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继而港股股价暴跌一度超20%。奈雪的“遇冷”,一度引发热议。相对照的,是前不久“雪王”蜜雪冰城上市首日股价飙升超40%,超1.8万亿冻资创下港股市场纪录。
此前,新茶饮“前三股”奈雪的茶、、上市后股价均表现平平,上市首日分别破发13%、26%、9%,与“雪王”蜜雪冰城上市首日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在新茶饮行业密集IPO的背景下,同一赛道内,相关个股“冰火两重天”的表现,或也折射出市场逐渐趋向内卷、新消费投资的深层逻辑更迁。
茶饮品牌扎堆IPO,二级市场格局分化明显
如今,IPO上市已成为新茶饮行业的热门现象,继奈雪的茶于2021年拔得头筹率先上市后,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相继登陆资本市场,3月6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宣告霸王茶姬已拿下赴美上市“通行证”,其他如沪上阿姨等多个品牌也均在冲击上市。但从已上市的4家新茶饮品牌表现来看,除蜜雪冰城表现亮眼,其他三家均遭遇破发魔咒,散户认购热情较低,资本市场反响也较为谨慎,二级市场格局出现较大分化。
10日奈雪的茶股价大幅下跌20.73%后,已将近期一度近乎翻倍的涨幅完全抹平。奈雪的茶上周五发布的一则盈利预警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收入约为48亿至51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约为8.8亿至9.7亿元。这意味着,对比2023年,公司2024年营收预计将同比下滑,利润预计由盈转亏。
此外,茶百道2024年4月上市后半年左右股价一度跌超70%,目前虽有回升但整体仍然下跌近40%;奈雪的茶2021年6月以19.8港元/股的发行价登陆港交所,此后股价起伏较大,近期一路下跌至1.32港元/股,市值蒸发超90%,最新市值仅22.51亿港元;古茗自2月12日初入资本市场后也未打破新式茶饮“破发魔咒”,此后一直波动不断,虽然11日再涨超22%,创上市新高,总市值突破355亿港元,但其长期的表现还有待观察。
有分析认为,蜜雪冰城凭借供应链效率、下沉市场渗透及加盟扩张,成为新茶饮“效率叙事”的代表;奈雪的茶受困于直营模式的高成本、高端定位的需求萎缩及战略调整滞后,陷入增长瓶颈。二者的股价分化,本质是资本市场对“规模效率”与“品牌溢价”的重新定价,亦是消费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硬核能力”竞争的缩影。
数据显示,蜜雪冰城以“低价+加盟”为核心策略,通过超4.6万家门店(含海外4800家)构建庞大网络,下沉市场渗透率高达57%。其自建供应链体系(原材料自产率60%)将成本压缩至行业均值的三分之一,形成“低价→规模→成本再降”的正向循环。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大多数茶饮品牌处于亏损状态,不少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收入也下滑的困境,急需开拓二级市场融资渠道来维持运营与发展,即使是少数实现盈利的茶饮品牌,也由于利润微薄,对上市有着强烈的需求。另外,如今冲刺上市的这批茶饮品牌多成立于2018年前后,尽管茶饮在餐饮行业中热度相对较高,但资本对其热情正在逐渐消退,早期投资人多已达到五年退出期,急需通过上市来完成退出。还有人士指出,当前茶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总体来看市场依然处于扩张区间。从结构上看,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下沉市场发展更具潜力和活力。
走出不同破局之路,新茶饮市场迎来“战略分化”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在国内门店数量方面,目前蜜雪冰城以超过4.6万家的数字一骑绝尘,位于8000至10000家这个区间的有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品牌,5000至8000家的有书亦烧仙草、益禾堂、霸王茶姬等,喜茶、CoCo都可、一点点等在3000至5000家这个区间,奈雪的茶同快乐番薯、悸动奶茶烧仙草、林里手打柠檬茶等品牌门店数量都在1000至3000家之间。
但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扩张期,多家茶饮品牌似乎已迎来扩张瓶颈,“加盟商撤退”也成为新茶饮行业近年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如古茗在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商流失率达11.7%,较2023年的8.3%又有增加;喜茶在今年年初也表示正在面临“门店过剩”的困境,宣布暂停开放加盟,2025年的门店数量也有小幅降低。某些品牌在某一季度内还出现开店数量赶不上关店数量的现象,如奈雪的茶2024年第三季度新开23间直营门店,关停89间直营门店;沪上阿姨2024年上半年闭店量达到531家的历史峰值,相当于平均每天关闭近3家门店;书亦烧仙草从2021年门店数量稳居新茶饮前三、一度和蜜雪冰城展开“万店之争”,如今早已跌出前五。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5日,近一年新开现制茶饮门店14.35万家,但净增长为-8056家,意味着关掉的门店比新开的门店更多。同时,现制茶饮门店的密度也持续加深,截至2月15日,每10万人门店数量为30.53家,相较于去年9月15日的29.31家有所提升。
一场战略分化也正在新茶饮行业进行。蜜雪冰城坚持用“极致性价比”走出现制饮品市场的独有赛道;奈雪的茶探索多元店型以提升坪效,开设多家烘焙升级店及聚焦写字楼场景的“奈雪Green”等,自营店占比维持80%以上;喜茶暂停加盟扩张,转向单店质量提升;沪上阿姨99.7%的加盟依赖度虽能快速铺开网络,但管理半径的扩大可能导致品控风险上升,平衡规模与质量将成为其上市后亟待破解的命题;霸王茶姬开始在产品和店面上继续向看齐,在深圳、上海陆续落地新店型“霸王茶姬·超级茶仓”,同时孵化子品牌“第二杯茶”;书亦烧仙草试图捡起曾经的高性价比产品标签,15元左右的单品普遍调整到8-10元。
从初期的快速扩张、激烈争夺份额的“跑马圈地”阶段,过渡至注重精细化运营的存量竞争新阶段,新茶饮市场的行业节奏放缓,但行业竞争也趋向白热化。如何精耕市场,保持稳定可持续的经营及盈利,是摆在各大茶饮品牌面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