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企业  服务  未来  政策  设备  行业  基金 

发挥多语种优势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日期:2024-11-25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news/10090.html
核心提示:据悉,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北二外600余名师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北京冬(残)奥会贡献力量,提供了英语、法语、俄语、德

据悉,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北二外600余名师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北京冬(残)奥会贡献力量,提供了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14种语言的服务。他们以“冰雪语者”的专业和热情,用语言助力北京冬奥,用青春点燃梦想,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贡献了热忱和智慧,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青春名片,同时充分彰显了北二外近年来立足首都需求、以“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打造国际交往人才培养“二外模式”取得的显著成效。

发挥多语种优势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语”冬奥同行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文化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作为法国代表团助理,北二外志愿者郭戎荣陪同法国代表团成员前往国家体育场“鸟巢”参加开幕式。班车行驶在依山而建的京藏高速上,沿途居庸关长城尽收眼底。看着法国代表团成员纷纷拍照,郭戎荣用法语讲述了居庸关长城的故事,同时还向大家介绍了沿途经过的玲珑塔、“鸟巢”等“双奥”景观,讲述了北京的“双奥”之城故事。

郭戎荣是2020级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北二外,大二、大三时赴学校法国夏斗湖校区学习英法复语。对讲好中国文化,郭戎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一名冬奥志愿者,尽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展现中国的文化之美和文化自信,用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

“与‘冰墩墩’告别后,我们延庆村又迎来了‘雪容融’。除了日常与代表团流畅沟通,感触颇深的就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这是一次美好又难忘的文化交流体验。”林玲玲来自北二外文化与传播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担任代表团助理,收获了全新的工作体验。

冬奥会期间,林玲玲与代表团团长共同写春联过大年、制作灯笼度元宵,向外国友人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冬残奥会期间,她和同团其他助理在代表团办公区域共同绘制了一面“每日中文”学习墙,并制定了“教案”,将汉字启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国际友人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听到他们将学习的中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或是早晨的一句‘上午好’,或是对工作人员的帮助表示感谢的‘谢谢’,我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林玲玲说。“双奥”会徽“冬梦”与“飞跃”承载的是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不懈追求,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通的美好愿景。在与代表团相处的过程中,志愿者不仅用热情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还走向世界、拥抱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段冬奥之旅是一场充满真情与力量的奔赴。

郭戎荣和林玲玲说,他们正是北二外近年着力打造的“复语-复合型”国际交往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

2020年,北二外被北京市评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校立足“建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发展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在《2016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基础上新修订的《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进一步凸显了“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外语类和非外语类专业都体现了“复合培养,交叉融合”的培养思路、构建了“内嵌+外生”的人才培养路径和以学生为本、个性定制的培养策略,以实现学校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与中外人文交流的办学目标。

此外,学校积极承担北京市“外培计划”、法国夏斗湖海外办学等多个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形成了覆盖中东欧16国的“贯培+本科”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特色。

“由于本科期间有两年在法国夏斗湖校区学习的经历,这次冬奥会为法国队提供志愿服务,我感到非常亲切。”郭戎荣说,这次对外联络工作让她巩固了法语知识,并能够用流利的法语、英语向代表团介绍中国的发展变化,“延庆冬奥村里居住着几十个国家的运动员和随队工作人员,成为一个小‘地球村’。其间语言的作用被无限放大,让大家都体会到了学习语言的魅力,为今后的学习增添了无限的动力。”

在北京延庆某冬奥签约酒店,19岁的北二外贯培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王迦雪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5门语言间自如切换,获得各代表团一致好评,被称作“多语小能手”。因出色的语言服务,她受到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在服务保障冬奥会中,我们青年志愿者作贡献、长才干、有成长。我正在践行,也正在收获。”王迦雪说。

北二外党委书记顾晓园表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开展,外语特色院校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特色院校应立足服务国家外事外交战略,培养更多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顾晓园指出,冬(残)奥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希望所有语言服务的志愿者都能利用冬(残)奥会平台,发挥多语种优势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服务冬(残)奥会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

打造“世界语者”

红色底蕴激活人才培养新蓝海

“谢谢你们,我参加过很多届奥运会和冬奥会,中国的志愿者非常热情!”20岁的北二外大学生志愿者韩陈思睿听到德国代表团这样肯定自己的工作,特别开心。作为北京延庆冬奥村的一名代表团助理志愿者,她运用流利的德语和英语帮助运动员和代表团工作人员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冬奥会需要语言服务,而我的专业是德语,祖国召唤,我必响应。冬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能够身临其境,亲眼见证它的成功,是我的幸运。”韩陈思睿说。

北京冬奥会的举行,让德语专业的韩陈思睿在家门口“零距离”体验了一次难忘的“跨文化交流”。德国代表团的一名年轻成员好奇地打开中国地图,用导航搜索韩陈思睿的家乡,发现距离北京车程24小时,惊讶于距离之遥远。韩陈思睿告诉她,在中国乘坐高铁只需要10个小时。这名成员再次惊讶于高铁的“中国速度”。流畅的德语交流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韩陈思睿的冬奥服务工作受到了代表团的肯定,也因此更好地“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北二外创办于1964年,是一所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高校,58年来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倡议推动并在全国高校启动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以下简称“红培工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近年来,北二外秉承“中外人文交流”的使命,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不断贡献“二外力量”。

随着“新文科”教学改革的浪潮接踵而至,文科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使命和挑战。以传统文科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促进文科教育的融合升级,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开辟新空间,成为外语类高校不断探索的新蓝海。

面对文科高校“守正创新”的双重任务,北二外在保留传统文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同时,顺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增强学生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在此背景下,北二外贯彻的“复语-复合型”国际交往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一方面,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机制性地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打通专业壁垒,通过跨专业选课平台,内嵌入校内原有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复合需求。

2013年,学校出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级优秀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同年,开设并建立了以培养拔尖翻译人才为目标、以“中、英+小语种复语”方向为特色的校级翻译人才实验班。此外,北二外多元立体的选课模式,使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能够修读三个专业并取得两个学位。

20岁的王悦暄来自高级翻译学院2019级中英西复语翻译实验班,作为冬(残)奥会代表团助理,她和同学曾经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和一名玻利维亚官员电话沟通。因为对方只会一点儿英语,所以王悦暄只能用西班牙语和他交流。王悦暄和同学流畅地把西班牙语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翻译成西班牙语,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项任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掌握第二外语的重要性。我非常感谢学校设立了中英西复语翻译实验班,让我不仅能说流利的英语,还能用西班牙语进行交流。”王悦暄说。

欧洲学院西班牙语专业2020级学生张一林是冬奥会哥伦比亚代表团助理、冬残奥会智利代表团助理。原就读于2019级旅游科学学院健康管理专业的他,出于对语言的热爱,向学校申请转专业并顺利通过两轮转专业考试。他说,转入西班牙语专业后,学校的语言教学对他帮助很大,他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在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代表团及国外媒体工作者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学到的知识去做热爱的事,是非常骄傲且享受的”。

来自商学院2019级市场营销系的农潇齐服务于延庆冬奥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岗位是媒体运行的摄影助理,服务时间贯穿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农潇齐在大二、大三辅修了日语专业,她说:“学校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我们在冬奥会这个国际化交流的舞台上大展身手。我所在的高山滑雪场馆媒体中心接待各个国家和各新闻社的记者,虽然大部分记者都会说英语,但如果我们前台志愿者用记者的母语表达问候,展现志愿者的友好态度,记者会感到十分亲切和感动。”

近几年,北二外发挥国际化特色和外语专业优势,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打造“世界语者”工程,不断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力量的多语种“世界语者”。据悉,此次冬(残)奥会期间,北二外志愿服务范围覆盖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涉及语言服务、国家及地区(残)奥委会服务、奥林匹克大家庭服务和礼宾服务、媒体运行、延庆冬奥村运行管理、国际奥委会服务、住宿、高级翻译、城市志愿者、开幕式表演10个领域。在延庆冬奥村,为了实现冬奥组委会与各代表团之间的无障碍沟通,由140名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助理团队,承担了与各代表团沟通联络的工作,在全部派出高校中占比达53%,有效保障了赛时各方面的顺畅运转。

实践育人

上好这堂冰雪上的“大思政课”

作为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北二外培训志愿者近万人次。北京冬(残)奥会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于1月13日成立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师生党员67人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通过领学党史和冬奥精神、线上线下“党团引领”“先锋模范岗”、场外“一对一深度辅导”、交流服务工作心得、鼓励志愿者拍摄VLOG、撰写冬奥日志等活动,提高师生的政治站位和专业能力、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线,展现学校担当,共同上好这堂冰雪上的“大思政课”。

近年来,北二外整合资源特色优势,精准服务,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二外实践”。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严密部署,精心组织,靠前服务,加强引领,全力做好冬(残)奥会各项保障工作。在发挥语言专业优势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冬(残)奥会的实践育人作用,将这些来自“大思政课”的生动素材化作激励全体志愿师生不断前行的内生动力,通过打造有人情味的“厚植情怀”管理模式,确保形成纵向有抓手、横向全覆盖的服务保障网络。

“为志愿者持续注入‘家’的温度,让大家能够持续感受到‘家’的温暖”是此次北二外冬奥服务保障秉持的原则。为此,学校党委书记顾晓园和校长计金标带头讲好赛前“第一课”。学校特别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项小组、冬奥讲师专家团、志愿者小组长“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设了“保障服务走在前、处理问题有温度”的校外场外专业导师和朋辈伙伴互助制度。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沙龙,推出由冬奥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应急救护演练、征文比赛等组成的“奔向冬奥,志愿者在准备”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写好“致任课教师、家长和学弟学妹”的三封信,用真情实感抒发爱国情,努力培育一支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会冰雪、懂外语”的志愿者队伍。

北二外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表示:“这次‘冬奥大考’,时代是出卷人,同学们都是答卷人。志愿者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北二外形象和北京符号;一举一动都传达着中国声音、体现着中国温度。”他希望志愿者们通过冬奥服务这堂生动的思政课,让专业所学成为硬核实力,让微笑再次成为自信中国的时代掠影。

“在冬奥村做志愿服务,我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因此我更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展示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张依依说,“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冬奥一代’中国青年要稳稳接过传承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让微笑再次成为自信中国的印记。”

作为在延庆冬奥村开村仪式上发言的高校志愿者代表,张依依表示,服务冬奥会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她将继续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展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冬奥盛会贡献青春力量。

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首都机场媒体运行岗位志愿者王怡然表示:“我很喜欢‘深度辅导+朋辈互助’的方式,这样在志愿服务的同时还能兼顾全面发展。在学校全方位的支持保障下,我们一定全心全意地完成此次任务。”

教书育人,立足课堂但不能限于课堂。以身作则、身先示范会让教育更加有意义。2月10日,在延庆冬奥村,担任冬奥村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总联络人的北二外高级翻译学院教师沈洲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80多名志愿者讲授了“冬奥一课”。“在冬奥会担任翻译工作,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沈洲榕表示,“在管理者和译员两种角色间转换,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服务,就要让语言服务超越语言本身。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大局观和政治意识。”

学校还依托学科和资源优势,靠前承接冬奥会“2022北京新闻中心”和服务应用平台多语种客服热线建设工作等重大任务,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北京故事积极贡献力量。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10090.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