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行业  系统  服务  参数  教师  企业  中国 

5万元“造”热搜?警惕“人气幻想”的陷阱

   日期:2024-11-17     浏览:54    移动:http://lanlanwork.gawce.com/mobile/quote/8464.html

5万元“造”热搜?近期,河南新乡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76人,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人为制造热搜,通过虚假流量误导公众,扰乱网络生态。(据8月21日新华社报道)

5万元“造”热搜?警惕“人气幻想”的陷阱

5万元“造”热搜?警惕“人气幻想”的陷阱

▲犯罪嫌疑人批量刷转、赞、评使用的手机等设备(新乡警方供图)

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热搜榜是流量的体现,也是人气的体现,按理说关注量大的热门话题才会登上热搜、引发热议。然而,热搜榜上有些话题常常让人难以置信,内容达不到水准,甚至营销痕迹明显,不少人都曾感叹:“这怎么可能登上热搜?”质疑的背后,相关产业链更加值得关注。

一个人操控数百个账号,成本上,每台电脑可装50个手机模拟器,10台电脑可控500个微博账号,可安装软件自动转赞评。收费上,“冲上热搜排行榜收费5万元,冲上非热搜排行榜收费2万元。”两相对比,盈利空间之大可想而知。据报道,该“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涉及虚假微博“转赞评”操作达8亿次,其“黑手”伸到了社会舆论、热点事件、明星形象、广告推广及账号运营等多个领域,可谓无孔不入。

涉案公司产业链结构完整、链条清晰,覆盖范围之广更令人咋舌。上游的网络公司手握大量“网红”“大V”账号资源,精心策划推广方案,制定冲榜目标;下游的“网络刷手”们则被各类文化公司招募,成为制造热门话题的“工具”,通过虚假点击、评论、点赞等手段,为网络信息披上虚假繁荣的外衣。这种上下游紧密配合、相互依存的模式,牵扯面广、利益主体多元,具有专业化、产业化的特点,完整的产业链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流程畅通,使得网络水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在网络生态中形成巨大破坏力。然而,“网络水军”违法犯罪行为远不止于此,有偿删帖、敲诈勒索、刷量控评、网络暴力等变种层出不穷。把流量当作自己的摇钱树,把热度当作自己的生意经,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土壤,严重侵害网络空间的信任基石,严重冲击网络世界的诚信底线。警方成功摧毁,对非法经营者产生有力震慑,也传递出鲜明态度:网络空间容不得掺假和注水。

看似红得发紫的人气,实则满是泡沫堆砌而成,如果听之信之,一不小心便会挖坑埋雷、跌入陷阱。以自媒体微博账号的车评人牛先生为例,为追求快速涨粉,他支付5万元“宣传费”,寄希望于网络水军的“神奇力量”。“刷手”们一顿“操作”后,博文的确被“炒热”了,看似“人气活跃”的景象,掩盖了真实声音,很容易吸引用户关注,骗取用户信任。可是这样的假流量就真的能给自媒体带来收益吗?这样的假好评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吗?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该犯罪团伙最终毁于一旦,也说明,在网络世界中,要认清现实,放弃“人气幻想”,摒弃“人造流量”,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流量与关注,往往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违法犯罪无异于自断后路,必然会遭到严惩。2021年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公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清晰的红线标注了雷区,倒逼相关方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当然,平台的把关机制也很重要。如果不从内容审查、流量监控等方面完善机制,久而久之就会助长虚假信息、劣质商品注入,让消费者难辨真伪,影响平台的品质和口碑。只有压实自身主体责任,才能既保护了平台用户,也筑牢了自身品牌。

本文地址:http://lanlanwork.gawce.com/quote/8464.html    阁恬下 http://lanlanwork.gawc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