,这既是一件好事儿,也是一个挑战。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