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服务  公司  企业  未来  行业  政策  设备  基金 

巧用谚语名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日期:2024-11-26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news/10200.html
核心提示:谚语是人们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道理的语句;名句是著名的言论或话语,向人们揭示一定道理。很多谚语名句都与生物学有关,
谚语是人们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道理的语句;名句是著名的言论或话语,向人们揭示一定道理。很多谚语名句都与生物学有关,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有些描写生物学现象,有些是对生物学原理的精辟概括,这些都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但是,受时代的局限,并不是所有的谚语名句都能准确的反映科学知识。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两册教材中,有15处使用到了谚语名句,有的是用于对新知识的导入,激发学生求知识欲望,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用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有的用于课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如《生命的起源》课后题中要求分析老子的名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生物教材在编写上对谚语名句典故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如果把这些谚语名句巧妙地应用到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使一些抽象的原理容易被理解,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巧用谚语名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一、质疑激趣导新课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一个朴素而又喜闻乐见的俗语、谚语或古诗来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我列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及“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样的俗语设疑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描述了生动的生物现象。课堂伊始我们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新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开始学习,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如在教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师生齐背诵诗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富有田园诗意的情境中质疑:梅雨季节的这蛙声是雄蛙声还是雌蛙声?还是都叫?为什么叫?然后引领学生分析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在艺术的氛围中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课中巧用解疑难     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物教学中,有些知识难度较大,适时切入一些俗语、谚语或古诗,能够增强形象感,缩短学生与新知之间的距离,降低知识难度,有助于学生理解,破解疑难。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学习性行为时引用成语“鹦鹉学舌”;教学条件反射时引用“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学习生物之间的竞争时引用“一山不容二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教学鸟类的生殖发育时引用“孔雀开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学生物的性状受环境影响引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通”;教学食物链时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核”等,通过这样的一些俗语,把深奥、抽象、难于理解的生物知识,化为简单、直观、通俗易懂的歌诀,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系数。     三、课后检测活运用     常言道:“善始善终”。巧妙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使课堂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若能在课堂检测时运用生物知识对一些俗语、谚语、古诗、典故进行辨析,往往能印证新知,巩固新知,余味无穷,从而收到更完美的效果。如教学微生物后,分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的道理,“落红”为什么能化作“春泥”?在教学昆虫的变态发育后,让学生改动几字,让“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名句既不失艺术性,又符合科学性。学生改动后明白,春蚕丝尽并未死,而是化作了蚕蛾,进一步明白了“变态发育”的实质,也明白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让人唏嘘不已,在学习了禁止近亲结婚后,让学生分析:他们没有结婚是不是一场悲剧?通过分析不仅巩固了知识,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这样的练习,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知识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可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news/10200.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