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类别之一。2024年以来,上海数据交易所和多家银行创新合作,多单“数易贷”顺利落地,这标志着数据资产不仅可以作为交易对象,还可以作为获取融资的抵押品。
文|吕笑颜
ID | BMR2004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培育,尤其是数据交易的升温,正在吸引全球数商的高度关注,这也为上海数据交易所“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定位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继与Neudata、Eagle Alpha等国际另类数据平台开展合作之后,上海数据交易所近日与全球领先的另类数据(是在投资研究中使用的非传统来源的新型数据。另类数据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确定,但本质上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不适合用于分析的传统工具。在金融服务行业,这意味着所有不包含在季度和年度报告、新闻稿和分析师报告等内容中的数据。这使得来自信用卡交易、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帖子、卫星图像、网络抓取数据和地理位置数据的数据都完全属于另类数据的范畴)平台BattleFin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组织供需对接会议等举措,为全球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数据交易业务搭建一座安全、高效的桥梁,共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通过此次战略合作,上海数据交易所将发挥在数据交易服务、数商生态培育、数据资产化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与BattleFin的平台功能、全球客户关系网络等优质资源相结合,共同探索全球数据流通交易的新模式。
数据资产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类别之一。2024年以来,上海数据交易所和多家银行创新合作,多单“数易贷”顺利落地,这标志着数据资产不仅可以作为交易对象,还可以作为获取融资的抵押品。这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同时也为企业数据资产“变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那么,数据交易所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过程中,数据交易所是如何助力企业通关数据资本难题的?在企业之外,数据交易又为城市侧带来哪些助力和机会?在当前场外交易主导背景之下,数据交易所又该如何发力?如何“点数成金”,打通数据市场和金融市场?
01
何为数据交易所?
上海数交所建设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基于数据产品的交易,发挥数据本身的价值,目前挂牌数据产品已近3000个;另一条主线是数据资产交易,目前已落地多个企业数据资产贷款实践案例。作为全国首发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其授信金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
数据交易是数据供方和需方之间以数据商品作为交易对象,进行的以货币或货币等价物交换数据商品的行为。而数据交易所是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此进行资源匹配。
实际上,当前数据交易主要存在两种交易方式,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前者是指在数据交易所或者数据交易中心产生的交易,后者则是企业之间或个人自主产生的交易。
从某种程度来说,数据交易所为数据确权、合规等提供了信用背书的功能。如果企业间的直接数据交易可能存在潜在的监管和合规风险,而多由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所搭建了数据要素流通平台,为数据需求方和数据供应商提供了数据供需的对接机制,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长赵永超认为,数据产品的场内交易合约可以提供公允的市场价格,可以反映潜在的市场风险,同时还可以便利资产的流转处置。
自2014年以来,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一大批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所不断涌现,各地数据交易所“百花齐放”。而各家数据交易所的定位、职能也不同。
例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是由北京金控集团牵头发起成立,定位是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而上海数据交易所,自挂牌以来,一直紧扣国家数据交易所定位,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共性难题创新制度安排。同时采用公司架构,着力打造全球数据要素配置的重要枢纽节点。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品牌与地理优势,上海数据交易所的国际化和专业性水平较为领先。不同于北上深等数据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将自身定位为省级数据交易场所......
“上海数据交易所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组建的准公共服务机构,紧扣建设国家数据交易所的定位,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为使命,承担数据要素流通制度和规范探索创新、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服务、数据产品登记和数据产品交易等职能。”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如此表示。
作为我国第一家以“交易所”命名的数据要素流通平台,上海数据交易所目前挂牌的数据产品已近3000个,今年上半年数据产品交易额超过13亿元,覆盖金融、航运交通、综合、贸易等多个领域。同时,上海数据交易所基于数据应用场景需要,建设了金融、交通等数据交易板块;此外,针对数据供给特征,打造了国际、语料等数据交易专区;瞄准活跃数据交易,进一步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交易模式,并联合行业龙头,建设了行业创新中心。
上海数据交易所积极拓展国际数据流通交易市场,建立与海外平台数据双向流动合作机制。为更好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满足金融市场的数据需求,上海数据交易所加快建设国际专区,引入更多高质量的海外数据,并与Neudata、Eagle Alpha、BattleFin等国际另类数据平台开展深入合作,持续深化海外平台数据双向流动合作机制,既助力国际数商开拓中国数据业务,也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注入动力。
数据产品是数据交易所的交易标的物。根据数据产品的组成成分,数据产品可分为数据集、数据服务和数据应用三类。“数据产品包涵可计算性、可交付性、具备明确应用场景、可持续供给和可被计算机使用等五个特征,并进一步分为数据集、数据应用和数据服务等产品形态。基于此,数据产品是数据资源得以释放经济价值的中间载体,是数据要素得以实现资产化的重要基础。”赵永超如此表示。
据韦志林介绍,上海数据交易所建设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基于数据产品的交易,发挥数据本身的价值。截至目前,挂牌数据产品已近3000个,2024年上半年数据产品交易额已超13亿元,正逐步形成“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能力,“预计到2025年上海数据交易所基于数据产品的交易规模在100亿元左右”。另一条主线是数据资产交易。6月28日在全国首发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目前已与多家银行对接,落地多个企业数据资产贷款实践案例,授信金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有效支撑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02
数据交易所如何“点数成金”?
依托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易贷的”合作,银行实现了数据资产“确权—评估—质押—贷款”全流程贯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融资渠道。
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海量数据若要真正发挥价值,需要经过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个环节。在数据资产化方面,数据作为资产进入企业资产负债表,成为“点数成金”的重要一环。不过,数据资产入表只是开始,作为资产的数据如何交易则不断考验着各方。
实际上,数据资产不同于传统的固定资产,变现难主要体现在数据资源确权估值难、估值标准不统一等方面。因此,想要打破瓶颈对其进行资产化,如何确权、估值及风控,是摆在银行和企业面前的难题。
上海芯化和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芯化和云”)是一家专注于化工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技术型、平台型公司,旗下芯化智数系列数据产品于2022年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挂牌。作为一家典型的“轻资产、重数据”企业,因存在确权估值难、估值标准不统一等特性,融资一直面临挑战。
2024年5月,依托于上海数据交易所与银行合作推出的“数易贷”,芯化和云成功获得了上海银行的150万元授信。
融资成功的背后,是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融资落地的一个标准化流程。
据赵永超介绍,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原有产品交易市场基础上,6月28日,已经正式启动数据资产交易市场,以破解当前数据资产交易存在市场制度不完备、估值体系不完善、交易需求不匹配、信息披露不健全的问题。
赵永超认为,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对资产进行融资质押时,需要确定产权、估值等,还涉及资产处置的问题,亟须形成一个动态披露的机制,依赖于第三方市场做流转,因此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备受期待。
围绕数据资产市场建设,上海数据交易所形成了一系列新动作:建设DCB(Data Capital Bridge)数据资产桥等数据资产交易基础设施,形成“数易贷”“数资通”等一系列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方案,助力金融市场服务潜力与企业创新活力的对接。
此次芯化和云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后,上海数据交易所依托于企业数据资产在场内的表达,详细评估了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和潜力,首次对数据化转型的企业进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为银行信贷业务提供了参考。
对于数据资产估值,赵永超认为,现行的市面上的数据资产评估方法以成本法、收益法为主,不能完全体现数据资产的市场价值和公允价值,上海数据交易所以市场法为牵引,数据产品场内交易合约为“金标准”,推出了“金准估”数据资产估值体系,根据同类资产交易信息反馈加速数据资产公允价值的形成。
上海银行浦西分行基于芯化和云在盘活数据资产方面的融资需求,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和数据服务产品现状,总分行联动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出数据创新服务,将企业的数据资产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最后,上海银行基于“数易贷”向芯化和云发放150万元贷款。此次案例完成“数据资产入表+登记+评估+融资”闭环。
据了解,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易贷”服务,贯穿贷前、贷中及贷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DCB架构的基础上,数据与资本两个要素市场得以链接,数据资产形成、流通和交易的全过程能够被全面、动态、实时、准确地描述。该构架是底层资产数据披露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够确保数据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不可篡改性,为数据资产的质押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在此过程中,银行基于DCB数据资产凭证的动态资产数据开展信贷业务,并结合上海数据交易所给出的数据资产价值指导意见,据此发放贷款。
通过本次数据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的落地,上海银行在数据要素金融化领域取得了有益尝试,借助上海数据交易所对数据资产“入表、登记、估值、披露”等环节的管理,通过一体化服务方案和产品组合,为数据要素型企业在数据流通、数据开发工具研发、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提供便利化融资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添砖加瓦”。
数据显示,除了上海银行,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已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对接,落地超过10笔“数易贷”案例,授信金额突破1亿元。
近日,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还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合作,依托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易贷”开展数据资产金融创新,为维智科技提供3000万元授信。这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授信金额最高的“数易贷”。
“这种新型贷款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融资渠道,为客户加大产业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为解决小微企业抵押难、贷款难、股权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思路。对银行而言,我们依托‘数易贷’合作,实现了数据资产“确权—评估—质押—贷款”全流程贯通,上海数据交易所可信数据资产凭证DCB也为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数字化建设办公室(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王钧表示。
当下,不少企业已经成功打通数据“资源—资产—资本”的转换通道,推动数据资产融资落地。然而,如何让海量公共数据资产发挥价值的同时,也能确保合法合规呢?
03
数据要素资产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期待更多主体参与场内交易
与数据交易所遍地开花形成对比,当前“场内”数据交易很少。甚至有业界人士估算,市场上99.99%的数据交易都是“场外交易”。这意味着,打通数据市场与金融市场,依然面临很多难题,既要创新实践,也要把好风险底线。
金融市场与数据市场的有机融合为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创造了机遇,使数据资产融资成为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而言,数据资产融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磊垚资本管理合伙人、中联资产评估集团高级合伙人傅国林认为,虽然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少实践成果,但数据要素市场在推动数字资产化方面面临有效数据供给不足、流通效率低、应用水平低、基础设施弱、安全治理难等难题。而确权难、估值难、处置难也是当前市场上普遍反映数字资产化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傅国林认为,数字资产转换难的重点在数据确权、数据登记等难题。在数据确权方面,主要是数据资产的产权形态、数据标准不统一,管理部门分割自治,数据壁垒现象严重,多方数据的利益划分;在数据登记方面,缺乏全国统一的数据登记机构,登记与交易未分离。
德勤咨询金融行业整合服务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院主管合伙人尤忠彬则认为,在估值定价方面,数据资产价值不具备公允的计量方法,在涉及到估值、定价、精算的环节纯在较多挑战;而在处置方面,数据资产没有成熟的、稳定的交易市场,资产的处置、交易流转难度大,难以确定价值锚点。
现实情况是,与数据交易所遍地开花形成对比,当前“场内”数据交易很少。甚至有业界人士估算,市场上99.99%的数据交易都是“场外交易”。
尤忠彬指出,数据资产的定义与确权问题需要优先得到解决,为数据资产运作提供法理基础。“建议行业、监管进一步深化相关问题的讨论,推动制定和完善数据资产相关的监管政策,定义数据资产的范畴,明确数据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隐私权的管理要求和边界。”
对于确权问题,韦志林认为,“确权问题与数据要素的天然特点和特性是相关的,比如数据天然有依附性,可能现在还不能一揽子去解决更高层面上的法律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是加大数据要素供给的重要手段。不过,傅国林认为,当前数据市场上公共数据开发、开放不足,尤其要建立起合法合规、安全可控的数据开放机制。
韦志林指出:“目前公共数据流通中存在一些合法合规的问题。比如政务数据存在违规经营收费的问题,近期审计署发布《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将“利用政务数据牟利成为新苗头”列为重点通报问题之一。政务数据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应当在合规边界内对数据进行开发利用,避免政务数据的滥用和不当牟利行为发生。”
针对此,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出数据交易制度规范体系,不断健全数据交易审核流程,通过程序合规的审核机制,保障公共数据利用合规。进一步而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在完成公共数据产品开发之后,可在符合上海数据交易所制度流程的要求下完成公共数据产品的挂牌上架,最大限度保障公共数据产品流通利用的安全可控。
据了解,为了促进公共数据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数据交易所在今年7月引入市场化力量,建设公共数据专区。
“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场内挂牌交易,首先会审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整体的合规性,其次为公共数据的有偿流通利用提供制度底座,并通过具备数据合规专业能力的律师事务所等,来开展主体合规审查、场内公共数据主体与产品充分的信息披露、相对完整的定价流程与流通交易行为、场景的核查,能够为公共数据市场化供给的‘临门一脚’提供充分的支持。在事前,压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合规风险,促成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目标实现。”韦志林如此介绍。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期待更多主体参与数据交易,培育多元化、多角色的数据交易主体;探索公共数据在个人工作、生活场景中的规范性应用,延展数据交易链条,实现更加“泛化”的数据交易形式。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数据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数据资产融资。此外,建立以数交所为主、场内外融合互通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提高数据交易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在数据安全前提下,减少行政经营性限制,引导数交所积极创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充分发挥其作为独立、客观、可信的第三方机构的撮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资产化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也要规范发展,守好风险底线。傅国林提醒,在数据入表过程中,要避免可能出现税收、数据入表带来的报表虚拟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注水等问题;同时,也要警惕数据资产化、资本化带来的潜在资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