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徐高:2025年刺激消费靠什么?
2025-03-11 10:04

最近一周我们正式进入到了“两会时间”。在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其中第一位就是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025,“消费”再一次成为了宏观经济的关键词之一。

年初的宇树机器人、、哪吒2三个标志性事件,折射出2025年中国新经济的强劲动能。在新经济狂飙突进的同时,长久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内需不足问题仍然待解。

前段时间,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发布两万字长文《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出路》,以犀利视角拆解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本质,提出破解收入不足难题的思路,并指出房地产、科技与政策博弈的关键转折点。

图片

为了帮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需求困局与未来增长途径,我们在中信书院播客节目《知本论》中独家对话徐高——内需问题何解?如何让老百姓敢消费?2025中国经济怎么看?

以下为本次对话内容精编,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
有效需求不足,20年未解的困局

“内需不足”这个提法并非最近才出现,早在1999年,时任我国总理的朱镕基就曾说过:

“现在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很大,需求不足,供需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推动消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推动消费,说起来是件好事情,但做起来很不容易。”

在2000年前后,我们就面临着内需不足的严峻问题,只是在近几年有加重的倾向。

如果仔细想想“需求不足”这个说法,会发现它似乎是个悖论。对许多人来说,需求就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经济的生产能力怎么也有限。相比有限的生产能力而言,无限的欲望怎么可能不足?这个悖论的出现,表明需求不足背后有关键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回答。

事实上,这个悖论产生源于概念的混淆。经济中的需求确实与人的欲望有关,但又不是只决定于人的欲望。经济学上的需求不足,指的不是人的欲望不足,而是全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举例来说,如果我要去买100架飞机,但拿不出买100架飞机的钱,那就不是影响经济和市场的有效需求,除非确实要去买,才会变成有效需求。所以对经济活动有影响的需求,是人的欲望与购买力相结合,表现为购买行为的“有效需求”。

对一个国家而言,它的总购买力来自其总产出——产出总是某些经济主体的收入,因而也就是其购买力。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就是其总收入,也就是其总购买力。所以一个国家总是有足以购买其总产出的总购买力的,问题不在总量不足,而是收入分配。

全社会总购买力要通过收入分配结构分配给不同的经济主体,如果购买力分配时,出现了购买力和支出欲望的错配——有购买力的经济主体缺乏支出欲望,有支出欲望的经济主体缺乏购买力——购买力与支出欲望结合所成的有效需求就会低于国家的总购买力,也就会低于国家的生产能力,从而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总结一下,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实际上是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归根结底是个收入分配问题——出现需求不足的国家,一定是收入分配出了问题。

全社会的总收入,没有充分的流向有无限支出意愿的消费者。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重只有60%,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只有45%,这种局面下消费占比比较低,投资规模又比较大,过度投资抑制了投资的回报率,过低投资又使得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同时又把过量的收入配置给了投资意愿较低的企业部门。

所以中国经济的需求问题本质上是收入分配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购买力与支出欲望之间的有效结合,让购买力充分转化为有效需求,从而平衡经济的供给与需求,确保“有效需求不足”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2
当下经济困局背后的三重误区

经济发展是要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改变因为需求约束而增长乏力的局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让经济增长的果实更充分地汇集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终极目的。

如果消费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比较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往往和宏观经济增速之间会有脱节的感觉。目前从改善需求不足的政策端,包括一些实践措施来看,仍然偏离了终极目标,存在一些误区:

1.刺激消费的误区:不增加收入的刺激是“透支储蓄”

为什么我们常见的消费券、家电补贴对刺激消费效果有限?

第一,规模小。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130万亿,目前的消费补贴仍然是千亿量级,对宏观经济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第二,刺激消费无非两种途径,一是增加居民收入,多赚多花;二是增加消费意愿,比如原来赚100花60,现在愿意赚100花80。但是后者是以降低居民储蓄,甚至增加居民债务为代价实现的,不具有可持续性。

在08、09年,我们以4万亿刺激来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其中除了刺激投资之外,也有比较强的刺激消费的措施。比如,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等。但在08、09年整个宏观经济的消费数据中,看不到非常明显的刺激政策的效果,因为消费本身很难通过短期政策刺激起来。

要真正带动消费,必须要从收入分配结构入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既能够优化经济这张“饼”的分配,也能够弱化做大“饼”的需求面的约束,对提升整体经济增速和人民群众福利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2.人口红利的误区:老龄化并非经济降速主因

人口结构从来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学中有一种增长计量的方法 growth accounting,我们可以以此做两个数据的对比:

一是GDP增速与人口结构。经济增速从次贷危机前的14%降至现在的5% ,减速了9个百分点,这9个百分点中能够被人口老龄化所解释的部分大概只占0.5个百分点,明显不是一个量级。

二是房地产销售与人口结构。我们以25岁到35岁年龄段的人作为购房主力军,和过30年的房地产销售做对比,两者的相关系数接近于0。从数据角度分析,人口结构根本无法解释经济变化。因为人口结构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长变量,以年为单位来看中国人口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而经济增长每年都呈现周期性的有起有伏,相对人口结构变化非常快。

对人口结构来说,人数当然是重要的,但人的质量也很重要。虽然近几年人口老龄化很明显,但同时我们要看到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张带来的工程师红利,把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考虑进来,会发现人口结构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

3.房地产的误区:需求并未消失,只是被抑制

2021年之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确实走了一条扎杠杆、债务累积、不断滚大雪球的高风险发展模式,恒大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从 21年到现在,整个地产开发商的投资资金规模收缩了一半,在融资紧缩、开发商信用风险高的时候,分析来看,三方面因素抑制住了地产需求:

第一,对开发商信用风险的担忧。从22年开始,大家不敢买期房,害怕烂尾,导致整个商品房销售显著滑坡;

第二,供过于求,房价下降。一般情况下买涨不买落,社会普遍存在观望情绪,加重了房产需求的抑制作用;

第三,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整个地产行业走弱,导致地产投资下滑,通过土地财政传递到地方政府的减收上去,经济基本面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人民群众的收入预期也会随之减弱。

中国人住更大更好房子的住房需求始终存在,现在看似地产需求萎缩了,其实需求只是被抑制住了,并不代表未来的常态,等开放商信用风险下降之后,需求就又会被释放出来。

举个例子,2022年年末,我国出台了地产融资的“三支箭”政策,要求金融机构从信贷、债券和股票三方面去解决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问题,之后地产销售在23年一季度出现了爆发性反弹。2024年9月,政策已经出现明显转向,如果2025年GDP增速能够稳定在5%左右,也会有利于地产需求修复,供需情况的变化可能会为东部地区带来一定幅度的房价上涨。

3

破局之道的“上策”——“全民国企持股计划”

对我国而言,我认为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是扩大内需的最好出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症结在于企业从资本中获得的回报没有充分流向消费者部门。这可以通过“全民国企持股计划”来化解。

我国国有资产对老百姓收入和消费的直接支持力度还有些不足。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国有资产虽然看得见,但很难用得上。而“全民国企持股计划”则可以让国有资产的收益更直接地惠及广大老百姓。大体思路如下:

“全民国企持股计划”的关键是设立多个国有投资基金。初始的时候,将国企股权注入这些国有投资基金,让基金持有。然后再将基金的份额平均地分配给全国人民,让全国老百姓都变成国有投资基金的份额持有人。完成初始的分配之后,国有基金可在国企股权市场中自由买卖国企股权,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投资收益。”

当然,“全民国企持股计划”的推进绝非朝夕之功,要变成现实,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凝聚共识的过程,并且还要克服诸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

2025年我国要扩大消费、稳定增长,马上可以做,并且马上能见效的一个可选政策是加大国有资本向社保基金的划转,将国有资本回报更多导向低收入阶层,从而有效促进消费,并更好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能将10万亿元非金融国有资本权益划入社保(仅占2023年我国国有非金融国有资本权益的1/10),按照2024年12月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平均2.1倍的市净率估算,可以让社保基金新增21万亿元的管理资产规模。

社保基金2023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社保基金从成立至2023年,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36%。按这一投资回报率计算,新增的21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可让社保基金每年投资收益增加1.5万亿元。我国有5.6亿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极低收入民众。如果将这1.5万亿元社保新增投资收益平均分给这5.6亿极低收入民众,可让他们人均年收入增加接近3千元。

考虑到极低收入民众的消费率应该不低,他们1.5万亿元的总收入增加,应该会给我国带来不低于1万亿元消费的增加。当然,如果划转的规模能更大些,则促进消费的效果会更明显。这样的举措在长期来看,也能和“全民国企持股计划”衔接起来,兼顾短期和长期。

4
2025宏观经济的两个关注点

2025年的宏观经济,普通人可以关注以下两点:首先,需求面重点关注今年的两会,从稳需求、稳增长角度来讲,今年经济趋势的核心还是要看宏观政策。

第一,经济增长目标,保持5%左右的增速关乎政策力度,直接影响就业基本盘,也是给大家的一颗“定心丸”;

第二,增量的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从去年9月开始推出的宏观增量政策,目前来看力度还有待加强。比如,尽管财政已经公布了12万亿的化债额度,但是考虑到地方政府过去几年减收规模比较大,尤其在土地财政方面,12万亿的规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其次,供给面的亮点也值得关注。

中国经济在新质生产力,全球竞争力提升方面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比如开年爆火的 DeepSeek和《哪吒2》,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规模优势正在爆发。这不仅符合经济增长的长期逻辑,也呈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带来的直观结果就是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出现很大变化,“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在今年年初开始主动配置中国资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徐高:2025年刺激消费靠什么?】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12655.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阁恬下移动站 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年货好物!过年这3款值得买的智能手表排行:让你轻松摆脱手机束缚手表智能手机「年货好物!过年这3款值得买的智能手表排行:让你轻松摆脱手机束缚」
春节将至,很多人都在忙着选购年货,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除了传统的年货礼品,智能手表也成为了不少人关注的新宠。不仅能够点
北京人员密集场所将推行“双逃生通道”
原标题:新修订消防条例5月施行记者随消防执法检查城中村及养老机构了解到人员密集场所将推行“双逃生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
OPPO Reno6有NFC功能吗oppo手机有nfc功能吗「OPPO Reno6有NFC功能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手机,智能手机搭载的软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NFC就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功
爆款OST之后:我们不做卷王,要做技术派|哇唧音乐圆桌论坛实录
主持人:著名B站音乐自媒体 百大 Up 主:周杨(Hopico)嘉宾:哇唧音乐中心总经理、基本节奏厂牌主理人:胡楠网易云音乐高级总监
手机怎么安装红外线手机红外线功能在哪「手机怎么安装红外线」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更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其中,红外线功能在一些特定场
自己更换手机电池,让手机重获新生。手机 换电池「自己更换手机电池,让手机重获新生。」
我的nova6已经用了3年了,外屏碎了,但还能凑合用,后盖自己更换过,其实外观问题基本不影响日常使用,但现在头疼的是问题,原电
vivo手机充电时发热是怎么回事手机充电发热正常吗「vivo手机充电时发热是怎么回事」
vivo手机充电时发热是电池电能转换产生热量、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充电器质量问题、充电电流稳定性和手机本身的使用情况等问题造成
【原】聊聊身边的嵌入式,自拍神器自拍杆自拍神器连接手机「【原】聊聊身边的嵌入式,自拍神器自拍杆」
来源于:https://www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12/15/stProduct/ST17H56这是一款专门给自拍杆用的芯片,程序是出厂内置
takee全息手机谍照曝光后秒删,像iPhone6 7月17日全球发布全息手机「takee全息手机谍照曝光后秒删,像iPhone6 7月17日全球发布」
  takee全息手机谍照曝光后秒删,像iPhone6? 7月17日全球发布?  在国内率先涉足3D显示领域的深圳厂商亿思达集团钛客科技,目
“这一碗,北京终于也能吃上了”
 北京也有衢州菜馆了 “衢州元素不再只有卤鸭头!” · “重辣咸鲜”的衢州粉干 · / 浙江最能吃辣的地方衢州市是浙江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