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服务  系统    行业  公司  中国  教师  企业  参数 

5本上新好书

   日期:2025-03-27     浏览:76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quote/11777.html

图片



图片


1.《量子纠缠》:人人都能读懂的量子力学!“遴选自“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基本知识系列”丛书,专为大众读者写作,取材于日常的例证与实验展现量子力学之神妙。

量子力学描述原子、光子、电子等微小物体的行为(还有它们不同寻常的行为)。

电子的尺寸虽小,却很重要。电子是化学键的黏合剂,量子物理帮我们理解这些化学键如何让金属、塑料、皮肤以及各种其他材料聚拢成型。

电子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命脉,工程师运用量子物理来设计更快、更小巧的器件。量子物理无论用到哪儿,都是准确无误的。

量子力学最让人惊叹的倒不是它既准确又好用,而是它肆无忌惮地碾压我们的常识。

量子的纠缠现象极大颠覆了这两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理学概念。

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诠释是量子力学所有争论的原点,它们不仅引起了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量子力学本质的世纪之争,更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正是在这场争论中爱因斯坦说出了那句“上帝不会掷骰子”。

什么是量子纠缠?

书运用了各种生动有趣的类比来解释量子纠缠现象,作者将其与日常物品和场景相联系。例如,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的例子来类比隐变量理论;用抛硬币的小游戏来阐述定域实在性与量子纠缠的矛盾。通过这些生活例子,读者能够迅速抓住复杂概念的核心,将抽象的量子力学概念与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阅读过程变得轻松。

图片



2.《人类历史上的动物映像》:追溯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史,从猎杀到驯化,从观赏到宠爱,脉络清晰;描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多种互动方式,探讨人类如何观看动物,利用动物来隐喻和标记人类自身,提供以动物映像反观人类社会的新鲜视角。

让我们先回到32000年前,看一看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们所画的动物。

在法国西南部的一个洞穴深处,存在着足以印证“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存在深刻联结”的证据。这就是肖维洞穴。

洞中阴暗湿滑,地面高度不断变化,随处可见尖锐突出的岩石和危险的钟乳石,生活在公元前30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岩壁上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动物画像。

复杂的场景布满了岩壁——直奔而来的犀牛、咆哮的狮子,一群群动物好似正在从洞中穿梭而过。这里一共有420幅动物画作(人类的形象只出现了6幅)。

我们的史前祖先不仅非常擅长艺术创作,而且着实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去观察动物。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些动物对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究竟有什么特殊意义?

为什么他们要如此不遗余力地在洞穴里描绘、涂画、雕刻动物的图像?

图片

我使用“动物观察”这一概念,来描述动物在各种人类文化文本中是如何被表现(再现)的,包括视觉影像上的和文字叙述上的。由于“表现”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含义,这里说明一下我在书中提到的观察动物的方式,包括:描画、图示、画像、外观、外表、图标、图片、肖像画、绘画、素描、雕刻、速写、摄影、快照、图像、映射、阴影、剪影、戏剧、谐仿(恶搞)、模仿、演绎、人格化、心理形象、印象、概念、幻象、说明、记述、阐述、详述、朗诵和展示。

《人类历史上的动物映像》以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为线索,结合大量珍贵的绘画、实物等历史图片,以及各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与动物相关的内容,讲述了数千年历史上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

书中详尽梳理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是如何对待、描述和表现动物的,这些描述和表现是如何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变化而改变的,而且探讨了动物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以动物映像反观人类社会的新鲜视角。 

图片



3.《珊瑚:美丽的怪物》: 珊瑚在我们的社会历史——包括艺术、贸易、地缘政治、哲学、科学和想象力——中占据着什么地位?

珊瑚......它到底是动物、植物还是矿物。它非常乖张地分别展示了这三个类别的特质。

——詹姆斯·汉密尔顿-佩特森,

图片

外形参差不齐的珊瑚礁令人栗栗危惧,它们作为致命的航道阻碍,出现在詹姆斯·库克和朱尔·迪蒙泰·迪维尔等人的海洋远征故事,以及以他们为原型的小说里。

稍有关联的宝石珊瑚,即红珊瑚也诞生于死亡——由珀尔修斯斩首戈耳工·美杜莎时染血的海藻神奇转化而成;又或是魔王巴利被毗湿奴击碎时流出的血化成。

由于珊瑚群具有粗糙的树形结构,数世纪以来,它们都被诗意地描述为海底植物,有各式各样美妙的植物构造或颜色,又或可能是植物生成的矿物

尽管庞大坚实,但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珊瑚渐渐成为受其威胁的典型代表,其警示意义相当于“煤矿里的金丝雀”。

从危险变成濒危,从难以界定变成象征物,从死亡陷阱变成天堂奇境再变成墓场,是什么改变了它们?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也为了针对未来几十年危如累卵的情势进行实物教学,我们需要知道珊瑚在我们的社会历史——包括艺术、贸易、地缘政治、哲学、科学和想象力——中占据着什么地位。

图片

本书不仅揭开了珊瑚的种类、形态和栖息地等自然奥秘,更细腻地描绘了它在文学、艺术、民俗、全球生态等多维领域中的斑斓身影。珊瑚之美,不仅在于其古怪而神秘的外表,更在于它作为自然与人类文明交织的见证者,诉说着生存、变迁与希望的故事。

本书文字翔实可靠,并含有200余幅珍贵的彩色插图,邀您共赴一场关于珊瑚、文化与海洋的深度探索之旅。

图片



4.《寻找下一个硅谷:美国的知识之城》:揭秘冷战背景下创造硅谷奇迹的神奇公式,规划高科技宜居之城的必读之作;一个城市或地区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硅谷?

“知识之城”(或“知识城市”)可能是20世纪美国创造出的最成功的概念之一。

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将知识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作为发展之动力,二是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作为城市之核心,三是将人才,尤其是顶尖的创新人才作为社会之根本。


图片
图3  硅谷
半个多世纪以来,以硅谷为代表的知识型城市理念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将教育、科技与人才融为一体,纳入整体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建设当中。
归根结底,知识之城及其建设理念的出现源于生产力的进步及其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及其带来的科技创新。
正如本书作者所言,知识之城是科学创新的原动力,是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科学工作者及其家人的乐园;研究型大学位于中央,是知识之城的心脏。
毋庸置疑,上述变化与冷战初期的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被赋予诸多特权,地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也因此改变,那些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他地区唯有走向沉寂。

图片
图4  硅谷高新科技
本书探讨了20世纪后期高科技发展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以及关于人才、工作、资本和机构的神奇公式为何如此难以复制,扩大了我们对战后城市历史的认识,对规划未来的高科技经济至关重要。本书既有深入的实证研究,也有创造性的解读,是有志于建设下一个硅谷的人的经典之作。
图片


5.《蔡元培日记》(全四册)(蔡元培全集·卷一〇):蔡元培日记全编。
蔡元培日记里的高梦旦
一九三六年 七月廿四日 金曜 晴。
高梦旦于早晨去世,年六十有八。梦旦性情挚厚,思想清新。清季,我读其《拜跪之礼不可行于今日》之一文而慕之。梦旦之兄子益为外交官,肅欠桐谙吏治,助林迪臣太守治杭州,力兴文化事业,为士林所传诵。梦旦最近三十年均在商务印书馆主持编译所,前几次所印国文教科书,均经其手。菊生辞总经理时,董事会要求梦旦继任,梦旦不肯,荐适之自代,适之亦不肯就,荐云五。自是以来,历敬工潮及“一二八”巨变,而商务屹然无恙,云五之功,间接的亦梦旦之功也。梦旦提倡通历,提倡简字,皆以生活合理化为标准。六十岁生日,在君祝以一联:“吃肉,爬山,骂中医,人老心不老;写字,□□,打官话,知难行亦难。”但此次得病之由,在游四川峨嵋山,而病中又因医生用过量安眠药以致死。凡事真非可逆料。

一九三六年 七月廿六日 日曜 晴。
午后一时,梦旦大殓,往万国殡仪馆吊之。家属广告称:赙仪及挽幛、挽联、花圈、烛、锭,概不敢领。故我无所备。今日往,则菊生、云五均有联,而壁上亦有挽幛数幅云。

蔡元培日记里的鲁迅
一九三六年 十月十九日 月曜 晴。
纪念周,社会科学研究所报告。是日晨五时,鲁迅先生(周树人、豫才)去世,孙夫人来院告我,并约我加入治丧委员会。

一九三六年 十月二十日 火曜 晴。
往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吊鲁迅,挽以一联:著作最谨严,岂惟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日记里的七七事变
一九三七年 七月九日 金曜 晴。
养友访君珊。报载日军连日在芦沟桥郊外演习。七日午十一时许继续进行。先有日方便衣队二百余名进至我军在芦沟桥河北岸工事附近,要求二十九军退出,未允。有日军六百余续至,集中进攻,我方抵抗,损失颇重。并另有一部分日兵包围宛平县城。八日午十一时许,芦沟桥日军忽又进攻,但旋被我军击退。

一九三七年 七月十日 土曜 晴。
报载芦沟桥昨晨起停战,中日两军同时后撤,石友三保安队接防宛平。

一九三七年 七月三十日 金曜 晴 有风。
报载津市我军奋起抗敌,有天津市各部队临时总指挥李文田、副指挥刘家鸾,市政府秘书长马彦翀通电。日军轰炸津市市府、警察局、保安司令部。南开大学,总、东两车站,宁园均被轰,河北省立女师学院、省立工业学院亦被焚。二十九军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军官教导团教育长佟麟阁于南苑团河之役不幸阵亡。

本书为《蔡元培全集》的第十卷,是蔡元培先生自1894年至1940年间的日记,并《自写年谱》一份。
在四十余年间,三十二年有日记留存,较为完整有连续性的包1894年至1902年、1906年、1911年、1913年、1921年、1919年、1923年、1926年,以及1934年春至1940年2月。
这对于了解蔡元培先生在翰林院,在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中国国教育会及爱国女学,留学德国及归国参加革命,在北京大学,以及晚年主持中研院直至弥留之际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此次出版《蔡元培全集》,由《蔡元培全集》编委会主编,依类分卷,编纂历时八年,收入已往全集未收文献逾百万字,并对已刊文献进行全面整理和重新校订。
图片









ntent="t" style="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etter-spacing:1px;line-height:22px;max-width:100%;outline:0px;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break-word !important">每日一书


《社会科学的未来》

图片


ntent="t" style="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etter-spacing:1px;line-height:22px;max-width:100%;outline:0px;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break-word !important">每日一词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11777.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