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优气压缩机(上海)有限公司

绍尔船用压缩机气阀 南京压缩机气阀 江西压缩机气阀 无锡压缩机气阀 天然气压缩机...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黄申江
  • 电话:021-54361833
  • 邮件:3750019145@qq.com
  • 手机:13761636935
  • 传真:021-5436183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贵州这些村,有那味!
新闻中心
贵州这些村,有那味!
发布时间:2025-03-27        浏览次数:3        返回列表
马头村

图片

开阳县马头村寨前清河环绕,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贵州开阳县禾丰乡的清龙河畔,百花山腰
藏着一座如诗如画的古村——马头村
马头村的历史,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
翻开每一页,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图片

它的建寨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是蛮州宋氏辖地
元明时期更是成为底窝总管府遗址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土司官寨之一
这里曾是布依部落首领的聚居地
承载着千年水东文化的记忆

镇山村大寨
镇山村大寨
宛如一颗明珠
镶嵌在花溪水库的半岛之上
三面环水,一面靠山

山的雄浑与水的柔美在此交织

图片

这里是一座石头垒成的城堡

每一寸土地都与石头相伴
古朴的石墙,沿着山势蜿蜒起伏
仿佛是岁月的脊梁
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石板路,被时光打磨得光滑

踏上去,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图片

镇山村石板建筑  毛蓉 摄

在“生态绿都”贵B
乌蒙山磅礴
北盘江奔腾
这里风光旖旎、山川秀美
走进这里的村落仿佛秒入“天然氧吧”

六盘水

妥乐村

图片


如果妥乐村有颜色 

它一定是金色的

这里有着“世界古银杏之乡”的美誉

全村现有1450余株古银杏

平均树龄在600年以上
最长者已达1500余年
每到深秋,银杏叶渐次变黄
整个村庄被金色覆盖
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图片

古银杏不仅是妥乐人心中的“神树”

更是妥乐村的“摇钱树”

据统计

妥乐村年售卖银杏果百吨以上

经济收入达2000万元


天门村

天门村
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
位于北盘江大峡谷岸上
村庄依山傍水、蓊蓊郁郁
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

图片

天门村村民王刚良(中)、王仕习(右)在榕树下制作绣片

俯瞰天门村

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枫林
错落有致的传统吊脚楼
枫香树、古榕树、龙竹
梯田鳞次栉比、层层叠叠
自然景观与传统村落相得益彰

仿佛一幅山水田园画

图片

天门村全景 聂康 摄

在“红色圣地”贵C
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了
遵义的每一寸土地
这里的村落仿佛是
一座座小型的红色博物馆

遵义

丙安村

图片

丙安村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
作为红军长征时期“四渡赤水”的重要起点
丙安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景点

如红一军团陈列馆、红军渡口纪念碑等

图片

红一军团陈列馆

是全国唯一以纪念红一军团为主题的陈列馆
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此战斗、生活的场景

苟坝村

图片

苟坝村,这个宁静的小山村

因一场重要的会议而名垂青史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
在这里召开了苟坝会议
走进苟坝村,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卷
古朴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
青石板路蜿蜒伸展
马鬃岭的青山环抱

大龙井的流水潺潺

图片

苟坝会议会址
那座老式黔北农家三合院
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在“黔东门户”贵D
山川秀美,气候宜人
是名副其实的武陵山里的“桃花源”
云雾缭绕时走进这里
仿佛步入神仙居住的地方

铜仁

云舍村

云舍村
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仿佛从云雾深处飘然而来
它就位于梵净山脚下

图片

云雾绕山时,仿佛居住在仙境里

这里还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青石板路连着200多栋土家族吊脚楼
村民至今还保留着土法造纸
傩戏表演、蜡染工艺等传统手艺

楼上村
楼上古寨位于石阡县佛顶山自然保护区
被誉为“佛顶山中罕见的明清古村落”
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
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
这里,是历史的见证者
也是文化的守护者

图片

楼上村民居  杨坤 摄
如今的楼上村
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寨核心区被规划成生态博物馆
成立了石阡县楼上数字乡村创意产业园
这里,有仡佬印染、
古法制陶、刺绣等手工作坊
有簸箕画、石头画、原木画等传统文化创意产品
古老的村落,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
迎接着世界的目光

在“中国四季康养之都”贵E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这里的村落仿佛天然就是为康养而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雨补鲁村

图片雨补鲁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

其所在的天坑呈喇叭花形
底部平坦,高低差达600多米
四周奇峰林立
天坑内有良田200余亩
山泉从半山腰涌出,滋养着这片土地
村中还有独特的“地漏”景观
雨水和污水通过地漏流入地下暗河

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统

图片

这里被誉为“天坑里的乡愁”

电影《云下的日子》曾在此取景
《爸爸去哪儿》等节目也曾在此拍摄

卡嘎布依寨

卡嘎布依寨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

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图片

这里保留了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

如布依八音坐唱、舞龙等传统艺术形式
卡嘎布依寨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以石头为主要材料,石墙、石瓦、石路
展现出古朴而坚固的风貌
寨中的布依官厅、古井
古寨门、古营盘等建筑
见证了这个村落的悠久历史

在“川滇黔锁钥”贵F
这里四季花海绚烂多姿
神奇溶洞鬼斧神工
湖泊河流灵韵动人
连村落都美得别具一格

毕节

营上古寨
营上古寨坐落在悬崖之上
三面绝壁环绕,形似一只巨大的石象

因此得名“象背上的古寨”

图片

它宛如一颗镶嵌在巨石之上的明珠

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古寨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
古寨内留存着57栋70年以上历史的传统建筑
刘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便是其中的代表

图片

古寨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建筑

更在于它独特的自然风光
寨下是干河坝子
春季油菜花开,金黄一片
与古寨的青石、黛瓦相映成趣

背座村
背座村坐落在群山的怀抱之中
从高处俯瞰,整个村落层次分明
依次分布着群山、民居、梯田和湖畔

图片

背座村与支嘎阿鲁湖(吴贵荣 摄)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支嘎阿鲁湖上
湖面泛起层层金光
远处的小山丘宛如一只巨大的神龟在湖中遨游
湖边的垂柳随风轻摆
像是在向远方的客人挥手致意
冬季时,成群的黑颈鹤和红嘴鸥飞来越冬
它们在湖面上翩翩起舞
为这片宁静的山水增添了几分灵动

在“屯堡文化之乡”贵G
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让人一步入便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安顺

天龙村
天龙村
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屯堡村落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为“永固江山”
派遣大军“屯田戍边”
天龙村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图片

先辈们从中原和江南迁徙而来

带着家眷,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从此
这里便有了江南的韵味与大明的遗风

云山屯村

图片

走进云山屯

仿佛踏入了时光的隧道
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大明王朝
这里的建筑,是石头的交响乐
石墙、石街、石巷
每一寸都散发着岁月的沧桑
古村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一条古街贯穿全村
两侧是鳞次栉比的明清民居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
尽显江南建筑的风韵

在“百节之乡”贵H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千姿百态的节日赋予了
这里的村落独一无二的气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西江千户苗寨

这里
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拥有1468户人家,6000余苗族儿女
他们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用智慧和勤劳编织出一幅

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画卷

图片

这里

四面环山,重峦叠嶂
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
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
清晨,薄雾轻笼

吊脚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图片

傍晚,夕阳洒下金色光辉
为古老的村落披上一层金色外衣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整个山坡
仿佛天上的星星落入人间

岩寨村
岩寨村坐落在重安江畔
依山傍水,葱绿环抱
整个寨子建在半山腰上,两岸青山对峙
村后岩壁陡绝,因岩而得名

图片

这里的房屋基脚、人行道、拱桥

田坎,皆用红色石头建成
石头寨成为岩寨的代名词
这里是苗族文化的宝库
有苗族刺绣、银饰制作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苗族服饰文化保存完好,节日氛围浓郁

在“民族风情之州”贵J
这里是布依族、苗族、水族等
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这里的村落也保留着原滋原味的民族味道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好花红村

图片

好花红村,一个因歌得名的村落

《好花红》是布依族的民歌
传唱了两百多年,旋律悠扬,歌词质朴
如同从远古走来的歌谣,凝结着最深的记忆
这首民歌不仅唱响了整个贵州
更成为布依族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
见证了好花红村的变迁

瑶山古寨
这里是白裤瑶族的聚居地

一个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的神秘村落

图片

在瑶山古寨

你可以体验到各式各样的非遗
这里有瑶陶、陀螺、竹编等非遗作坊
游客可以亲手制作
感受瑶族人民的智慧与匠心
你还可以走进蜡染坊
目睹一套完整的白裤瑶民族服饰

从绘制图案到印染的全过程

图片