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3月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其军队已成功夺回库尔斯克西部的三个重要定居点:马拉亚·洛赫尼亚(Malaya Lokhnya)、切尔卡斯科耶·波列奇诺耶(Cherkasskoye Porechnoye)和科西察(Kositsa)。
自去年乌克兰军队突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以来,这场战争的前线已然发生重大变化。这一胜利标志着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攻势正逐步逼近收官阶段,而乌军在该地的处境则愈发艰难。
俄罗斯前总统、现任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形容,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克兰军队正处于“沸腾的锅炉”之中,而锅盖即将完全闭合。
乌军去年8月曾大举突入俄境,占据约1300平方公里土地,试图以此作为谈判筹码,迫使俄军在乌克兰东部战线分兵。然而,俄罗斯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僵局。在过去一周,俄军连续发动多次攻势,切断乌军补给线,使其陷入近乎全面包围的窘境。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军的战术打法变得更加隐秘且富有创意。据多名俄罗斯军事博主披露,俄军特种部队利用一条天然气管道潜入乌军控制区,在地下潜伏数日后,从乌军防线背后突然发起突袭。 该管道直径达1.5米,曾是苏联时代的一部分,原本用于将西伯利亚天然气输送至乌克兰。然而,乌克兰政府在今年1月已全面切断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运输,这条管道成为废弃资产,却意外地成了俄军的隐秘通道。
据报道,这支俄军特种部队沿着管道匍匐前行近16公里,最终在乌军后方的苏德贾(Sudzha)地区发起进攻,令乌军措手不及。乌克兰方面承认,俄军确曾尝试利用这条管道渗透,但表示己方已经及时发现,并动用火箭弹、炮火及无人机进行反击。然而,从战局发展来看,俄军似乎已经成功利用这一战术,完成了对乌军的合围。
俄军在库尔斯克的快速推进,让欧洲多国政府深感不安,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明显调整对乌克兰政策的背景下。
就在本月,美国政府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暂缓向基辅提供情报支持。这一决定的导火索,是2月28日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本应是寻求支持的关键外交活动,却在全球媒体的注视下演变成了一场尴尬的对峙。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会谈中直言不讳地对乌克兰的战争策略提出质疑,甚至对美方继续提供大规模援助的必要性表示怀疑。
在欧洲政界人士看来,美国的立场变化意味着乌克兰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危险。倘若华盛顿真的减少对乌援助,乌克兰的战斗力势必受到重创,而俄罗斯可能会借机进一步推进战线,甚至迫使基辅接受不利的和平协议。
如今,乌克兰军队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立即撤离库尔斯克,以保存有生力量,还是继续坚守,冒着被全歼的风险?
俄军已经展现出他们的优势,不仅在库尔斯克战线迅速推进,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也有所斩获。3月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已夺取顿涅茨克的科斯佳丁诺皮尔(Kostyantynopil)村,而在乌克兰南部赫尔松地区,乌军则遭遇俄军导弹袭击,导致两人死亡、七人受伤。
此外,有消息称乌军正在从苏德贾地区调动装备,试图加强边境防线。然而,随着春季解冻导致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乌军能否顺利撤退,亦是个未知数。一旦俄军封锁乌军的撤退路线,这支突入俄境的乌军部队可能将面临最糟糕的局面——被困于包围圈中,被迫投降或战至最后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