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企业  服务  未来  设备  政策  行业  基金 

陶渊明: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

   日期:2024-11-25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news/10101.html
核心提示:而龚自珍的总结尤其到位: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什么清心寡欲,什么恬淡自守,都不要信。全是理想破
而龚自珍的总结尤其到位: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己亥杂诗》
 
什么清心寡欲,什么恬淡自守,都不要信。全是理想破碎的声音,全是身世浮沉的哀鸣。
 
到底怎么个破碎法,怎么个哀鸣法呢?我们从陶同学自己的诗里来找证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咏贫士·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饮酒·其四》
 
陶渊明总是写到孤云和飞鸟,总是写到它们的流荡无依,彷徨失所。仿佛,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这些云和鸟,就落满了南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其二》
 
那些蹉跎掉的岁月,那些没有实现的理想,怎能不让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陶渊明同学是写过很多“不喜亦不惧”的诗,是表达过很多乐天知命的想法,可在内心深处,他和芸芸众生其实没什么不同。
 
面对生活的种种陷阱,面对命运的百般拨弄,他也不过是个一直在喊痛的人。
 
9
学渣要逆袭,往往道路曲折,且旷日持久。
 
陶渊明同学也不例外。
 
他有生之年取得的最大成就,也不过就是和另外两个人合称“浔阳三隐”而已。这个绰号一听就很小众,知名度约等于我们今天的“攀枝花一绝””六盘水双骄““门头沟四霸”之类的。
 
同样生在东晋,人家王羲之叫啥?书圣。顾恺之叫啥?六朝四大家。
 
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陶渊明的诗生前发表的很少,更不可能获任何奖,东晋诗词大会,他连百人团都进不去。
 
幸亏他有个好朋友颜延之,是个微博大V,粉丝数和谢灵运不相上下。陶渊明死后颜延之发文悼念,上了热搜,此后有几家大V和媒体陆续跟进,弄出几篇稿子,什么《写诗种田两不误,前县长的传奇人生》《你在格子间朝九晚五,他在园田居诗酒风流》《这世上,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小火了一把。
 
几十年后,南朝第二文学批评家(额,第一被写《文心雕龙》的刘勰抢走了,没脾气吧)钟嵘,写了本书叫《诗品》,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列在中品,终于不再是学渣,成了二等学霸。
 
同样列在中品的还有谁呢?大名士嵇康、“江郎才尽”的江淹,以及李白的爱豆谢朓和鲍照。
 
到了唐宋两代,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就像屁股上装了火箭,轻轻松松就上天了。他的粉丝群里,那叫一个热闹。踊跃发言的,全是各路大咖。
 
比如李白: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辛弃疾: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其中最变态的自然非苏轼莫属,他把陶渊明一百多首挨个和了一遍!
 
你去读陶渊明和苏轼的诗集,会发现,陶渊明写《饮酒》,苏轼也写《饮酒》,陶渊明写《归园田居》,苏轼也写《归园田居》,就连陶渊明蹭吃讨饭时写的《乞食》,苏轼都没放过。
 
简直就一高仿号啊有木有!
 
一个生前默默无闻的学渣,怎么就被推到这么高的位置了呢?
 
文学才华得到了重新审视,自然是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他还用自己的诗文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自己”,什么叫“以梦为马”。
 
后世的文人骚客,每遇仕途蹭蹬,或是间歇性地厌倦官场不想工作,就会想起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前辈高士。他努力生活,认真做自己的样子,虽然姿势并不优美,甚至显得笨拙、挣扎,却那么惹人羡慕,令人神往。他一辈子也没发出过什么像样的光芒,却在千秋万世之下,为我们指出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另一种可能。
 
这些迟来的点赞,陶渊明生前想没想到呢?一个人对自己的伟大,到底有没有预感?
 
从他的两句诗来看,他自己是有预感的。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
 
我知道我今后会很厉害,可我这辈子,过得太寡淡,太憋屈了。
 
其实这两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一生虽枯槁,却留身后名。
 
在及时行乐思想泛滥的魏晋时期,身后名有毛用?还不如眼前一杯酒。
 
这杯酒谁不爱?陶渊明也爱得要死,爱得毫无风度。
 
可人毕竟是有灵魂的动物,不能只有这杯酒。
 
为了生存,为了享乐,我们可以适当妥协,适当委屈那个可怜的“自我”,可如果这种妥协和委屈超出了限度,那生存着也享乐着的,便不再是我们自己,而已经是另一个人。
 
千载之下,那舞榭歌台,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那公子王孙灯红酒绿,早已荡然无存。
 
陶渊明同学的诗句却仍在一张张青灯如豆的书桌上,在一节节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上,悠悠地舒展,久久地回荡。
 
这,大概就是陶同学最好的归宿了吧。如果用他自己的诗来说,便是: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

陶渊明: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10101.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