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羊城晚报社联合广东省写作学会开展“花地新苗 •粤写杯”成人组征文活动。活动主题为“我和母校的故事”。本次活动以“线上投稿+专家评审” 的形式进行。在作品征集阶段,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多地写作爱好者踊跃投稿的作品。每一篇都饱含着对母校、对老师和对同学的深情厚谊。经过评委评审,共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26名。即日起陆续刊登,与众人分享。
《悠悠岁月,依依师情》
作者:佘剑波
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对我而言,湖北师范大学,这座承载着青春梦想与知识光芒的学府,便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在这里,我不仅度过了愉快而又充实的大学时光,更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开启了一段与文学和教育不解之缘的旅程。
初入湖北师范大学,是在2008年的金秋九月。校园里,桂花飘香,枫叶如火,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带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踏入了这片知识的殿堂。高中的我,几乎已经读遍了欧美文学的经典作品,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雨果的小说,从简·奥斯汀的细腻到海明威的粗犷,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位智者,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然而,当我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的阅读之旅,才刚刚开始。
大学的图书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那里,藏书丰富,种类繁多,仿佛是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去发掘。我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阅读上,但这次,我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欧美文学。我开始读人物传记,从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读报告文学,感受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呼声;我读哲学、美学,试图在思辨与审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当然,我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几乎一一读完。从鲁迅的犀利到茅盾的深刻,从钱钟书的机智到张爱玲的细腻,每一位作家都以其独特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创作。于是,我开始写诗。虽然起初的作品并不成熟,甚至显得有些稚嫩,但它们却是我创作的开始,是我对这个世界最真挚的表达。每当我将自己的作品拿给同学们看时,他们总是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这更加坚定了我走下去的决心。就这样,我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各种文体我都尝试着去写。虽然我没有取得很高的成就,但那份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却让我收获了无尽的快乐和满足。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当我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望过去时,我深知,湖北师范大学不仅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成长的舞台和追梦的勇气。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成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将这份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传递下去。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有13年教龄的初中语文老师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始终坚持阅读和写作,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每当我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文学作品时,我总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和对知识的渴望。于是,我开始尝试将自己的读书习惯分享给学生们,引导他们去阅读、去思考、去创作。
我为学生们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书籍,从经典名著到现代佳作,从文学作品到科普读物,每一本书都承载着我对他们的期望和祝福。我还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和力量。
当然,我也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责任远不止于此。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走向知识的殿堂和人生的巅峰。于是,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也注重与同事们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回首过去,我深感自己与湖北师范大学的缘分是如此深厚。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收获了人生的智慧和成长的勇气。如今,我将这份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带到了我的教育生涯中,继续为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而努力着。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与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湖北师范大学,这座承载着我青春梦想和文学情怀的学府,将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在这里,我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创作、学会了教育、学会了成长。而这些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源泉。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湖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